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尽的逃亡/罗特小说集4

无尽的逃亡/罗特小说集4

1星价 ¥24.8 (5.5折)
2星价¥24.8 定价¥45.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078476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16
  • 出版时间:2017-02-01
  • 条形码:9787540784768 ; 978-7-5407-8476-8

本书特色

  “他早已逃离了自己的阶级,逃离了自己的社会等级阶层,逃离了自己的同类”,“一个年轻强壮的男人,具有各种各样的才能,站在马德莱娜教堂前的广场上,站在这个世界之都的中心,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他没有职业,没有爱情,没有乐趣,没有希望,没有虚荣,连自私之心也没有。”罗特笔下的佟达毫无疑问将进入现代文学史的人物长廊。和其他作家笔下的“多余人”不同,罗特赋予了佟达足够的魅力,他的逃亡背负着时代的尖锐对抗,却因其所保持的个体的内心真实,以及所传达的历史真实,而具有了跨越时代的意义。  约瑟夫·罗特是德语作家里具有世界级水准的优秀人物,其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并不亚于卡夫卡和穆齐尔,受到茨威格、爱伦堡、库切、纳丁·戈迪默等诸多名家的推崇。本书所从属的《罗特小说集》以多卷本的形式陆续出版,收入约瑟夫·罗特不同创作时期的大部分优秀小说作品,有助于读者从总体上把握罗特的创作之路和写作特点。这套丛书秉持漓江出版社深度研究世界优秀文学的一贯宗旨,向国内读者译介被长期忽略的优秀作家,并率先出版其代表作品,以飨读者,并引发相关阅读与研究热潮。当20世纪发生的一切成为历史后,我们重读罗特笔下的故事,则能对那个时代、那场战争灾难有更深刻的认识,也应能更好地理解罗特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文传统所载有的价值和意义。  《罗特小说集》4-6卷所收入罗特重要代表作《无尽的逃亡》《约伯记》《塔拉巴斯》均为国内首译,对外国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确为填补空白的福音。

内容简介

本书是《罗特小说集》第四卷,收入长篇小说《无尽的逃亡》与短篇小说《草莓》。《无尽的逃亡》是罗特早期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佟达是奥地利军队中尉,在靠前次世界大战中被俄国人俘虏,被波兰人救出后在西伯利亚偏远农庄待到战争结束。他在试图取道乌克兰回到维也纳的途中,因受伤被救而成为苏联红军的一员。佟达经历了苏维埃建立之初的战争与和平,在与娜塔莎和阿尔雅的爱情结束之后,重新返回维也纳,寻找未婚妻伊蕾妮。此时欧洲的一切已与往日不同,他再也无法用从前的目光和态度来融入旧日生活。小说展现了欧洲年轻一代在战争之后的迷茫与失落,在时代大变革的背景下,冷静深刻地书写了个体的彷徨与思索。《草莓》属于罗特同时期的作品,以罗特式的精准笔墨,描述了欧洲东部一个小城的众生相,记录了现代工商业来临之前的旧世界的很后面貌。 罗特对哈布斯堡王朝时期德奥文化与历史的反思具备品质小说家的深度与水准,他的系列小说通过普通人的起伏人生讲述奥匈帝国没落时期的历史,折射了西方文明在近现代转折时期的种种问题和困境,有着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

节选

  “你不再具有欧洲的观念。”乐队指挥像个神经科医生一样柔和轻声地说,“遗憾的是类似的种种观念已经侵袭了大半个德国。它们发端于柏林。不过在这里,在莱茵河边,还有古老的市民文化的一些老堡垒。我们的传统始于古典时代,经天主教的中世纪、人文主义、文艺复兴以及德国浪漫派直至今天。……”  “这是欧洲文化吗?”弗兰茨问,他依次指着佛像、坐垫靠垫、宽深的沙发和东方地毯。  “我觉得你们借用了一些别人的东西。你的客人今天跳了几个黑人舞曲,它们好像并未出现在《帕西法尔》里。我搞不懂你怎么还会谈论欧洲文化。它在哪里?在那些女士的服装里?今天来你家的那个工厂主身上有欧洲文化吗?顺便提一下,与其他人相比我比较喜欢他,因为他鄙视你们。这个古旧文化已经千疮百孔。你们用从亚洲、非洲和美洲借用来的东西填堵那些窟窿。那些窟窿会越来越大。你们依旧穿着欧洲的制服和黑色礼服,依旧是白种人,却住在清真寺和印度庙宇里。我若是你就穿一件戴帽子的斗篷。”  “我们是做出一些妥协,”乐队指挥说,“也就到此为止。这个世界变小了,非洲、亚洲和美洲离我们更近了。所有的时代都曾接受过异族习俗并用它们填补文化。”  “可你们准备填补的文化在哪里?你们的古老文化是一种纯粹的假象。戴着各种颜色、不合适的帽子的大学生是古老的德意志文化吗?你们火车站*大的奇观是一列列火车在那里驶离、到达,这是文化吗?在你们的小酒馆里,喝醉了就唱‘一个莱茵姑娘’,还没喝醉就跳查尔斯顿舞,文化就在那里面吗?在你们那些所谓舒适的双坡屋顶的房子里住着工人,他们不是手工业者,不是金匠,不是钟表匠,不是工匠歌手,而是生活在矿山里的无产者,他们的家就是电力升降机,不过周围没有难认的哥特体字母,古老的文化就在那里?那是一场化装舞会而不是现实!你们穿着你们的化装服不脱下来!今天我看见一个穿着令人目眩的制服的消防员推着一辆婴儿车。没有着火,远远近近都很安静。是一个看小孩的保姆化装成了消防员,还是一个消防员想装成一个看小孩的保姆?还有戴布质帽子的大学生和戴纸质大学生帽的市民。化装的是大学生还是市民?后来我看见几个年轻人戴着丝绒便帽穿着海员裤,我问一个侍者,他告诉我那是老式的木匠服装。真是这样吗?头上戴着丝绒便帽做棺材和婴儿摇床?还有人背着行李卷在乡间大道上走吗?现在倒是几乎看不见乡间大道了,只有汽车和飞机。”  “你这一天看了许多东西。”和善的乐队指挥说,“我从不上街。”  “为什么不去?你不感兴趣?因为你是一个艺术圣职人员,混在普通民众之中不合你的身份?待在你的圣水盆、你的绘画和你的古老文化中间你很满足?你仅仅从报纸上了解一切?”  “我不看报纸!”乐队指挥微微一笑。“我只看与音乐相关的东西。”  “那我在军校时知道的世事也比你现在知道的多!”弗兰茨说。“另外,我们一生中彼此从未谈论过什么。现在除了谈论政治我们就没有更好的事可做了,好像我们相遇在一个火车车厢里。”  “看来你一次卧铺也没有坐过!”乐队指挥激动地大声说。  如果不说些一般性的话题——这一点马上就得到证实——他们彼此之间没什么可说的了。  就连和善的乐队指挥也什么词都想不出来。  *后他决定问一个问题:“你听说伊蕾妮的事了吗?”  “听说她嫁人了。”弗兰茨说。  “我听说她住在巴黎。”格奥尔格说。  随后他们各自去睡觉。  ……

相关资料

罗特的作品全面描绘的人类悲剧远非现代小说技术能够企及。没有其他当代作家——包 括托马斯·曼——能够接近他的全面。罗特已达峰顶。 ——纳丁·戈迪默(南非作家,199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缅怀失去的过去,忧虑无家可归的未来,是奥地利小说家约瑟夫·罗特成熟作品的核心。罗特深情地回望奥匈王朝,把它当作他*曾有过的祖国。 ——库切(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约瑟夫·罗特是20世纪文坛上*值得敬爱和*激荡人心的作家之一。 ——马塞尔·莱希-拉尼茨基(当代德国著名文学评论家) 无论是对大环境的掠影,还是对小人物的剪影,罗特的语言分寸感都很强。读罗特的小说,你不能落下任何一句话;每一句话都有意味,罗特的小说没有闲笔。 ——刘硕良(著名出版家、韬奋出版奖获得者) 当上世纪发生的一切成为历史后,我们重读罗特笔下的故事,则能对那个时代、那场战争灾难有更深刻的认识,也应能更好地理解罗特作品中人文精神和人文传统所载有的价值和意义。 ——刘炜(《罗特小说集》主编)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约瑟夫·罗特(Joseph Roth,1894—1939)是与卡夫卡、穆齐尔齐名的著名德语作家,堪称作家中的作家,深受多位文学名家推崇。罗特出生于奥匈帝国东部边境的犹太家庭,曾参加**次世界大战,战后作为记者为维也纳不同报社写稿,成为二三十年代德语世界的明星记者,曾就职于《法兰克福报》。罗特不到三十岁时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至四十五岁英年早逝时已出版小说数十部,其中篇、长篇和短篇小说均出手不凡,成为那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Z优秀的德语作家之一。罗特较为人所知的小说有《拉德茨基进行曲》《先王冢》《皇帝的胸像》《百日》《无尽的逃亡》《约伯记》《塔拉巴斯》《沉默的先知》等,均以精湛的叙事技巧、独特的语言风格、深邃广阔的人文思想受到广泛关注。其代表作《拉德茨基进行曲》更是现代德语文学中关于“哈布斯堡神话”的标志性作品,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写成的Z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收入《理想藏书》,位列德语文学作品前十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纳丁?戈迪默认为罗特的文学造诣已达D峰。  译者简介  周新建,副教授,1956年出生,1978年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学院德语专业,1980年后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工作。主要翻译作品有:《尼采与希特勒》《卡夫卡短篇小说选》,《无以复加的不幸》《摹仿论》《爱的怯懦》《缓慢的归乡》《希特勒传》《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等。  主编简介  刘炜,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德语文学专业博士,现任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德语系副系主任。从事奥地利德语文学中的“哈布斯堡神话”及德语流亡文学研究多年。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