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3605845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516
- 出版时间:2010-01-01
- 条形码:9787536058453 ; 978-7-5360-5845-3
内容简介
《讲坛随笔》由多篇讲稿荟萃而成,但却少有政治类书籍常见的说教痕迹,更像一位智者与听众促膝而坐,漫谈做人做事做官的基本道理,畅叙传道解惑启智的所悟所感。 《讲坛随笔》是作者多年从事政治工作,把一些探索和研究记下来,以随笔散文的形式给人以启示。给政治教育工作一些启发,使我们的思想理论教育,更符合今天时代的要求,更贴近老百姓。
目录
**讲 学习修炼成才
重读温总理那首诗
修道士何以成了魔鬼
不要看扁了猪八戒
第二讲 信仰追求气节
挺起科学信仰的脊梁
关于渔夫和狐狸的故事
信仰在,铁骨在,力量在
第三讲 荣誉使命责任
荣誉是德行的奖品
并非仅仅“请狼回归”
从勃兰特的那幅老照片说起
第四讲国家政党人民
永不可淡忘的国家精神
用满腔忠诚爱我们的党
人民是*伟大的圣人
第五讲 机遇行动成功
泰森咬耳丑闻的意外商机
奠让机遇飘然而去
机遇垂青有准备者
第六讲 勇气胆略豪情
*难打败的是自己
无限风光在险峰
点燃激情
第七讲 积德行孝仁爱
德以善为首
百善孝为先
为人当以仁爱施人
第八讲 自省自律自强
自知者明
“羊续悬鱼”的启示
把握自己
自胜者强
第九讲 朝气锐气正气
朝气生则暮气衰
由壶口瀑布说锐气
唱晌人生正气歌
第十讲 谨言慎行善思
重读“杨修之死”
三思而后行
我思故我在
第十一讲 团结友情共事
相聚守住一个“缘”字
“高山”、“流水”的联想
从少拿利润看李嘉诚的得与失
第十二讲 做人做官做事
窗子、镜子里的世事人生
要存敬畏之心
“醒着”做人做官做事
秉持襟怀坦白的好心态
第十三讲 遵规守纪崇法
不依规矩难成方圆
断线的风筝会落地
让规则看守世界
第十四讲 勤俭治家创业
斯诺眼中的“中国魔力”
家风映照的万象人生
大目标与小国标的辩证法
第十五讲 信念品格胜利
揭秘尘缘法师的那壶水
修身重在修人品
成功不是坐等来的
第十六讲 诚实守信厚道
陈美丽何以能感动中国
老实人乃聪明人
宽厚容人天地阔
第十七讲 官德忠诚清廉
“自诛阵”前奠乱心
忠魂是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
让“想一想”的警钟长鸣
第十八讲 逆境挑战命运
心烛是这样点亮的
成功的门原来虚掩着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第十九讲 感恩知足尽责
想起了失窃的罗斯福
做知足常乐者
时时想着沉甸甸的责任
第二十讲 风度礼仪形象
漫笔风度说学养
重读桐城“六尺巷”
人人都做“形象大使”
第二十一讲 恋爱婚姻家庭
掀开恋爱的“面纱”
绕过婚姻的“暗礁”
构筑家庭的“爱巢”
第二十二讲 修身养生健康
常常修剪心灵的花园
养生之道重在己
健康胜小康
第二十三讲 文学艺术人生
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
掌握好开启你智慧的那把钥匙,
创造像文学艺术一样精彩的生活
第二十四讲 改革创新奋进
由商鞅变法话改革
“浮士德”与魔鬼的契约
解读“中国力量”的密码
后记
节选
从勃兰特的那幅老照片说起二十几年前,《羊城晚报》曾发表过一幅上世纪70年代的老照片,题目是《“勃兰特跪下了”》。这幅让世界关注的照片,记述的是1970年12月6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向波兰的华沙无名烈士墓献完花圈后,来到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的广场,突然,他双膝着地跪在纪念碑前,向二战中被德国纳粹屠杀的510万犹太人表示沉痛悼念,为纳粹时代德国犯下的罪孽深感内疚,认罪赎罪。 此举震惊了世界,也震撼了德国人的灵魂。当时的民意调查显示,80%的德国人对此表示赞赏,表达了德国民众的悔罪诚意。波兰人民也对此表示了理解和信任,认为对于“结束那段痛楚与牺牲的罪恶历史迈出了重要一步”。1971年,勃兰特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另外,战后的德国政府,除了对纳粹受害者作经济赔偿外,每年还在圣诞节前,根据专立的档案,按性别和居住国家给世界各地仍然在世的集中营幸存者寄去一封慰问信和一箱圣诞用品。此举已坚持了数十年。 相反,我国的近邻日本,在对待历史问题上的表现却迥然不同。日本政府一直拒绝向深受其害的亚洲各国人民道歉,“军国主义”阴魂不散,多任首相都曾以公职朝拜供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篡改违背历史真相的教科书,等等。这些逆历史潮流而动的种种不良行径,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各受害国政府和人民的反对和谴责。 国有国格,人有人格。生活中,人们在评价一个人时,除了看他的才华成绩外,往往还要看他的道德人格。其实,评价一个国家时又何尝不是如此。从德国总理的言行中,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忏悔和责任,因而赢得受害国政府和人民的理解;从日本政府的言行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对自己所犯罪恶责任的推卸,更是一种缺乏维护人类正义责任的表现。一个没有责任感的民族,即使不被别的民族消灭,也会自生自灭;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必定会遭到他人的蔑视。 责任是对人生义务的勇敢担当,是对现实生活的积极承受,是对肩负使命的忠诚信守,是检验一个人做人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和尺度。在许多人看来,责任是与生俱来的。无论一个人担任何种职务,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他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工人生产要“服务人民”,军人从戎要“保家卫国”,教师执教应“传道、授业、解惑”,医生行医得“救死扶伤”,艺人从艺须“德艺双馨”,商人经商要“诚实守信”,等等。正是责任,把所有人都联结在一起,维系着整个社会链的平衡。 正视责任,会使我们自己充满责任感;坚守责任,就是坚守我们自己*根本的人生义务,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让这个社会更加和谐。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将军有一句名言:每当历史*恶劣的时候,我的义务就是把法国的责任担当起来。他的一生确实践行了这一诺言。领导干部的楷模牛玉儒,始终有着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他把担当的任何职责,都当作事业而不仅仅是事情去干,从不敷衍。防治“非典”斗争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专家钟南山,以其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拯救生命于死神的博爱精神成为科学家和医疗战线的模范。2004年刮起的审计风暴,作为审计长的李金华为何敢于铁面?关键是他们心里始终怀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 责任是成功的支点,坚守责任是一份境界。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就要以尽职尽责和勇于负责的态度,勇担社会责任,恪守工作责任,履行家庭责任。 一个社会组织和团体,需要履行社会责任。应该肯定,当前整个社会的责任心是好的,但在个别党政领导干部身上,缺乏社会责任的事例屡有发生。据《焦点访谈》披露,湖北省荆州市原水利局副局长郭昌文私自挪用防洪款17万元为自己购买一套商品房。荆州自古以来就是长江防洪*薄弱的地段,一旦溃堤,素有鱼米之乡的江汉平原将遭受灭顶之灾,那样损失的就何止17万元。1998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就曾怒斥长江牌州湾段的防洪堤为“豆腐渣工程”。 难道像郭昌文之类的贪官们不知道这种严重后果吗?显然不是。在他们的心里,根本就没有一种社会责任感,脑子里想到的只是私利。 权力是一种责任,当掌权人尽到责任时,他的人格力量就强,当他尽不到责任时,他的人格力量就弱,当他用职权为自己和亲属、朋友谋取私利时他的人格力量就丧失了,他也就走向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 人,除了自然人特征以外,同时还是社会的人,因而理所当然地需要承担对这个社会的责任。2006年5月份以来,央视《中国骄傲》栏目播出的平凡人做出的不平凡壮举令人感叹。他们中有的是在火灾中将呼吸面罩让给被困者、在仓库坍塌前将战士推向安全地带的消防战士,有的在火灾中用一架破旧木梯智救30多人的老人,他们用勇敢、智慧和爱心奏响了这个时代的英雄乐章。而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不难发现一种不良现象,人与人之间缺少了过去物质缺乏时代的那份关爱和温情。同年11月27日,《现代金报》刊登了一则“老外救人”的报道,说是一名乌克兰籍小伙跳人奉化江,救起一名轻生的中国青年。 他说,当时旁边有四五个人在看,却没人敢下水救人,我虽然是外国人,但我在宁波工作,我爱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我希望自己能出一份力,这也是我的责任。人们在为这名外国人感动的同时,不由想起几十年前鲁迅先生就曾为麻木的看客而痛心疾首,但几十年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们仍然存在。现代都市的繁华,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和谐友爱的生活,而是相互在心底筑起了一道有形或无形的隔离墙。 社会责任的缺失,需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一个负责的政府,使政府各级官员承担起政治责任、法律责任、行政责任、道义责任等四种责任;需要在全社会倡导“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使扬荣弃耻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 工作责任是人生责任中的重点。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前不久,一篇广东省佛山市两名民警空手旁观血案被判刑的报道,引发了人们对工作责任的思考。事情是这样的:2002年6月25日,平时酗酒如命的村民吴某,喝酒后精神失控,手持3把刀跑到街上见人就砍,两村民被砍伤。当时派出所值班民警李某、欧某接到报警后,不按规定携带武器器械出警,到现场后未能有效制止凶徒行凶,导致一死两伤的惨案。事件发生后,李某、欧某被公安机关开除了公职,而且因玩忽职守罪分别被判处缓刑。作为人民警察,维护正义、制止犯罪是应当承担起的工作职责。否则,就是*大的失职,就有愧于人民的信任。 恪守工作责任,要从小事做起。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重视小事是一种责任心的倡导。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说的就是想成就大事,须从小事做起的道理。工作中关注小事,*能反映出一种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认真负责、善始善终的职业道德和精神。把每个小事做好,每个环节做实,才有机会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业绩。海尔总裁张瑞敏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它告诉人们,有了做小事的精神,就能产生做大事的智慧。 俗话讲,细节决定成败。看一个人是否有责任,不是从什么大的方面来看,而要从那些细微的小事来看。下意识做好的事就可得到机遇,获得成功。一家公司招聘新员工,来了不少应聘的人,看起来个个精明干练,但都是一个个无功而返。而面试其实只有一道题,就是谈谈个人对责任的理解。许多人认为这样的题目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结果出乎意料,一个都没录取。难道是老板存心不录取员工?当然不是。*后老板解开了谜底。他说,其实,我们这次考试不是一道题,而是两道题。一道是理论测试题,要求谈对责任的理解;另一道是行为测试题,就是考察对倒在门边扫把的反应。但遗憾的是,所有应试者对后一道题都没有做出有效的回答。有的人从扫把上跨过去,有的甚至还把它向旁边踢了一下,但就是没有一个人把它扶起来放好。对责任的理解远不如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后者更能显出你的责任感。责任是不分大小的,一丁点儿小事,看似平常,但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强烈的责任心。道理很简单,一个连小事都推托的人,怎能指望他在大事面前能担当起大任呢?恪守工作责任,还要有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成功者**的素质。虽然不同的岗位有着不同的工作特点,对每个人专业需求也不一样,但敬业这一条却是共同的要求。古人云:“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说的就是敬业者要忠于事业,忠于职守,恪尽职责,扎实工作,即使遇到困难,也要想方设法去克服。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勤劳奋斗的民族。一个大禹治水、i过其门而不人的故事,从上古传说至今,妇孺皆知,无不称道:在老子的《庖丁解牛》里,庖丁解牛的方法得当,效益倍增,正是得益于庖丁对待工作的那份敬业精神。国内流传着这么一句“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哲理名言,它告诉人们工作必须敬业,敬业才能更好地工作的道理。现实中,许多人感叹找工作难,但找到工作后,真正珍惜的人却不太多。要知道,选择上班,这是你的选择,就必须接受全部。应当先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再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是问自己喜欢不喜欢,而要问自己应该不应该做好这项工作。美国心理学博士艾尔森曾对世界上100名各领域杰出人士作过问卷调查,其中61%承认从事的职业并非*喜欢的,至少不是*理想的。但一个人竟然在自认为不太感兴趣的工作领域取得了辉煌业绩,除了聪明勤奋,靠的就是尽责。对1二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因为你在那个位置上,凝聚了对自己能做的工作的敬重。 对工作负责,首先要明确自己所担负的职责,确定努力的目标和方向,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干;其次是尽心尽责。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执着精神,不搞自己愿意做的事就干,不高兴做的事就应付;再就是要充分体现责任感,做到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 家庭责任是每一个人一生所承担的责任中*基础的责任。试想一个对家庭都不负责任的人,能指望他对社会、对工作有责任感吗?履行家庭责任,一般包含孝顺尊敬父母、忠贞夫妻爱情、抚养教育子女等三大责任。 “百善孝为先”。孝既是人伦道德的基石,也是个人处世的基本修养。中国社会历来提倡孝道,古时有皇帝授“王杖”给七旬老人,以示优待的故事;有贫穷将死的母亲说死前想喝口肉汤,儿子从自己的大腿上刈肉尽母愿的故事;如今也有大学生张九精恪守孝道,携病父求学的故事。 做人,一个*基本的情感就是孝敬父母双亲。养亲必孝,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因为父母在给予子女生命的同时,还承担起了抚养和教育子女的责任。当他们年老不能养活自己时,作为子女理所当然地就该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和亲情的呵护。然而,现代社会中,这些本属于子女尽孝的责任却被“工作太忙”的借口所忽略。歌手陈红的一首《常回家看看》,唤起的是儿女对父母要尽到的一份孝心。在电视上人们也常看到一个“常回家看看”的公益广告,就真实地反映了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多回家看看,多陪着聊聊天的强烈愿望。 不仅有的人连起码的赡养义务都不想尽,更有贪官如胡长清之类,所获赃款数量巨大,本身工资也不少,却对住在乡下、没有生活能力的母亲漠不关心。 这种人的良知道德连一个残疾人都不如,必定遭人唾骂。《南方都市报》就有这样一则报道:在广州中山大道暨南大学西门的公交车站旁经过的人们,每天都会见到一个手脚残疾的卖报青年。因为患有脑瘫,他手脚不利索,连整理报纸、找赎散钱的事情都做得十分吃力。但是,这个叫陈峰的34岁青年却有一个“远大”的理想:“我要自己赚钱赡养父母,而不是伸手向别人乞讨!”为了这一理想,陈峰不但完成了从小学、初中到职高财会专业的学业,还自学了电脑维修。一个连每动一下、甚至连说话都很吃力的残疾青年,都有孝敬父母的决心,实在是令每一个身健体康的正常人所敬佩和感动的。 抚养和教育子女的责任是家庭责任中重之又重的责任。人们常说,“家庭造就了人”。家庭是子女的**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老师,一言一行都对子女的成长十分重要。正是在家庭中,每一个人从小受到的是父母或好或坏的道德熏陶,接受了父母恪守一生的行为准则。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受家庭教育的好坏与否,决定了一个民族的道德状况。 因此,在一些优秀的家庭、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家庭,在那些小孩子的智力和心灵得到过正确引导的家庭,在那些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诚实和美德的家庭,在那些对小孩子的管教充满仁慈和爱心的家庭,人们就可以期待他们培育出一批健康、有所作为、乐观向上的孩子。因为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获得了必要的力量,他们会追寻父母的足迹,走上正直、自制和乐于助人的生活道路。相反的,如果小孩子生活在一个愚昧、野蛮、自私的家庭环境中的,他会潜移默化的受到感染,日后很有可能成为一个粗鲁的没有教养的人,甚至会对整个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古希腊的哲学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如果让奴隶去教育你的孩子的,那么,你得到的就不仅仅是一个奴隶,而是两个奴隶。”鲁迅在《我们怎样做父亲》一文中也写道: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使之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为人父、为人母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生是个问题,育更是个难题,里面蕴藏着大学问。 一位哲人说过:“强烈的责任感能战胜一切。因此可以说,一个人只要坚守责任就能达到目的。”对于有责任感的人来说,自己在担当责任中可以享受到人生的快乐,体验到人生的价值,品味到人生的意义。 崇尚荣誉、献身使命、恪守责任,是一个人高尚品德的修养和升华,也是做人做事应该追求的崇高境界。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一生为了中国革命事业和人类和平事业,不计荣誉,忠诚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才智人品,世人称道。“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杨业功,视使命为天职,积劳成疾累倒在工作岗位上,实践了军人“使命重于生命”的铿锵誓言。人民公仆孔繁森,怀着改变阿里地区落后面貌的强烈责任感,舍下老母妻儿,舍弃大城市的优越条件,两进西藏,体现出一名真正共产党人伟大的人格力量。从他们的身上可以体会到,一个人尤其是一名为官从政者,一旦把个人前途同国家事业和人民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就会获得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更多的是源自对伟大祖国的忠诚热爱、对崇高荣誉的正确追求、对神圣使命的忠实履行和对人生责任的极端负责。相比起来,我们的人生也许并不辉煌,但崇尚荣誉、献身使命、恪守责任应成为我们不懈地追求。 荣誉是美好的,我们不能沉迷;使命是神圣的,我们不能背叛;责任是沉重的,我们不能懈怠。如果一个人沉迷荣誉,就会使人生陷入迷惘,失去追求美好的动力;背叛使命,就会使自己的声誉扫地,丢弃生存的基础;懈怠责任,就会给事业设置障碍,丧失获得成功的机遇。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5.0¥3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4¥49.8 -
见字如面
¥23.4¥49.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2.8¥28.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一个人生活
¥21.2¥45.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27.4¥49.8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8.6¥32.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4.3¥68.0 -
到山中去
¥9.1¥30.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当你老了
¥16.3¥30.0 -
西南联大古文课
¥25.9¥58.0 -
我在史铁生
¥22.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