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中国包装产业发展新战略研究

包邮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中国包装产业发展新战略研究

1星价 ¥24.1 (3.5折)
2星价¥24.1 定价¥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419763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39
  • 出版时间:2017-02-01
  • 条形码:9787514197631 ; 978-7-5141-9763-1

内容简介

  《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中国包装产业发展新战略研究》以“基于循环经济的中国包装经济发展新战略”为研究主题,综合运用循环经济、协同共生等理论与方法,在分析国内外包装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等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和绿色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制定中国包装经济发展新战略,提出基于循环经济的中国包装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结构优化升级战略、科技创新战略和绿色发展战略,并提出中国包装产业循环发展新战略的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以期实现中国包装产业绿色、智能、安全、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目录

第1章 包装产业与循环经济
1.1 包装产业概述
1.1.1 包装产业内涵
1.1.2 包装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
1.1.3 我国包装产业发展现状
1.2 循环经济概述
1.2.1 循环经济内涵
1.2.2 循环经济理论
1.2.3 循环经济发展方向
1.3 循环经济与包装产业耦合发展
1.3.1 包装产业亟须引入循环经济
1.3.2 包装产业与循环经济耦合共生
本章小结

第2章 国外包装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经验借鉴及发展趋势
2.1 国外包装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2.1.1 美国:包装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2.1.2 德国:包装物的二元回收体系
2.1.3 日本:包装资源循环利用的法制化管理
2.2 国外主要经验借鉴
2.2.1 美国:清洁生产促进包装产业循环发展
2.2.2 德国: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与再利用
2.2.3 日本:生产责任制度推动包装产业发展
2.3 国外包装产业循环发展趋势
2.3.1 美国:创意创新引领包装产业发展
2.3.2 德国:以资源整合为核心推动包装产业
2.3.3 美国:“互联网+”推进包装产业转型升级
本章小结

第3章 循环经济对中国包装产业发展的影响
3.1 包装产业循环经济评价研究
3.1.1 包装产业循环经济研究背景
3.1.2 我国包装产业循环经济研究现状
3.1.3 包装产业循环经济研究方法
3.1.4 包装产业循环经济效率指标体系构建
3.2 包装产业循环经济效率综合评价
3.2.1 包装产业循环经济效率静态评价
3.2.2 我国包装产业循环经济效率动态评价
3.2.3 包装产业循环经济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3.3 包装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实施对策
3.3.1 合理配置资源,加快包装产业转型升级
3.3.2 加强包装产业科技研发,培养高科技人才
3.3.3 加强资源回收利用,完善包装产业循环经济法律法规
本章小结

第4章 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中国包装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战略
4.1 中国包装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4.1.1 产业集群理论
4.1.2 包装产业集群发展可行性分析
4.1.3 我国包装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4.1.4 中国包装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4.2 包装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战略理论分析
4.2.1 协同发展理论
4.2.2 包装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战略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4.3 包装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
4.3.1 以价值链为媒介的发展路径
4.3.2 以知识链为媒介的发展路径
4.3.3 以物联网为媒介的发展路径
4.4 促进包装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策略
4.4.1 宏观层面:政策支持与环境保障
4.4.2 中观层面:产业建设与结构优化
4.4.3 微观层面:战略合作与协同创新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循环经济的中国包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
5.1 我国包装产业结构的现状
5.1.1 集聚发展与自主创新并重,促进包装产业可持续发展
5.1.2 信息技术与包装产业相融合,推动包装产业智能化发展
5.1.3 电子商务与企业营销相融合,创新包装行业发展模式
5.2 包装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5.2.1 区域发展失衡
5.2.2 传统产能过剩
5.2.3 新型产能不足
5.3 包装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5.3.1 坚持转变生产方式
5.3.2 坚持优化供给结构
5.3.3 坚持绿色环保理念
5.4 包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
5.4.1 包装产业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5.4.2 包装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战略
5.4.3 包装产业的服务型发展战略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包装产业科技创新战略
6.1 国内包装产业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和创新机制
6.1.1 包装产业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
6.1.2 包装企业具有灵活的创新机制
6.2 我国包装产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6.2.1 循环经济在包装产业科技创新中发挥作用较弱
6.2.2 包装产业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较弱
6.2.3 行业性质导致的包装产业创新驱动力不足
6.3 包装产业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
6.3.1 主要影响因素
6.3.2 影响因素的矩阵分析
6.4 包装产业科技创新战略构成
6.4.1 科技协同创新战略
6.4.2 包装产业研发人才培养战略
6.4.3 包装产业科技创新政策支持战略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包装产业绿色发展战略
7.1 绿色包装概述
7.1.1 绿色包装的概念
7.1.2 绿色包装的设计
7.2 中国包装产业绿色发展的现状
7.2.1 绿色生态与包装产业相适应,推动包装产业绿色发展
7.2.2 循环经济与节约资源相融合,优化包装产业发展模式
7.2.3 产业发展与行业标准相结合,提升对绿色包装的认知
7.3 中国包装产业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
7.3.1 中国包装产业绿色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
7.3.2 制约国内绿色包装推行的因素
7.4 包装产业绿色发展的衡量标准
7.4.1 评估体系:生命周期评估
7.4.2 生命周期评估体系在包装产业绿色发展中的应用
7.4.3 包装产业部分污染废弃物的排放标准
7.5 实现中国包装产业绿色发展的战略
7.5.1 高效性包装产业绿色发展战略
7.5.2 创新性包装产业绿色发展战略
7.5.3 可持续性包装产业绿色发展战略
7.6 包装产业绿色发展的经济展望
本章小结

第8章 中国包装产业循环发展新战略实施
8.1 政府是我国包装产业循环发展新战略的推动者
8.1.1 建立包装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法规体系
8.1.2 建设包装产业集群及生态工业园区
8.1.3 大力推动包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8.1.4 大力开展绿色消费的政策宣传
8.2 企业是我国包装产业循环发展新战略的执行者
8.2.1 强化清洁生产
8.2.2 推广包装生态设计
8.2.3 推进包装减量化
8.2.4 制定产品责任制
8.3 公众是我国包装产业循环发展新战略的参与者
8.3.1 培养公众包装循环经济公众参与能力
8.3.2 倡导公众绿色消费,增强绿色包装需求
8.3.3 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8.4 促进我国包装产业循环发展新战略的保障措施
8.4.1 经济杠杆调节
8.4.2 确立包装产业循环经济立法
8.4.3 强化包装企业生态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
8.4.4 营造良性市场竞争环境
8.4.5 健全与完善废弃物品的回收体系
本章小结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中国包装产业发展新战略研究》:  1.规模耦合  包装产业发展带来的规模经济以及各种正外部性是其优势所在。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引入包装产业中,可以形成处理企业生产排出的废弃物处理的规模经济,为包装产业发展带来各种正效应。如果某一包装企业单独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其处理生产废弃物的边际成本很高,而且可能受到技术限制,难以有效开展。如果形成包装产业集群,群内包装企业数量众多,需要处理的废物也较多,集群内企业可以共同出资,建立共用的废物处理系统,将集群内各企业的废物集中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各包装企业的环境成本。而且包装产业集群内的包装企业一般排放的废物在物理和化学上具有相近或相同的性质,提高了集群规模化处理废物的可行性,也为废物再利用提供了便利。  2.成本耦合  单独的包装企业往往受到规模、技术等多种原因的限制,难以在企业内部建立废物循环利用系统。单个包装企业产生的废弃数量有限,一般很难达到规模化处理的要求,而且建立废物循环利用系统,处理少量废弃物的成本远远高于所带来的效益,规模较小的企业难以有足够的财力支持,同时企业往往在个别生产环节或技术上拥有比较优势并以此打造企业核心产业链,而建立循环系统要求企业延长产业链,意味着要求企业协同发展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从而削弱企业核心竞争力,而且过度延长产业链可能会带来经营风险,降低企业的效益。因此,单个包装企业缺少单独建设循环经济体系的积极性,只有通过建设包装产业集群才能够降低集群内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本。在包装产业集群内,各个企业将生产废物运送到废物处理厂集中处理,可以高效快捷地实现生产废物,边角料再循环利用。由于存在废物处理的大量需求,也可以将集群外部废物处理企业引入集群内部,减少群内企业废物处理压力,推动包装产业集群绿色发展。  3.信息耦合  包装产业集群化发展已经是趋势,发展到一定程度,便成为行业信息发布的平台,有利于促进信息共享。包装产业集群可以提供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使集群内部包装企业不仅可以及时掌握行业发展新动态和市场行情,如新的包装理念、政府颁布新的行业发展规划,工艺流程改造等;还有利于促进企业之间生产技术的交流与合作研发新产品,彼此互利共赢。所以,通过包装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的耦合发展,将集群作为平台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信息载体。此外,包装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形成的纵横交错的组织网络也成为企业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强化企业合作,促进包装产业集群协调发展。  4.文化耦合  在包装产业集群内嵌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不但可以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降低企业废物处理成本、减少污染物排放,缓解环境保护压力,而且还可以加强集群内部众多包装企业的联系,形成和谐的产业集群文化。包装产业集群内各个包装企业都是包装生态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谁也离不开谁,通过互利合作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共同建设集群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上可以达到步调一致。同时,集群内的包装企业间存在着上下游产品的关系,包装企业的废弃物经处理厂处理后,可以变成有机肥料、再生资源继续输送给企业再次投入生产活动中,尽可能减少资源浪费和废物产生,企业间形成合作共赢的关系。因而,通过包装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的耦合发展,能够形成互利共赢的集群文化,提升包装产业集群的凝聚力。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