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抵达内心的歌谣

抵达内心的歌谣

¥17.1 (2.9折) ?
00:00:00
1星价 ¥24.4
2星价¥24.4 定价¥5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805317
  • 装帧:8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52
  • 出版时间:2018-09-01
  • 条形码:9787559805317 ; 978-7-5598-0531-7

本书特色

李春波、陈小奇、吴虹飞、韩松落、洪启、马条、何力等音乐文化人联袂推荐! 著名音乐评论家李广平先生跨越30年的流行音乐笔记,穿越时空、直抵内心的生命交响。 著名音乐制作人,捧红李春波、甘萍、李进、伊扬、廖百威、张萌萌、火风、孙萌、张莹等歌手的“造星”能手,《你在他乡还好吗》《潮湿的心》《相信远方》《101个祝福》等金曲作词者李广平先生,以跨越30年的流行音乐笔记,带我们走进音乐圈,近距离了解刘欢、王洛宾、梁弘志、罗大佑、周华健、汪峰、李春波、吴虹飞、吉克曲布、黄琦雯、周笔畅、瓦其依合、容中尔甲、洪启、邓伟标等音乐人的音乐往事。 作为流行音乐笔记,本书虽着眼于剖析流行音乐和娱乐业、唱片业的现象,但更趋向于散文,是对一个我们自以为熟悉其实陌生的行业的较为全面的书写,是管中窥豹的大众读物。 作为捧红李春波、甘萍、李进、伊扬、廖百威、张萌萌、火风、孙萌、张莹等歌手的“造星”能手,李广平有相当丰富的流行音乐“造星”运作经验,故本书适合流行音乐从业者、创作者、欣赏者阅读与参考。 作为《你在他乡还好吗》《潮湿的心》《相信远方》《101个祝福》等金曲的歌词作者,李广平的歌词创作注重现代人和都市人的独特心理感受,直抵内心。

内容简介

《抵达内心的歌谣》是著名音乐制作人李广平跨越30年的流行音乐笔记。作者积30年流行音乐创作、制作经验,用异常绵密而细致的叙述,优雅而严谨的书写风格,为我们描绘了中国新时期流行音乐的发生与成长、发展与成就的一个切面;作者用散文的抒情笔调回忆他的青春岁月,用细致谨严的笔法详细的剖析作为行业的流行音乐和中国唱片工业及娱乐业的种种现象,是对一个我们自以为熟悉其实陌生的行业的较为全面的书写。 他丰厚的音乐素养与积淀,大量的游历与采风,加之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他深入理解了民族音乐的精、气、神,以及流行音乐的广博与厚重的特质。于是,在歌曲欣赏音乐聆赏方面,通过他的倾情文字,使我们得以近距离了解刘欢、王洛宾、梁弘志、罗大佑、周华健、汪峰、李春波、吴虹飞、吉克曲布、黄琦雯、周笔畅、瓦其依合、容中尔甲、洪启、邓伟标等音乐人的音乐往事。

目录

**辑 聆听生命

002 / 李春波现象——序李春波专辑《岁月》

011 / 刘欢的意义

019 / 媒体人转身歌唱——我听张阿牧《在上空》与蒋明《罔极寺》

024 / 好歌都去哪里了——回听2013年的中国原创歌曲

030 / 心怀忧戚 叹息歌吟——我听新疆音乐专辑《没有天空的都市》

036 / 从混沌到透彻——我听吉杰专辑《自深深处》

042 / 如何用音乐战胜抑郁症的困扰——以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为例

046 / 你我“永隔一江水”——我们和王洛宾先生的距离

051 / 中国风、致敬经典与超越流行——我听周华健《江湖》

058 / 大智若愚陈小奇

第二辑 抵达内心

064 / 保持愤怒与寻找信仰——我听汪峰专辑《生无所求》

069 / 受伤的灵魂与相爱的渴望——我听吴虹飞《再不相爱就老了》

073 / 困境与突围:用音乐向电影致敬——我听黄琦雯专辑《Music & Movie》

077 / “畅”响自我的心声——我听周笔畅专辑《i鱼光镜》

082 / 山风一样自由的歌声——我听瓦其依合专辑《黑鹰之梦》

087 / 追寻藏民族的心灵之歌——我听容中尔甲专辑《牧人之歌》

091 / 温润如玉的歌唱——我听杨钰莹专辑《遇江南》

096 / 致敬与超越——我听毛宁专辑《十二种毛宁》

100 / 抵达内心的歌谣——我听何力唱片《65亿分之1的诗与歌》

105 / 马条:篝火温暖 真情流淌

第三辑 心跳歌唱

110 / *初与*后的心跳——我听洪启专辑

122 / 在声音的世界里听爱情飞舞——邓伟标作品《倾国倾城》

133 / 新世纪粤曲:后工业化时代的民族流行音乐

139 / 她在丛中笑——何莹与邓伟标联手推出原创古筝演奏发烧唱片《莹莹花语》

152 / 温柔而慈悲的生命之歌——我听陈小霞《哈雷妈妈》

155 / 有根的音乐 在远方歌唱——陈辉权和他创作的歌曲

162 / 中国流行音乐的美好童年——我听《开天辟地》专辑

166 / 光在何方:中国民谣的新路向——我听徐丽专辑《微光徐徐》

170 / 为电子音乐注入人文内核——我听陈伟伦作品专辑《夜之色》

174 / 美丽中国的美丽声音——以徐千雅《听我》为例兼谈民歌的现代化

181 / 透视歌坛“神曲”

189 / 在诗与歌的海洋里畅游——序刘川郁音乐诗集专辑《歌的诗》

第四辑 往事如歌

194 / 青春往事与流行启蒙——聆听台湾校园民歌及其他

204 / 穿越生命的歌声——聆听罗大佑及其他

222 / 寻找南方的声音——广东原创流行音乐20年20个关键词

269 / 父亲母亲在远方安息——纪念我的父亲母亲

278 / 山鹰组合:飞翔中的歌唱

286 / 歌唱,在古典与现代的交融处——聆听李泰祥先生及其他

293 / 至高无上的爱与歌唱——怀念惠特尼·休斯顿

300 / 青山遮不住 歌从香江来——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粤语歌》兼记我的粤语歌情结

310 / 词家有道 道法内心——我读《词家有道:香港16词人访谈录》

316 / 那些用文字与音乐拔河的人——我读《我,作词家——陈乐融与14位词人的创意叛逆》

321 / 孩子为什么要学点音乐——在一个音乐培训机构的演讲

324 / 在爱中成长

333 / 你一直是我的骄傲——写给女儿李思琳的大学毕业典礼


展开全部

节选

青春往事与流行启蒙——聆听台湾校园民歌及其他 一 20年前的一个酷热的夏季,我从位于当时还算是广州郊区石牌的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时候,既没有想象到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流行音乐的从业人员,也没有料到会与音乐为伴作为一种生命的激情和生活的来源。20年岁月飞驰而过,20年后我回头检视我当初的进入音乐行当的心理动机时,我想到的是“偶然”和“热爱”这两个词;想起了如今下落不明当初用来学英语其实用来听歌的陪了我四年的三洋收录机;想起了当初风行我们校园的台湾校园歌曲和后来的张明敏、费翔、谭咏麟和张国荣们;想起了当初无意中形成的星期天收听香港“叱咤乐坛排行榜”的习惯;总而言之,想起了飞逝的青春和远去的歌声。 我**次听到流行歌曲应该是读中学时,当时许多同学都听“澳广之声”,而后听知青的歌;记得有一天有一个同学说我给你听一些真正的流行曲(那时大家叫时代曲),说完给我放了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小村之恋》等,当时我战战兢兢听完这几首“靡靡之音”,从心理到生理都受到强烈的震撼,这是一种新的艺术方式对我们原来的审美接受心理的冲击与瓦解;当时我15岁左右吧,那是1978年,一个街道上刚开始流行喇叭裤和花衣服并且男生要留长发的时期。我的那台小三洋收录机就是当时标准的时髦青年——我哥哥送给我的。读高中时因为要考大学,极少听歌,留在记忆中的是当时的一些优美的电影插曲,像《小花》等,点缀着我们青灰色的中学岁月。那时我们还不会用一本漂亮的笔记本抄歌词,也不会疯狂地收集歌星的照片,更不会像侦探一样地去追星,因为每一首歌都装在心里,刻在脑海里。 大一时的暑假,我通过收音机收听了来自台湾的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赤足走在田埂上》《兰花草》《龙的传人》等等,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流行音乐的俗世情怀与全新的审美愉悦:唱歌其实是一件非常普通的生命行为,唱你身边的事,抒发你心底*真实的感情,用*自然*舒服的嗓音;台湾校园歌曲以她的清新和简洁让我们今天还记忆犹新,那些对大海的憧憬和向往,那片似乎陌生而又熟悉的青草的味道与润泽,那些无法言说的书生意气和青春骚动。当我暑假结束回到校园时,发现宿舍里增加了几把吉他,校园里吉他学习班的广告也开始走红。到了大二时,舞会开始盛行,那时候*让人心颤的歌曲无疑是《请跟我来》,*让我胆战心惊目迷神醉无限向往的就是那句“当春雨飘啊飘地飘在你滴也滴不完的发梢,带着你的水晶珠链,请跟我来”;那时空气里飘满了一种渴望和羞涩的激情,心里面有无数的诱惑的念头在交战,也许就是初恋的味道吧?当我们发现你对她或她对他开始互相逃避对方的眼光的时候,我们就听到了罗大佑的那首《是否》:“是否,这次我将真的离开你,是否,泪水已干不再流,是否,应验了你曾说过的那句话,情到深处人孤独!”大学里的恋爱往往以失败告终,于是情歌在青年学子中永远有市场。我记得,当我听到和唱着《恋曲1980》的时候,也即将是我毕业的时候了。每一首歌都有无数个动人的心情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些凄美或优雅的旋律在心头回响,每一次回响都让我们心醉心疼或心酸…… 20年回眸,一切都还是那么清晰,仿佛昨天就在眼前;我为自己依然热爱音乐和文字而感到幸运,也祈求命运能让我在自己选择的这条道路上继续走下去。我知道,我的许多同学毕业后的生活历尽坎坷饱经沧桑,我也真心地祈求,我们经沧桑过滤后的人生还保有一份纯净的生命感觉。20年了,很想再见到老同学们,一起再喝喝啤酒,一起再聊聊天。我想起曾和我签约的从校园走出来的创作歌手小村有一首歌叫《别来无恙》:“是否别来无恙,世界已多变化,是否还留着那把破吉他;是否别来无恙,世界已多变化,真想听听你现在的想法。还记得吗,年少时候,我们有过的计划,还记得吗,年少时候,我们说过的傻话?”真的,他唱出了我的心里话。对了,小村老弟,你现在在哪里呢? 二 20年过去了,真是恍如隔世啊。我看着上面自己写下的文字,还依然有一股青春的真气流注其中,真好!今天,2006年的2月24日,我已经从广州漂流到了北京,我去了西单图书中心闲逛,买了一套CD——《梁弘志——爱与歌纪念专辑》。自然而然,我又听到了《请跟我来》,这首永远不会忘记的歌曲,他让我再次回响起了自己的青春往事。 我记得20年前的华南师范大学,在现在文科教学大楼的地方,是一个硕大无比的叫“风雨操场”的简易建筑物,我们在里面开全校大会,打篮球,练体操,“风雨操场”留下我们不少美好的青春回忆。我记得我参加的**场舞会就是在“风雨操场”上举行的:大家战战兢兢,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个上场跳;音乐过了一半了,才有几对男和男、女和女的在跳;慢慢地,“群魔”才开始“乱舞”起来。忽然间,我听到了外语系的一个年轻的女教师唱起了一首粤语流行歌曲《星》,全场的人为之鼓掌,掌声雷动!这天晚上我觉得外语系的所有女孩都是那么可爱、那么美丽!更要命的是,她还和一个男生唱起了《请跟我来》,这一下我对他们的崇拜之情真如珠江之水滔滔不绝啊!我到处找《请跟我来》这首歌曲,终于知道它是出自梁弘志先生的手笔,是电影《搭错车》的插曲;演唱者是苏芮和一个有着非常拗口的名字的男歌手虞戡平。我真的很感激梁弘志先生,可以说,1983年出版的《请跟我来》是我们这一代人流行音乐的*有营养的启蒙教材啊;而且,这也是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的*重要的作品之一,所谓经典,这就是了。“当春雨飘啊飘地飘在你滴也滴不完的发梢”,一飘就飘了20年啊!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我相信还会继续飘下去的,只不过,那美丽的“发梢”又在哪里呢? 20年后,作者梁弘志是怎么看《请跟我来》这首歌曲的呢?我在这张《梁弘志——爱与歌纪念专辑》就这首歌曲读到这样的话:“这首歌原本是为电影而写的主题歌曲,红遍各地历久不衰,因此歌名也成为各界所引用的热门标语。虽然看到各种建筑销售、商品广告、政治选举等等,利用我的音乐和歌名做宣传标题,我仍然觉得以布道见证大会*为贴切,总要我想起耶稣曾说的:Follow me。” 梁弘志先生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信仰的力量让他重新打量自己的歌曲,听出另外一番含义来。我自己写的《你在他乡还好吗》也是如此啊,广州许多楼盘,也是用这个问候语来做广告的,我不介意,如果这句话让你找到一个温馨的家,也是一件好事吧。 1987年,我在海南岛支教,在一个师范学校小小的宿舍里,听到了梁弘志第二首打动我心的歌曲《读你》。我记得我听到的是费翔演唱的版本,那一年费翔用他那“一把火”烧遍了中华大地,这首《读你》同样红遍全国。我在骄阳似火、从早到晚炎热无比的海南岛上无数次听《读你》,“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喜悦的经典,美丽的句点……”真的感受到春风的妩媚春风的清凉,*妙的是那句“你的一切移动,左右我的视线,你是我的诗篇,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什么是“一切移动”?实在是有点莫名其妙!可是实在是美啊!管不了那么多了。我记得当时有一个进修的男生,天天抱着一把吉他唱歌,其中就有这首《读你》,不知道这哥们后来怎么样了?也应该找到一个让他读的女孩了吧。我做梦也想不到的是,过了4年,我因为机缘巧合,居然进入了把费翔引进中国的当时*大的唱片公司——太平洋影音公司。我对帮费翔录音的音乐制作人吕毅文先生说:“谢谢你的费翔,一首《读你》陪我度过了炎热的海南岛生活!”他当时一定也是莫名其妙吧? 1988年,我回到广州。大街上开始流行一把沧桑而内蕴、沙哑而温柔、孤独而寂寞、深情而悠长的声音——一个叫姜育恒的歌手正风靡全国,与齐秦、王杰等歌手一起,形成新一轮的歌坛“台风”,来势迅猛。《驿动的心》非常适时地填补了当时大陆歌坛“西北风”刮过后留下的歌曲欣赏的心理空白:怀旧的、温情的、乡愁的、安慰的情感诉求,一下子俘获了无数人的心灵。这首歌曲在香港还有一个版本是叶倩文唱的,叫《祝福》,一样是风靡香港的大街小巷,就是因为她在此基础上加进了“祝福”的含义。那么,作者梁弘志先生又是怎么看的呢?“这首歌传唱了很多年,也一直是卡拉OK传唱率很高的歌,尤其到了海外面对侨胞演唱时,总会见到许多伤怀拭泪的人:那是疲惫的心和思念家的眼泪。多少浪子能够回头?而一转身是过了多少年?信仰和生活的路上,我们都曾叛逆或迷途,神总是不放弃地点着灯等我们回家,并用宽容和爱为我们洗涤尘埃。”一个人有坚定的信仰,心灵是非常充实丰满的,梁弘志先生用他的歌曲,为我们点亮了回家的路。 三 2004年冬季的某一天,我在上海的音乐朋友聂钧先生来到广州,要我代为购买一批大陆流行歌曲的版权在台湾的一种机器中使用。我很乐意做这种事情。聂钧来了,我们在宾馆的咖啡厅见面喝咖啡;同他一起来的一位儒雅、文气的中年人,聂钧叫他曹老师。我一开始没听清楚,再问,答曰:“他是台湾的音乐人曹俊鸿。”我大吃一惊,哦,原来,他就是和梁弘志先生一起,写过大量歌曲的曹俊鸿!据说前几年曹俊鸿先生大病过一场,神情确实有点萎靡,说话慢条斯理,但不改其儒雅的文人气质。回到家,我把苏芮、张清芳唱过的曹俊鸿先生的许多作品再听一遍,感到无比的亲切。 1983年,曹俊鸿和梁弘志以及陈志远、陈复明、纽大可等当时青春飞扬的音乐青年,联手写下《我们》这首歌。这首歌,也成了“派森”唱片的创业代表作。2004年梁弘志走了,人在北京接受中医治疗的曹俊鸿,无法返台,只有在北京家中,再放一曲《我们》,送君一程。歌声依旧绕梁,只是人事已非,曹俊鸿感伤: “我们,现在只剩下‘我’了 !” 更早一些时候,我还幸会了林秋离和熊美龄夫妇,他们的《哭砂》《谢谢你的爱》《找一个字代替》《新感情旧回忆》等等歌曲都为我所热爱,他们也是台湾“民歌”时代的代表性作家。他们的歌曲,也是我们大学和刚毕业时的风靡一时的佳作。我对他们这一批台湾音乐人作品的熟悉,让他们都感到惊讶。我觉得,他们都是一批有着强烈文化关怀感的优秀作家,他们对中国歌词的精雕细琢,提高了中国流行音乐的文化品位。 上面那些名字,和罗大佑、侯德健、李宗盛等名字一起,构成了台湾流行乐坛的灿烂星空;可以说,他们的歌曲影响了我们这批60和70年代出生的文艺青年的艺术品位的养成和艺术视野的形成,我的大学四年,就是在他们的歌声中度过的。如果说罗大佑、侯德健是思辨型的攻击型的,梁弘志们就是情感型的涓涓溪流型的。是啊,罗大佑在谈到梁弘志之死时,也伤感地说:“只是,弘志,告诉我至今还有谁能写出歌词像‘但愿那海风再起,只为那浪花的手,恰似你的温柔’!”《恰似你的温柔》真是一首奇异的歌曲,有一种骨子里的忧郁伤感的气质。我想,这是很贴近梁弘志本人气质的歌曲:“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就像一张破碎的脸,难于开口说再见,就让一切走远……”这种比喻,这种旋律,就是天才,又有几人能为?要知道,写这首歌曲的时候,梁弘志只有十七八岁,写《请跟我来》是23岁,实在是早熟的天才型作家。 2004年10月30日,令人哀伤的消息传来,梁弘志先生不敌癌魔摧残,于凌晨3时30分去世,终年47岁(当时报道都说是44岁,让人更加伤感)。此时距传出梁罹患胰脏癌的消息不到4个月。一朵音乐的奇葩终于凋落了,我反复听着《请跟我来》,却发现我的青春是真正地在渐渐远行了,别了,我的大学,别了,一代人的青春与歌声!我觉得我虽然不认识梁弘志先生,但他深情而隽永的歌曲,将永远吟唱在我心深处。我记得1989年他为谭咏麟写的《像我这样的朋友》中说过:“风雨的街头,招牌能够挂多久,爱过的老歌,你能记得有几首……越来越多的包袱,不能丢的是朋友,当你陷入绝望中,记得*后还有,像我这样的朋友!”这是一首能让人感受到心灵的体温的歌曲,细腻地温婉地抚慰着我们在俗世红尘中飘荡的灵魂。 四 2003年2月18日,罗大佑广州演唱会在天河体育场举行。那时正是“非典”横行的*为紧张的日子,我和我的学生骈军一起,唱了一个晚上的大佑过去的歌曲,口沫横飞,全然不怕“非典”的细菌的侵袭(骈军是我极为推崇的优秀歌手,却于2004年死于意外事件,我有知音远走他乡的感觉);那天票房不太好,我记得我还给主办这场演唱会的朋友朱德荣先生发短信说“你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好事,广州人民会感谢你的”。我在那年还编了《罗大佑——恋曲2000》这本书,算是为我的青春在歌声中有了一个了结。 因为“非典”,梁弘志在去世前写下了《距离让我们心更靠近》这首歌。歌中唱到“关不住的是思念,我心在你那边,关不住的是关怀,我的爱无可取代……纵然有苦有泪要坚定,黑夜就会过去,距离让我们心更靠近,希望也更靠近……”我觉得信仰基督教让梁弘志先生胸怀大爱,无所畏惧了,他说:“绝望是人与人之间*大的距离。”真是一语中的!他说:“只要能心系彼此,付出关怀,再远的异域都能感受到温暖。”去世前,他感谢父母浓浓的爱、家人细心的照顾,感谢朋友无尽的关怀,感谢众多人爱他,为他强烈、深切的祈祷。有如此爱心的人,但愿他一定会在天堂里寻找到他灵魂的安息地。 现在是2006年的2月,北上的我在北京度过了半年的光阴,我虽然没有感觉到任何力衰体弱的现象,但看着我女儿生气勃勃的脸庞,看着她在放学路上一蹦一跳向前飞越的背影,才会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年过不惑,进入生命的成熟期。虽然因为职业的关系我也会听周杰伦,但我喜欢的是《东风破》《发如雪》等有着浓郁古典情怀和古典意象的歌曲,而不是他那些口齿不清的东东;我想,没有方文山的文笔,绝对不会有周杰伦的巨大成功。所以,想成为一代人的音乐文化偶像,如果不是像罗大佑梁弘志们那样词曲集于一身,是不可能的事。 我*近热爱读的书,都是那些写饱经沧桑的血泪人生,有丰富深切的阅历的人写的,比如高尔泰先生的《寻找家园》,可以一读再读,从不动声色中读出大悲愤,从平静的溪流中读出生命波涛汹涌的大河来;章诒和先生的《往事并不如烟》,记录了中国一代大知识分子在中国变革年代的心路历程,精准的对话描述,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政治的恰到好处的分析都让我着迷。 听歌吗?当然,每天都听的,感动我的,老歌居多。在一片温馨弥漫的歌曲氛围里,我看到了一代人的青春在飞逝,那背影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亲切,因为那里面也有我的青春,我的歌声。 2006年2月25日,星期六,北京

作者简介

李广平,中国著名音乐制作人,歌词作家,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副秘书长。曾获得“1996年中国流行歌坛杰出音乐人成就奖”“第五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华语乐坛特别贡献奖”“亚洲音乐节中国原创歌曲奖”等专业奖项。代表作品:《你在他乡还好吗》《潮湿的心》《相信远方》《101个祝福》等。现任北京星之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