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文库上楼之后:村改居社区的组织再造与秩序重建
- ISBN:978752012435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99
- 出版时间:2018-08-01
- 条形码:9787520124355 ; 978-7-5201-2435-5
本书特色
吴莹的专著《上楼之后:村改居社区中的组织再造与秩序重建》通过对四个地区(北京、山东、湖北、云南)的村改居案例的研究,来分析农民在“政策性”地变为“市民”之后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地方政府的对策和解决方式。此书的研究问题无疑是当代中国城镇化中*为关键的问题,其分析之细致、资料之翔实也是这类研究中的佼佼者。 此书的研究范围“横跨”“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两个领域,抓住了城镇化道路转型的关键。“村改居”虽然是农民诸多进城方式中的一种,却是*为常见、地方政府*为热衷推进的一种。这种方式首先是“土地城镇化”的产物,地方政府可以从中获得建设用地的宅基地置换指标,是城镇化真正的利薮之所在。同时,农民在失去宅基地、获得市民身份之后,面对被重新组织纳入城市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局面。这种身份的转换并非出于农民的愿望和能力,而多是规划和发展政策的产物。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农民实际上是被城镇化的浪潮所“裹挟”而在一夜之间由农村村民变为城市居民的。书的题目叫作“上楼之后”,正展现出研究对象在快速的发展政策作用之下的无助和茫然状态。
内容简介
本研究选择了不同地域、不同行政层级和不同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四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各地由于城市化推进导致的“撤村并居”、农民上楼形成的“村改居”社区的空间变革、组织再造和秩序重建等基层治理问题。通过分析村庄在卷入城市化过程中物理空间的改变,及其所蕴含的社会关系的重组和社会秩序的建构分析了“村改居”社区作为一类新城城市基本单元被建构的过程,为城市化进程对农村社区的影响研究增加了空间维度。同时,通过跨省的多类型“村改居”社区的比较研究,本研究分析了在多种行动主体实践逻辑的动态塑造下,“村改居”社区的基层组织变革和新共同体秩序的形成过程,为我们认识“村改居”社区的特点和治理形成过程提供了详实的实证材料和丰富的地方实践案例。
目录
一 国家主导城市化下的“撤村并居”
二 作为城市新基层的“村改居”社区
三 如何观察基层重建:空间、组织与秩序
四 研究对象与方法
五 内容框架
第二章 因地制宜地“上楼”
一 城市化的多元推进
二 村改居社区类型
三 小结:多样化的“村改居”社区建设
第三章 空间的变革
一 转变中的村庄
二 布局与景观
三 公共空间
四 居家环境
五 小结:过渡性新型城市空间
第四章 组织的再造
一 基层组织:从农村到社区
二 村委会变形计
三 居委会的进驻
四 次级治理支持网络
五 小结:结构调整、权力重划与竞争合作
第五章 管理与服务
一 基层党建的挑战
二 村集体经济的改制
三 物业管理的引入
四 小结:以服务为核心的秩序重建
第六章 参与和认同
一 闲暇生活
二 重建共同体意识
三 成为“城里人”
四 小结:“新市民”的建构
第七章 结语:新基层的秩序重建
一 两套逻辑融合下的变革
二 “变革-适应”:非冲突治理的达成
三 从村庄共同体到国家治理单元
四 研究的不足和进一步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上楼之后:村改居社区的组织再造与秩序重建》: 五内容框架 围绕上述核心问题和基本概念,《上楼之后:村改居社区的组织再造与秩序重建》在接下来的章节中将逐一展开以下内容。 第二章是根据各地的“村改居”社区建设动因和特点总结的四种建设模式。正如空间概念所强调的,空间本身具有生产性和社会性,对这些不同空间规划的分析使我们注意到,在不同城市的经济社会水平、城市化推进模式下,“村改居”社区作为城市的局部和基层单元的确受到不同影响。几个调查对象城市的城市规模和城市化路径不同,所选择区域的“撤村并居”和土地整理也有不同的建设规划,这就构成了其“村改居”社区空间变革、内部的组织构造和管理方式变化的宏观环境和制度背景。 第三章分析“村改居”社区与乡村相比的各种空间变革,以及这些变革给基层治理带来的挑战。从空间上来说,研究对象所处的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在传统村庄印象和民居形象上有着极大的差异。但是在“村改居”社区建设中,现代的建设技术的进步和城市规划的统一原则消除了这些差异,规则的几何图形、绿地花园的景观设计、立体化的居住单元成为所有“村改居”社区的统一样式。村庄中原有的空间中心发生了转移,传统公共空间消失之后在一些地方被试图重建,在一些地方成功了,在另一些地方却失败了,内在的逻辑值得关注。此外.居家环境的变化也对人们的日常活动和人际交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总的来说,“村改居”社区的空间在国家的统一设计规划和基层的使用诠释中被不断界定和再生产,村庄向社区的转变至少在物理特征上更加符合国家对城市基层单元的治理需求。 第四章组织的再造主要是围绕回迁社区中两大主要居民自治组织——村委会和居委会的职责与功能转变展开的。村委会的变形和适应表现出极大的地方性差异,本研究选取了几类典型,包括“各自为政”“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三驾马车”“一家独大”进行论述。而在城市社区,基层组织建设标准、各地居委会的进驻和组织架构搭建则大同小异,只是由于地方政府的推进力度不同而有所差异,总的来说,都是以发展专业化社区服务、满足居民多层次需求为主。同时,村庄中的次级治理支持网络在“村改居”社区中也得到继承,并与网格化等新型社区组织治理技术相结合,在“村改居”社区中得到迅速认可和充分发挥。 第五章的管理与服务主要关注的是“村改居”社区的基层党建、村集体经济改制和物业服务问题。基层党组织由于“转场”面临暂时性的功能弱化,一方面是村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下降,另一方面是社区党组织的空心化和缺乏认同。这些都成为“村改居”社区基层党建需要克服和解决的问题。而对于村集体经济来说,由于土地被整理和征收,村集体已经失去了生产经营的职能,但同时大量土地赔偿金的获得又使村集体面临集体资产的运营挑战。除了统一购买安置村民的社会保障、发放村民福利、维持“村改居”社区后续运作等普遍性用途之外,有的地方还将其用于商业化的投资运营。至于具体的使用方式和投资收益,则取决于各个村委会的能力和所处具体环境。此外,虽然绝大多数“村改居”社区都引入“物业管理”的形式来处理社区公共事务,但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管理公司三个主体尚未健全,并不能充分发挥商品房小区中“三驾马车”的作用。而村委会则从事务到资金,全面介入物业管理,担任社区中公共事务的实际实施主体。这种社区公共管理方式虽然从目前履行的效果上来说,有助于通过村集体资产的资助缓解物业缴费难的问题,借助村委会介入来缓和管理难题,但从长远来看,这既不利于“村改居”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意识的培养,也无法保证村集体资金能够长久地提供补贴支持。 ……
作者简介
吴莹,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兴趣为城市社会学、基层治理和社区发展等,曾在《社会学研究》《社会发展研究》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
¥73.1¥97.5 -
为什么是中国(九品)
¥29.0¥58.0 -
毛泽东选集(普及本)(全四册)
¥52.8¥81.0 -
走向海洋(八品)
¥16.2¥59.8 -
兄弟连-纪念版
¥19.0¥38.0 -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2.3¥5.5 -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
¥9.5¥35.0 -
走向海洋
¥16.1¥59.8 -
秘密访问-中美关系破冰亲历
¥9.0¥28.0 -
中国的婚姻与家庭
¥15.1¥39.8 -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14.6¥18.0 -
(平装)二战战史
¥11.7¥45.0 -
浴血荣光
¥16.2¥45.0 -
步兵攻击:隆美尔手绘插图珍藏本
¥13.5¥45.0 -
国之脊梁:中国科学家的家国天下
¥37.7¥59.8 -
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九品)
¥9.8¥39.0 -
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
¥12.3¥30.0 -
共产国际与广州国民政府关系史
¥16.8¥56.0 -
孙子兵法
¥11.5¥36.0 -
温家宝谈教育
¥20.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