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诠释的音乐表演

作为诠释的音乐表演

1星价 ¥40.6 (7.0折)
2星价¥40.6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758075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9cm
  • 页数:277页
  • 出版时间:2018-06-01
  • 条形码:9787567580756 ; 978-7-5675-8075-6

本书特色

《作为诠释的音乐表演》,音乐表演作为诠释,本是一个充满“悬念”的论题。与寻常的理解不同,音乐表演往往是“无言的”、“无形的”诠释。之所以“无言”,乃是无法以语言替换;之所以“无形”,乃是无法以形象展现。然而,这样一种既“无言又无形”的诠释,却在音乐的表演中被不断地揭示与呈现。当直面音乐作品的时候,我们该如何认识和处理各种扑朔迷离的诠释对象呢?

内容简介

《作为诠释的音乐表演》通过对音乐表演中“诠释”概念的历史考察以及诠释“对象”的话语分析,在从“音乐表演诠释对象的复合性”到“音乐表演对象的复合性诠释”的逐步论证中,提出以下基本结论:音乐表演的“诠释”概念是西方1800年之后音乐作品观念成形之后的产物,音乐表演诠释的对象类型分别为“表层符号性对象”和“深层意味性对象”。

目录

绪论 音乐表演诠释的多重世界

**章 历史成因:当“演奏”成为“诠释”
**节 对西方“演奏”历史脉络的考察
第二节 西方近代音乐表演诠释概念的产生
第三节 关于“表演”概念内涵的说明

第二章 话语分析:音乐表演诠释对象的复合性
**节 音乐表演诠释对象的一般话语分析
第二节 音乐表演诠释对象的特殊话语分析
第三节 音乐表演诠释对象的复合性

第三章 音乐表演诠释的表层符号性对象
**节 记谱符号
第二节 形式、体裁与作品风格
第三节 音乐音响结构控制
第四节 技巧表达

第四章 音乐表演诠释的深层意味性对象
**节 创作“立意”
第二节 主体的深度批评
第三节 诠释理念

第五章 音乐表演诠释对象的内部特性与关联
**节 “相对景深”:前景与后景的构成关系
第二节 “诠释循环”: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条件关系
第三节 “异性共生”:规范性与非规范性的生存关系

第六章 “复合性诠释”之学理依据
**节 “结构史方法”的启示——复合性诠释的可能性及其基本形态
第二节 “两种意义的区别”——复合性诠释的解释学渊源
第三节 “内部理解和外部理解”——复合性诠释与分析学派的视野

第七章 “复合性诠释”的个案分析
**节 个案对象简介
第二节 个案分析:马克斯·罗斯塔尔对贝多芬《第九小提琴奏鸣曲》**乐章的诠释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作为诠释的音乐表演》:  与宗教音乐实践相对应的是中世纪的世俗音乐实践。与体制性的教会音乐相比,世俗音乐本能地更贴近于生活,但大抵并未逃脱古希腊以降所遵循的功能性路线。譬如10世纪前后的游吟艺人(Menestrels)或戎格勒(Jongleurs)行业,演唱者多属于欧洲社会的底层,常常一边流浪,一边演唱一些英雄生涯的尚松和世俗歌曲。但他们并不是作曲者,而是演奏或演唱其他人的歌曲。到了13世纪,法国则涌现了大批既能作曲又会写作的人,被史学家称为游唱诗人(Troubadour)。他们身份各异,既可能是出身显赫的贵族,也可能是富有才能的平民。但在表演内容上,多数歌曲、歌词都是为了配合叙事而创作和表演的。甚至,在一些表演中还需要加入配合诗歌情节的舞蹈内容。从14世纪到16世纪,德国则从城市工商行业者中出现了名歌手(Meisersinger),并且成立了自己的行会,在民众中广受欢迎。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科学史对中世纪有过“黑暗”的恶评,但对音乐而言并非如此。现代音乐与表演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推力,恰来源于中世纪记谱法的建立和完善。这个长期的意义重大的任务正是教会神职人员完成的。在西方,9世纪以前几乎所有的音乐都与即兴演奏紧密相连。以当下的理解,由于没有可靠的记谱法,即兴演奏本身就是一个(或是“一次”)音乐“作品”。即兴也是早期音乐主要的存在方式。大量的音乐也主要依靠记忆和模仿,以“口授心传”的方式流传下来。然而,这种依靠记忆的传播方式缺点很多,尤其是它的不确定性。这就与罗马教廷主张的正统与权威性产生抵触。由于音乐与礼拜仪式互相的卷入融合,音乐自然成为对教义诠释的内在部分。因此,以解经学观点来看,对音乐的正确记录也是对教义的合理阐释。  9世纪前后,原本依靠记忆演奏的模式被另一种较以前更为确定的模式所取代——演奏乐谱。当然,即兴演奏作为一种中世纪传统,其惯性并不可能因为记谱法的出现而戛然而止。实际上,一直到11世纪前后(甚至今日),即兴的传统仍具有活力——虽然其内在的意义与当初判然有别。  ……

作者简介

刘洪,现任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迄今正式发表著译逾70万字。2006年出版学术专著《新概念小提琴演奏技术:5区位训练体系》(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年翻译出版了美学哲学家彼得·基维的《音乐哲学导论:一家之言》(杨燕迪审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