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2015-2016)

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2015-2016)

1星价 ¥75.6 (7.0折)
2星价¥75.6 定价¥10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208051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671
  • 出版时间:2018-07-01
  • 条形码:9787562080510 ; 978-7-5620-8051-0

内容简介

  证据是法治的基石,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基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大任务之一,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法治以司法制度为基础,司法制度以证据制度为基础,证据制度建设是我国司法改革的首要任务。司法要摆脱人治的束缚,必须坚持证据裁判原则,实现证据法治。  证据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法学理论界与法律实务界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本《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以下简称“蓝皮书”)试图从立法、司法及法学研究的全景视角,展现中国证据制度发展的总体脉络,总结证据立法的完善和司法实践的经验,梳理证据科学的学术研究成果,记录中国证据法治的实践发展轨迹,并预测其未来走向。同时,本发展报告也试图为法学理论界和法律实务界进一步开展证据科学研究、创新我国证据制度,做一些基础性、资料性和评价性的工作。我们相信,无论是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律服务部门的法律实务工作者,还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教师、学生和研究人员,都能从本书受益。  本蓝皮书从2015年起改为双年卷,其基本结构如下:  **篇2015~2016年中国证据立法和司法进展,由如下四部分内容组成:  一是证据立法进展综述,从证据立法的五个层面(法律、司法解释、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性证据规定及国际条约)回顾总结证据立法的进展情况。  二是证据司法实践发展综述,分别回顾总结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证据制度建设的实践经验。  三是司法鉴定制度建设综述,包括五个方面:人民法院司法技术管理工作制度建设、人民检察院司法鉴定工作制度建设、公安机关司法鉴定工作制度建设、司法行政机关登记管理与备案登记的司法鉴定工作制度建设、司法鉴定技术相关部门规章和行业规范。  四是司法实践中的证据制度建设:相关案例证据分析。  第二篇2015~2016年中国证据科学学术进展,由五部分内容组成:  一是证据科学研究进展:国内外证据科学研究进展情况评介。  二是证据法学研究进展(十个研究领域)述评:证据法理论基础和体系、证据属性与事实认定、证据开示、科学证据与司法鉴定、言词证据、证据排除规则、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法院取证与证据保全、质证与认证、推定与司法认知。  三是法庭科学研究进展(十一个研究领域)述评: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司法精神病学、法医生物学、文件检验学、毒物**检验学、微量物证检验学、痕迹检验学、交通事故鉴定、声像资料鉴定、电子数据鉴定。  四是证据科学教育进展述评:证据科学研究项目,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课程和教材建设的进展情况。  五是证据科学研究成果选介:具有代表性的证据法学著作、论文和法庭科学著作。  附录收集了2015-2016年发表的证据科学期刊论文目录、证据科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目录、证据科学学术著作目录,以及证据科学学术会议一览表和证据科学研究项目一览表。

目录

前言
序言2015-2016年中国证据法治前进的步伐
缩略语表

**篇 2015-2016年中国证据立法与司法进展
一、证据立法进展综述
(一)法律
(二)司法解释
(三)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四)地方性证据规定
(五)国际条约
二、证据司法实践发展综述
(一)人民法院证据制度建设
(二)人民检察院证据制度建设
(三)公安机关证据制度建设
三、司法鉴定制度建设综述
(一)人民法院司法技术管理工作制度建设
(二)人民检察院司法鉴定工作制度建设
(三)公安机关司法鉴定工作制度建设
(四)司法行政机关登记管理与备案登记的司法鉴定工作制度建设
(五)司法鉴定技术相关部门规章与行业规范
四、司法实践中的证据制度建设:陈满案和任海玲案证据分析
(一)陈满案证据分析
(二)任海玲案证据分析

第二篇 2015-2016年中国证据科学学术进展
一、证据科学研究进展
(一)证据科学域外理论研究
(二)证据科学国内研究进展
(三)证据科学国际会议
二、证据法学研究进展
(一)证据法理论基础和体系
(二)证据属性与事实认定
(三)证据开示
(四)科学证据与司法鉴定
(五)言词证据
(六)证据排除规则
(七)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
(八)法院取证与证据保全
(九)质证与认证
(十)推定与司法认知
——法庭科学研究进展
(一)法医病理学
(二)法医临床学
(三)司法精神病学
(四)法医生物学
(五)文件检验学
(六)毒物毒品检验学

附录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2015-2016)》:  二、证据司法实践发展综述  (一)人民法院证据制度建设  1.*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  (1)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必须尊重司法规律,确保庭审在保护诉权、认定证据、查明事实、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实现诉讼证据质证在法庭、案件事实查明在法庭、诉辩意见发表在法庭、裁判理由形成在法庭。”主要改革措施包括:①全面贯彻证据裁判原则。强化庭审中心意识,落实直接言词原则,严格落实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发挥庭审对侦查、起诉程序的制约和引导作用。坚决贯彻疑罪从无原则,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②强化人权司法保障机制。完善对限制人身自由司法措施和侦查手段的司法监督,加强对刑讯逼供和非法取证的源头预防,健全冤假错案的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③完善民事诉讼证明规则。强化民事诉讼证明中当事人的主导地位,依法确定当事人证明责任。明确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的条件、范围和程序。严格落实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发挥庭审质证、认证在认定案件事实中的核心作用。严格高度盖然性原则的适用标准,进一步明确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条件和范围。一切证据必须经过庭审质证后才能作为裁判的依据,当事人双方争议较大的重要证据都必须在裁判文书中阐明采纳与否的理由。  (2)优化人民法院内部职权配置,完善审级制度。推动实现一审重在解决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二审重在解决事实和法律争议、实现二审终审,再审重在依法纠错、维护裁判权威。  (3)健全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必须严格遵循司法规律,完善以审判权为核心、以审判监督权和审判管理权为保障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落实审判责任制,做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主要改革措施包括:①改革审判委员会工作机制。建立审判委员会讨论事项的先行过滤机制,规范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的范围。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和涉及国家外交、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复杂案件外,审判委员会主要讨论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不再讨论事实认定问题。②改革陪审方式,逐步实行人民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③推动裁判文书说理改革。重视律师辩护代理意见,对于律师依法提出的辩护代理意见未予采纳的,应当在裁判文书中说明理由。  2.*高人民法院采取系列措施推动证据制度建设  (1)*高人民法院《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有关证据制度建设的内容如下:①违法审判责任的认定包括三种与证据相关的情节:一是涂改、隐匿、伪造、偷换和故意损毁证据材料的,或者因重大过失丢失、损毁证据材料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二是向合议庭、审判委员会汇报案情时隐瞒主要证据、重要情节和故意提供虚假材料的,或者因重大过失遗漏主要证据、重要情节导致裁判错误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三是其他故意违背法定程序、证据规则和法律明确规定违法审判的。②不得作为错案进行责任追究的情节包括:一是对案件基本事实的判断存在争议或者疑问,根据证据规则能够予以合理说明的;二是因出现新证据而改变裁判的。③违法审判责任追究程序中的举证和质证规则,高级人民法院监察部门应当派员向法官惩戒委员会通报当事法官的违法审判事实及拟处理建议、依据,并就其违法审判行为和主观过错进行举证。④加强法官的履职保障的证据制度:一是在案件审理的各个阶段,除非确有证据证明法官存在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严重违法审判行为外,法官依法履职的行为不得暂停或者终止。二是依法及时惩治当庭损毁证据材料、庭审记录、法律文书和法庭设施等妨碍诉讼活动或者严重藐视法庭权威的行为。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