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0764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1
- 出版时间:2018-09-01
- 条形码:9787520307642 ; 978-7-5203-0764-2
本书特色
苏门六弟子是指北宋文学家苏轼门下的六位文士:黄庭坚、陈师道、秦观、张耒、晁补之和李席,史称“苏门六君子”。朱晓青著的《苏门六弟子散文研究》涉及苏轼与苏门弟子文学思想、散文创作的比较研究,各弟子散文艺术的个案研究与整体观照,作为一个群体,在北宋中后期文坛的定位与评价,以及与北宋古文运动的关系,和六弟子在散文史上的定位问题。
内容简介
苏门六弟子系指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六位北宋文学家。他们自北宋熙宁年间陆续集于苏门,开始师友之间的文学交游,形成北宋中后期文坛一个重要的文人创作群体。苏轼主盟文坛,将传承文章事业的希望与责任托付苏门六弟子,六弟子也不负所托,以个性鲜明、风格各异的散文创作,丰富和发展了古文艺术传统,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 本书全面考察六弟子的散文创作,深入分析各人之特色异同,他们在文论与创作上对苏轼的继承与创变。结合北宋古文运动的演进,阐述六弟子对古文艺术传统的贡献,合理评价其历史地位。
目录
导言
一 课题来源
二 研究背景
三 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四 研究目的和意义
**章 苏门六弟子与苏轼的师承关系
**节 苏门“弟子”称呼的由来
一 苏轼与六弟子的相得与订交
二 师道在六弟子言行中的体现
第二节 师承关系对六弟子文学人生的影响
一 散文创作上的提携促进
二 人生经历中的患难与共
三 人格精神上的修养淬炼
第三节 苏轼散文的创作特色和他对六弟子的期待
一 政史论文
二 记体文
三 小品文
第二章 苏门六弟子的文论
**节 黄庭坚、秦观、张耒的文论
一 黄庭坚的文论
二 秦观的文论
三 张耒的文论
第二节 陈师道、晁补之、李廌的文论
一 陈师道的文论
二 晁补之的文论
三 李腐的文论
第三节 六弟子对苏轼散文理论的继承与创变
一 六弟子对苏轼散文理论的继承
二 六弟子对苏轼散文理论的创变
三 散文理论异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及背景因素
第四节 六弟子对古典散文理论的贡献
一 六弟子对古典散文艺术构成质素的认知与提炼
二 六弟子文论中体现出的散文史观
第三章 苏门六弟子的散文创作
**节 黄庭坚、秦观、张耒的散文创作
一 黄庭坚的散文创作
二 秦观的散文创作
三 张耒的散文创作
第二节 陈师道、晁补之、李廌的散文创作
一 陈师道的散文创作
二 晁补之的散文创作
三 李腐的散文创作
第三节 六弟子对苏轼文风的继承与突破
一 策论奏议
二 序文杂记
三 书简题跋
第四节 六弟子文风同异考辨
一 平易三子——黄庭坚、陈师道、张耒
二 奇丽三子——秦观、晁补之、李腐
第四章 六弟子与北宋古文运动关系考察
**节 苏轼与古文艺术精神辨析
一 古文艺术传统与艺术精神
二 苏轼散文的艺术精神
三 苏轼对古文之道和古文艺术传统的改变
四 苏轼在北宋古文运动中的地位
第二节 六弟子对古文艺术的丰富与发展
一 杂记文
二 论说文
三 书序文
第三节 作为北宋古文运动后劲的六弟子
一 苏门六弟子与古文艺术传统
二 六弟子的文风取向及其局限性
三 六弟子在北宋古文运动和散文史上的定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朱晓青(1969.5— )湖北监利人,文学博士,现为江汉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多项省市级研究课题,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多篇。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5.9¥55.0 -
她们
¥16.0¥46.8 -
我是一只骆驼
¥14.2¥32.0 -
中国小说史略
¥15.4¥35.0 -
瓦尔登湖
¥11.1¥39.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10.2¥26.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存在的艺术(八品-九品)
¥13.5¥39.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16.6¥52.0 -
门
¥14.4¥42.0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到山中去
¥9.1¥30.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随想录-版本摭谈
¥17.3¥65.0 -
浮生六记
¥10.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