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以来中原水运兴衰探索

明清以来中原水运兴衰探索

1星价 ¥22.0 (3.8折)
2星价¥21.5 定价¥5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8590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1
  • 出版时间:2017-12-01
  • 条形码:9787010185903 ; 978-7-01-018590-3

本书特色

《明清以来中原水运兴衰探索》这是一部研究明清以来中原地区水运兴衰及其原因的专著。作者陈隆文在中原地区历史地理研究方面先后推出了多项成果。中原地区各历史时期之河湖水系变化及由之引发的水环境、水资源变化以及它们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之影响,始终是他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作者对于各历史时期中原地区之黄河、淮河、济水、运河等河流与荥泽、圃田泽等湖泊之变迁都作过颇为系统的梳理和深入探研。而本书则专论明清以来中原地区水运兴衰及原因,虽只是历史时期中原地区水环境与水资源变化研究的众多问题之一,却有其特有之意义与价值。

内容简介

  《明清以来中原水运兴衰探索》是一部研究明清以来中原地区水运兴衰及其原因的专著。作者在中原地区历史地理研究方面先后推出了多项成果。中原地区各历史时期之河湖水系变化及由之引发的水环境、水资源变化以及它们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之影响,始终是他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作者对于各历史时期中原地区之黄河、淮河、济水、运河等河流与荥泽、圃田泽等湖泊之变迁都作过颇为系统的梳理和深入探研。而《明清以来中原水运兴衰探索》则专论明清以来中原地区水运兴衰及原因,虽只是历史时期中原地区水环境与水资源变化研究的众多问题之一,却有其特有之意义与价值。

目录



**章 明清以前的中原水运
**节 文明起源时代的黄淮关系
第二节 中国早期水运的完整体系:邗沟、菏水与鸿沟
第三节 水溃遗迹与隋唐大运河通济渠郑州——开封段古河道

第二章 沟通中原与海河流域的卫河水运
**节 地理条件与中原——环渤海地区水运的兴起
第二节 从“卫河三便”之策看卫河水运
第三节 明清卫河与京杭大运河
第四节 水源枯竭与卫河水运的衰落

第三章 沟通中原与淮河流域的贾鲁河水运
**节 从《朱仙镇新河记碑>看贾鲁河水运的历史价值
第二节 贾鲁河水运与沿线商业城镇的兴衰
第三节 生态环境恶化与贾鲁河水运的彻底丧失
第四节 惠济桥与贾鲁河

第四章 沟通中原南部地区的淮河干流水运
**节 水运与淮河流域中小城镇的发展
第二节 水运与清代北舞渡镇的金融业

第五章 沟通中原与长江中游的唐白河水运
**节 明清以前的唐白河水运
第二节 明清唐白河水运的南北界限与沿线转运贸易
第三节 水运与唐白河流域中、小城镇的繁荣
第四节 唐白河水运衰落原因的分析

第五章 明清中原水运兴衰历史经验的总结
**节 明清中原水运衰落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总结历史经验,推进中原水运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后记 悠悠寸草,难报春晖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隆文,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师从中国当代历史地理学泰斗史念海先生。现为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历史经济地理 、中国货币史和中原历史环境变迁研究。在《考古》、《中国国家地理》、《人文杂志》《史学月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郑州大学学报》《中原文物》《华夏考古》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中国历史地理简编》(河南大学出版社)、《先秦货币地理研究》(科学出版社)、《郑州历史地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四部,曾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和郑州市社科优秀成果奖多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河南省级项目2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