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0113443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694
- 出版时间:2017-02-01
- 条形码:9787101134438 ; 978-7-101-13443-8
本书特色
北宋人马永易撰写的一部笔记,专收古今帝王将相、名人文士,以及神仙异物之名号,颇具可读性。
内容简介
《实宾录》,北宋马永易撰。姓名别号之称,盖起于晋宋,至宋代蔚然成风。此书收古今帝王将相、名人文士,以及神仙异物之名号,原名《异号录》,二十卷,约成书于北宋末、南宋初,后被宋人文彪增广至三十卷,并取《庄子》“名者,实之宾也”的典故,改称《实宾录》。本书举凡古今殊异名号,一一收集,以名号类型加以排比,亦多涉宋以前诗文故实,颇有史料价值和可读性。
目录
實賓録卷一
1木皇
2太平天子二則
3白版天子
4無愁天子
5和事天子
6明主
7撥亂主
8銅馬帝
9賢王
10佞王
11睡王
12三王五則
13五王二則
14八王
15洛生王
16小鄭王
17西王東王
18夥涉爲王
19三王五侯
20五王一侯
21神宰
22名宰
23睡相
24癡宰相
25盲宰相
26伴食宰相
......
81揚侯
82鄧侯
83應侯
84酇侯
85臨光侯
86明雌亭侯
87忠臣二則
88名臣
89良臣
90諫臣
91素臣
92東國絀臣
93英雄三則
94半英雄
95盃酒英雄
96一代英雄
97亂世姦雄
98姦人之雄七則
99滑稽之雄
100穿窬之雄
101器偉材雄
102丈夫之雄
103一代之雄三則
104匹夫之雄
105布衣之雄
106三教布衣
實賓録卷十四
1白丁
2敕使墓户
3隨使户
4老兵三則
5神兵
6家兵
7女戎
8八都
9破柴都
10破天荒
11癡
12白癡
13酒囊飯袋
14行尸走肉
15戴帽餳
16格佞
17墮疊
18佞散騎
19作楚囚
20供御囚
21池水清
22附驥尾二則
23萬人敵二則
24老傭
25狂奴
26老奴四則
27死狗奴
28守錢奴
29六籍奴婢
30老婢材
31憨獠
32高癩子
33輕薄團頭
34輕薄公子
35逸群公子
36乞活
37乞兒
38奴賊
39老賊五則
40白賊
41蔡賊
42銅山大賊
43劫陵塚賊
44二虜
45索虜
舊本實賓録疑文辨證
1四尉
2八俊
3八及
4家公家父
5天上神仙地下神仙
實賓録新舊輯本對照表
附録一歷代著録及論跋
附録二參考文獻
索引
节选
整理説明實賓録,亦稱異號録,宋馬永易撰。馬永易,字明叟,約宋徽宗時維揚高郵人。其人生平事跡記載無多,僅知曾官池州石埭縣尉,著有唐職林、元和朋黨録、壽春雜誌等書。是書之流傳,晁公武郡齋讀書志類書類稱異號録二十卷,陳振孫直齋書録解題類書類作實賓録三十卷,後集三十卷,宋史藝文志類事類又分異號録、實賓録各三十卷。據宋人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著録:「頃嘗見近世人增廣其書,名實賓録,亦殊該博。」由此來看,馬永易初成是書原題作異號録,經蜀人句龍材校正,文彪增廣之後,乃以實賓録一名統之。至於本書的分合,陳振孫直齋書録解題稱實賓録由「本書三十卷,後集三十卷」組合而成,四庫館臣更明確指出「本書三十卷」乃馬永易異號録原書,「後集」部分則屬於文彪新續。然晁公武郡齋讀書志所録異號録初編僅得二十卷,明人所寓目異號録亦無三十卷本,令人懷疑「本書」是否仍保留馬永易初編之舊。異號録一書在成書後已有人校正和增廣原書,增廣者既然補充了大量内容,在卷帙上似乎也有重新調整篇卷的需要,惟原書今已不存,其「本書三十卷」是否同樣經後人編改而成,仍有待進一步考究。異號録和實賓録兩書作於何時,今已無法確考,只能從諸書著録中推斷。*早著録兩書的是晁公武郡齋讀書志,據學者考證,晁書初成於南宋高宗紹興二十一年(一一五一),終成於南宋孝宗淳熙七年至十四年(一一八○—一一八七);從引用本書時代較早的文獻來看,成書於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陳葆光的三洞群仙録已稱引實賓録,則可以確定兩書之成書年代下限當不晚於南宋高宗時期。現存舊本佚文尚有一些避諱字,但全都避北宋諱,而不及於南宋,馬永易本爲北宋徽宗時人,如果這些諱字都屬於原書之孑遺,則異號録成書時代或可上推至北宋。異號録和實賓録兩書均著録於宋代郡齋讀書志和直齋書録解題中,説明兩書在宋代流傳甚廣。至明代仍可見異號録與實賓録之踪迹,明人陳士元名疑考證歷代人名時檢索過二書,永樂大典、説郛等書亦據之抄録。大抵明代書録中凡稱引異號録者,如國史經籍志名號類異號録二十卷、陳第世善堂藏書目録史類類編異號録二十卷等,其合於郡齋讀書志卷數者,當屬於馬永易之初編本。至於稱作實賓録者,如文淵閣書目卷二實賓録一部十册,實賓録一部一册;晁氏寶文堂書目類書實賓録等,大多不標出卷數,疑即增廣之本。異號録和實賓録於入清後已罕見諸書摘録,蓋其時兩書已佚,清代開四庫館時才從永樂大典中輯録。有學者曾宣稱:「上海某圖書館仍藏有實賓録之完本。」筆者後檢得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藏有一部清鈔二十卷本皇朝新刊實賓録,書前附有馬永易和文彪序文,經目驗比對現存實賓録佚文,知其爲僞冒之作。此帙自稱鈔自宋槧,内文卻剿襲自王應麟困學紀聞一書,顯非馬永易等人所編。殆入清後異號録和實賓録兩書皆亡,書估乃從宋代諸書目録僞作「宋本」,其意在魚目混珠,哄抬書價而已。今本由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出,分十四卷,合共收録八百多條佚文。舊本雖有輯佚之功,但失誤也不少,大體而言,四庫本主要問題在以下四方面:一、輯録不全。四庫館臣主要依據大典輯録,同時比對浙江范氏天一閣藏本以及陶宗儀説郛本。天一閣藏本疑即明正德年間蘇臺雲翁鈔録之别本實賓録,原書題稱「别本」,實際上全書「從説郛鈔出,一字不殊」,不具備輯録之價值。至於館臣採用陶珽重編一百二十卷本説郛,因非陶宗儀原本之舊,只得寥寥數條而未加採用,以致漏輯大量佚文。本書核對張宗祥涵芬樓一百卷本,所得佚文比陶本多出二百多條,可補舊本之闕漏。二、分合不當。本書原帙早已湮没,因無原書可據,館臣初輯時大體依照名號内涵分列卷數,如卷一將相類、卷三氏族類、卷八動物類、卷九神仙鬼怪類、卷十一先生類等,不一而足,但在具體操作上並没有嚴格遵循所定體例,以致分類和編次多有不合理之處。舉例而言,原卷七「睡王」、卷九「行徹方相」本屬將相類,卻未能併入卷一相關類别;卷八「黄麞漢」以「漢」字爲類,本應與卷一〇「短智漢」、卷一四「田舍漢」等合成一類,卻分散不同卷目,令各名號之間的關係無法呈現。三、未能保留原書附注。實賓録原本在每條下注明鈔録文獻之出處,如「土山頭果毅」出談賓録、「劉鑰匙」出玉堂閒話、「下水船」出摭言、「足穀翁」出北夢瑣言、「費鐵嘴」出十國紀年等,這些小注本來可以作文獻追本溯源之用,但絶大部分的注文在收入輯本時被館臣删除,以致失卻原書之面貌,殊爲可惜。四、疏於校勘考證。本書初成不久即經後人增廣,至明代輾轉收入大典時又迭經删改,錯漏在所難免。館臣校輯時已據他書改正部分文字訛誤,惟校勘不盡精善,仍存在大量訛奪脱漏。如卷一「何需郎中」,「唐進士何需亮自外州至」一句,「何需亮」,唐國史補卷中、唐語林卷六補遺並作「何儒亮」,蓋涉下文「何需」而誤,當據改。卷八「獼猴面」,「後魏宋遊道剛直使氣」,據大典卷七七五六引實賓録「氣」字後原闕「黨俠」二字。卷一一「王先生」,「受其道王先生集」一句,據大典卷八五七〇引,「道」後原脱「曰」字,且四庫本「集」字,與前文不合,杜淹文中子世家作「業」,可據改。如此類訛誤頗多,今取大典、説郛等文獻互校,訂正輯本之誤。本書校輯體例已詳輯校凡例,兹不贅述,此下就校輯中的編次體例稍作説明。本書原本的體例現已不復見,舊本大體上依名號内涵分卷,再按字類分排次序,雖反映當時的編纂觀念,但相同或相近的名號匯成一類,自然能够呈現出各名號之間的緊密聯繫,此爲其優點。若按各條人物朝代及生卒年爲次,雖便於檢索每一時代的名號類别,但相同類别而時代不同的名號無法組成一類,内容必然顯得支離破碎。本書經斟酌再三,*後仍採用舊本以類相從的方法,但爲避免舊本去取不嚴,分類不當的弊病,新本對分類標準有更嚴格的區分。整體而言,本書仍按照舊本分作十四卷,各卷先從名號内容分類,再按照「字」類排序,只要確定各個名號所屬内涵,不論是舊本原有條目或新輯佚文,都依照原題名號類别置於相關類目後,並根據標題字類排序。若類别不同,而標題字類相近者,仍儘量歸於有關字類下,使體例儘量歸於一致。舉例而言,以「相」或「宰相」命名的條目,因其内容相同或相近組合成一類、以「先生」爲類的因其内容和「字」類相同而編成一組。遇到一些涉及兩個類别以上的名號則給予變通,如「三相張家」與卷一「相」類有關,但「家」類在舊輯本自成一類,故仍分入卷三。舊輯本各名號編次雜亂無緒,本輯將按同一類别重加整理,並以同名號標題字數多寡來排列次序,若屬同類但原卷之内無相近條目則置於該卷末,以清眉目。本書初成時蓋以收集異名爲主,故命名異號録,後來改稱實賓録,蓋語出莊子逍遥遊「名者,實之賓也。」在古代社會中,名字是大有講究的。禮記檀弓云「幼名,冠字」,「幼名」是指初生時父輩給予「名」,到二十歲舉行冠禮之後取字則稱「冠字」。一個人有了「字」代表他已成年,再不能隨便用名來稱呼,故孔穎達説:「人年二十,有爲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儀禮疏又謂:「君父之前稱名,至於他人稱字也,是敬定名也。」即在尊者面前要稱名,但在他人面前則以字稱。所以,平輩之間一般只以字稱而不呼名,長輩爲了以示器重,也可稱晚輩的字。反過來説,晚輩對長輩要改以字稱,避免直呼其名,否則會視爲冒犯尊長,從這方面來看,稱字比稱名有更尊的地位。相對於傳統敬名稱字的嚴謹制度,别號靈活自由,無行輩禮教之束縛,尤受到士人的喜愛。别號一般用來自稱,與名、字没有關係,由於是在名字以外的一種别稱,因此常稱作「别號」。至於别號以外又有渾號一類,屬旁人依照各人物的特點對他人稱呼的名號,與由個人制定的别號在性質上有所不同。「號」的起源很早,章學誠文史通義繁稱認爲:「號之原起,不始於宋也。春秋、戰國,蓋已兆其端矣。」但真正興盛的時代卻是在宋代。宋代倡導文治,文人之間喜號成風,明代楊慎升庵全集已指出:「别號之稱,唐人猶未數數然,至宋則人人有之,或人兼數號」。起號不但成爲當時社會的風尚,更是文人雅士之間争奇炫博的手段,如宋人譚友聞自號録序所云:「近代騷人墨客,摘號取奇,行輩相望,非曳仕塗之裾,駕學海之航者,誰得而知之。」除了因逞奇尚博以致名號曲折隱晦外,因年代久遠,名號難以確指,也是後人不知命名的原由,在這種情況下,一些記録名號的著作應運而生。宋代類書中葉廷珪海録碎事、祝穆事文類聚、王應麟小學紺珠等已注意蒐集一些歷代名號,供時人查檢之用,後來更出現如宋代徐光溥自號録專門收集當代公卿騷人之號,編成專書。而實賓録一書較諸前作,不僅取録名號範圍廣泛,而且涵蓋内容更豐富,堪稱宋代名號集大成之作。從新輯本所見,是書舉凡古今殊異名號,都一一收集,並不以别號爲限。按名號之類型,有以外貌爲號,如五代鄧駞子,爲文典麗,而外貌醜陋背傴,時人謂之「鄧駞子」;有以學識爲號,如梁代劉諒有才文,尤熟悉晉代故事,時人號曰「皮裏晉書」;有以品德爲號,如唐陸扆與宗人希聲、威,文才重德,名冠一時,朝中乃號「三陸」;有以勇武爲號,如南唐陳誨足勁能履,爲人勇敢,累有戰功,因小字阿鐵,故軍中呼爲「陳鐵」。按名號之性質而言,有他人命名的渾號,如上述列舉的皆屬此類,有自稱之别號,如以前代名士爲自號者,有唐田游巖隱於箕山,居在許由祠旁,自號「許由東隣」;以記其喜好爲自號者,如白居易放意文酒,自號醉吟先生;以所處居所自號,如唐王績居東皋,每著書自號「東皋子」等。按名號之字數,有少至一字,如唐祝欽明號「媪」,大多爲四字,如漢安丘望之號「安丘丈人」,亦有多至六字以上,如唐袁輝號「王門下彈琴博士」等。按時代而言,本書涵蓋先秦至唐五代各類名號,由天子以至庶人,神仙以至鬼怪等人物名號,幾乎無所不包,其中尤注重收集異名同號,使人不會混而爲一,如以「五經笥」爲號者有後漢邊韶和梁代任昉;以「没字碑」爲稱者,有唐趙崇和五代後唐崔協。本書收羅雖廣,然所收諸如「六代」、「虎口」、「古人家」等均與人名無關,不免自亂其例,四庫館臣譏其「一概濫收,殊失别擇」,誠乃的言。蓋原書初成只有二十卷,經後人大幅增補至六十卷之多,難免貪多務得,去取不嚴,恐不得完全歸責於馬永易。從引用資料來看,是書廣引博徵,自史籍、類書、實録、文集,旁及筆記等文獻,保存大量宋代及以前的豐富文獻,當中如僖宗實録、九國志、荆湘近事、啓顔録等書今多已佚亡,不但可資輯佚古籍之用,還可以從側面角度了解宋人名號文獻來源的特色。本書内容廣泛,要對此進行全面整理,需要各方面的專業知識,限於學識,疏誤之處在所難免,尚祈廣大讀者不吝指正。在輯校過程中,承復旦大學陳尚君教授予以指導,中華書局編輯魯明先生和胡珂先生熱心幫助,在此謹一併致謝。陳鴻圖誌於香港小瀝源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作者简介
马永易,字明叟,约宋徽宗时维扬高邮人。曾官池州石埭县尉,著有《唐职林》、《元和朋党录》、《寿春杂志》等书。陈鸿图,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现任香港恒生管理学院中文系教授。发表文献学方面论文多篇,有《史记 六国年表》与“秦记”关系探论、马永易《实宾录》佚文辑考、周必大《二老堂诗话》二题,等等。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6.0¥7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24.0¥49.0 -
清朝穿越指南
¥14.4¥45.0 -
人类酷刑简史
¥20.1¥59.0 -
万历十五年
¥16.3¥25.0 -
唐潮: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
¥23.1¥68.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9.2¥35.0 -
朱元璋传
¥14.0¥3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9.7¥38.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1.7¥39.0 -
胡同里的姑奶奶
¥27.8¥78.0 -
至道无餘蕴矣:梁漱溟访谈录
¥24.1¥68.0 -
创造圣经的城市
¥19.7¥58.0 -
中国近代史
¥6.0¥20.0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16.0¥45.8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8.9¥29.8 -
中国近代史
¥12.7¥39.8 -
中国通史
¥18.5¥45.0 -
硬核原始人
¥21.0¥65.0 -
谁是剽窃者: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战争
¥15.8¥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