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情赋)源流概说
读者评分
5分

(闲情赋)源流概说

1星价 ¥25.2 (6.3折)
2星价¥25.2 定价¥40.0
商品评论(2条)
白驼山***(三星用户)

探源溯流,例证丰富,值得阅读。

2024-10-22 16:18:05
0 0
ztw***(三星用户)

水平很好,全书论证很精密!但中间有引用先秦两汉的作品,太多了,十几页啊近二十页

2024-10-01 20:25:40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162616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31
  • 出版时间:2017-02-01
  • 条形码:9787100162616 ; 978-7-100-16261-6

本书特色

探源中国审美“闲情”传统,品味陶诗真淳质朴诗风。 林语堂说:“陶渊明代表中国文化的一种奇怪的特质,这种特质就是肉的专一和灵的傲慢的奇怪混合,就是不流于灵欲的精神生活和不流于肉欲的物质生活的奇怪混合;在这种混合中,感官和心灵是和谐相处的。……因为陶渊明已经达到了那种心灵发展的真正和谐的境地,所以我们看不见一丝一毫的内心冲突,所以他的生活会像他的诗那么自然,那么不费力。” 一直以来,陶渊明以其“豪华落尽见真淳”的诗风和人格为人称颂,而在其返璞归真的诗作中,《闲情赋》因别具一格而争议众多。对爱情的“十愿十悲”的真挚抒发,让人怀疑:这是否为陶渊明所作?是否别有寄托?是否讽喻?……褒贬不一的争论让《闲情赋》处于一种尴尬的位置。 本书作者追本溯源,从中国传统文化要素的“闲情”观念入手,分析了从诗经到楚辞再到汉赋的审美传统,将《闲情赋》视为中国女性审美辞赋的代表作,以女性审美观念的演变为线索,全面探讨了《闲情赋》的源流、内容、评价及影响。作者用探源式的追索和文本细读,在历史场景中考察了陶渊明其人其事,以丰富的论据和史料为《闲情赋》正名。此外,本书还附有不同时期女性审美赋的原文及翻译,翔实、全面、丰富,可为陶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内容简介

《<闲情赋>源流概说》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为“闲情”传统的形成、《闲情赋》论读、《闲情赋》的接受与影响。上篇从“文化积淀的角度”论述了《闲情赋》产生的历史传统源流,中篇从“实质性的角度”对《闲情赋》进行了细致的文本解读,下篇从“历史的角度”和“实用的角度”论述了《闲情赋》的历史影响和评价。全书以陶渊明《闲情赋》为核心,将其置于历史序列之中,视为中国古代女性审美赋的代表作,以女性审美观念的演变为线索,全面讨论了《闲情赋》产生的历史源流、文本解读及后世争议与评价,并在每篇后附有该篇涉及的女性审美辞赋原文及翻译,不仅引用大量文献资料进行论证,亦从文本分析出发,结合社会文化因素,以历史的眼光为《闲情赋》在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上进行了细致梳理。

目录

上篇 “闲情”传统的形成
一、《诗经》异性审美传统的确立
二、楚辞对两性审美环境的拓展
三、王权与女性审美的纠缠
四、“思无邪”——道德与审美的战争
五、由诗及赋——防闲观念的形成
六、“防闲”观念对女性审美辞赋创作的影响
七、《青衣赋》与《诮青衣赋》对抗的审美解读
八、《洛神赋》人神恋爱的审美意义
九、作品译读

中篇 《闲情赋》论读
一、渊明其人
二、《闲情赋》创作时间辨析
三、《闲情赋》创作动因分析
四、《闲情赋》主旨讨论
五、《闲情赋》的审美意蕴
六、《闲情赋》细读

下篇 《闲情赋》的接受与影响
一、后《闲情赋》时期女性审美辞赋的创作流变
(一)精神滑坡的南北朝时期女性审美赋创作
(二)两极分化的唐宋女性审美赋创作
(三)开放的明代女性审美赋创作
(四)承明余绪的清代女性审美赋创作
二、《闲情赋》接受与批评研究
(一)唐及以前——《闲情赋》接受之发轫期
(二)两宋——《闲情赋》接受之转折期
(三)金至明——《闲情赋》接受之拓展期
(四)清代——《闲情赋》接受之总结期
三、《闲情赋》批评始盛于宋代之原因探讨
四、拟作传统变异的文化心理学分析
五、《闲情赋》的接受与儒家诗学传统冲突的消解
六、作品译读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源流概说》:  二、楚辞对两性审美环境的拓展  《诗经》中描写两性思慕的诗歌,其环境都是现实主义的。典型的如《周南·汉广》和《郑风·出其东门》,“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这些环境意象为后来多篇描写女性的辞赋所采用。但是这些现实的环境因素还比较单薄,只能为后来女性审美辞赋的环境渲染提供必要条件,而不能为之提供充分条件。  事实上,从宋玉开始,直到清代赋家所写的女性审美辞赋,其环境容量远远超出了《诗经》所提供的容量。这个扩容的任务就是由楚辞完成的。楚辞中描写异性或描写男女恋情的代表性篇目有《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山鬼》等几篇,通过分析发现,楚辞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后代女性审美辞赋中的审美环境进行了拓展。  首先是时空的延展。《诗经》中的环境类似于一幅静止的画面,而楚辞中的环境随着时间的推进不断变化,就像一部沿时序展开的动画,这样就大大地扩充了审美的环境内容。环境在时序上的延展得益于楚辞一种游历性的结构,这种结构广泛地存在于楚辞的大部分篇章中,如《离骚》中屈原上叩“天阍”,下求佚女宓妃、有娥氏女和有虞之二姚,找神巫灵氛占卜,寻巫咸问策,*后决定离楚远行。这一系列的行为,是受诗人内心情感的驱动,反过来驱动了环境的变化。但是在《离骚》中,环境的描写并不典型,沿时序展开环境描写比较典型的当属《湘君》和《湘夫人》。  《湘君》一篇中,主人公从沅湘到洞庭,从江皋到北渚,从江中到醴浦,环境多次变化,既有安流的江水,又有乘风破浪的桂舟;既有船上的兰旌荪桨,又有船下的滔滔波浪;既有薜荔芙蓉,又有屋上飞鸟。这些无一不是主人公在追寻途中的所见所思,比起《诗经》中“野有蔓草,零露溥兮”的环境描写,不仅容量大,内容多,也更有利于传情达意。《湘夫人》的环境描写则更胜一筹。主人公登高远望,又驰马江皋,行船西澨,筑室水中,捐袂江中,弃褋澧浦,搴芳汀洲,所有的环境因素都镶嵌在主人公的游历过程中。诗中的游历有些是主人公的想象,但无论是想象还是现实,对于在时序上逐次展开环境因素而言是具有同等作用的。围绕着时序线索,吹拂的秋风,飘落的树叶,翻滚的波浪,茂密的薠草,聚集的鸟儿,悬挂的渔网,江畔的香草,潺谖的流水,觅食的麋鹿,出水的蛟龙,香草香木筑就的房屋,江中小洲上的香草等环境因素都有条不紊地被串联在一个相思与追慕的主题之下。这种以游历的方式展开对异性审美空间的做法在宋玉以后的赋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辞赋的表现力。  其次,楚辞对人物审美环境的神仙化。《诗经》中的诗篇都是现实主义的作品,其环境描写也只能是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和升华。后代描写女性的辞赋往往出现一种神仙化的倾向,这种倾向是无法从《诗经》的传统中演化出来的,其源头还是在楚辞这里。楚辞与楚地的民间祭歌关系密切,所以其中出现的人物和环境多与神鬼有关。《山鬼》一篇从表面看塑造了一位美丽、率真、痴情的女性形象。女主人公与情人约定相会,可是她的情人却没有如约前来,她苦苦等待,天色昏暗,风雨交加,更让她倍感哀怨。但是关于“山鬼”的身份,没有一种观点认为写的是现实中的女子。大致看法有以下几种:  ……

作者简介

武怀军,文学博士,现任教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讲授大学语文和应用文写作课程,创办文秘专业。2009年获深圳市优秀教师称号。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编或参编教材2部;参与或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主要作品有《金元辞赋研究评注》、《新概念应用文写作》(主编)、《职业人文读本》(参编)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