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政治哲学史(全三册)
读者评分
5分

中国政治哲学史(全三册)

1星价 ¥161.3 (7.4折)
2星价¥161.3 定价¥218.0
商品评论(3条)
496***(三星用户)

东西已收到

干净整齐,品相很好

2023-03-10 22:54:16
0 0
mkm***(三星用户)

不得不选。

不得不选,慢慢学习吧。

2023-03-05 20:30:48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26198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册
  • 出版时间:2018-11-01
  • 条形码:9787300261980 ; 978-7-300-26198-0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卷】梁涛 主编
系统考察老子、孔子、墨子、商鞅、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八位思想家,以及黄老学派、名家学派的政治哲学,对中国先秦政治哲学史做出较为全面、系统的把握
在孔子的正名哲学、名家的政治哲学内涵、孟荀政治哲学的对比、道德与政治的关系、法家政治哲学的特色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可供学界参考
【第二卷】彭永捷 主编
选取的政治哲学主题,是儒家占主导地位局面下中国政治哲学发展演变的重要节点
这些节点体现了儒家政治哲学所面临和应对的种种具体处境,也展现了儒家政治哲学坚守仁义价值的内在品格和变通应世的理论活力
【第三卷】干春松 主编
通过对康有为、章太炎、孙中山等人的政治哲学的分析,考察“传统儒家经典中的政治原则在动摇之初,依然是人们思考政治问题的出发点”的根本原因
探寻“西方的民权、自由、民主、立宪、共和等开始成为中国政治理论的重要观念”对中国现代哲学发展的影响

本书通过三卷的形式,分为从商代到秦汉、汉代独尊儒术至1840年、近现代三个时间节点,从哲学理论的高度阐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内容和特点。从诗经与政治教化、春秋的政治理想等方面对早期儒家的政治理念做了阐释和总结,又从董仲舒的公羊学到王夫之的理势等,总结出中国传统社会政治思想的意涵,*后关注到康有为的改良、梁启超的国家学说、严复与进化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和建国方略、国粹派、和中国革命学说,是对中国政治哲学思想与实践发展历程的系统梳理与阐述。

【**卷】
系统考察了老子、孔子、墨子、商鞅、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八位思想家,以及黄老学派、名家学派的政治哲学,希望以点带面,由点及面,逐步深入,层层推进,对中国先秦政治哲学史做出较为全面、系统的把握。本书在孔子的正名哲学、名家的政治哲学内涵、孟荀政治哲学的对比、道德与政治的关系、法家政治哲学的特色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可供学界参考。
主编简介
梁涛,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国学学刊》执行主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史、儒学史、经学史、出土简帛等。著有《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儒家道统说新探》《“亲亲相隐”与二重证据法》等,其中《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获多项人文社科奖。入选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四个一批”社科理论人才等。

【第二卷】
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汉武帝令“独尊六经”,儒家仁义之道成为王朝立国的价值基石。王莽受禅与改制,儒家仁政理想与现实政治效能之间的张力得以检验。记录汉代讨论治国根本思想的《白虎通义》,明晰了关注性情、风俗、礼乐以复三代之治的教化政治学。道教经典《太平经》倡导基于自然政治价值而追求太平理想之治的自然政治哲学。隋末唐初,王通需要面对和思考草原民族入主中原引发的华夏正统与王道道统问题。唐代韩愈提出了仁义道统说和文化中国论。北宋时期,王安石推明天道以革新人事,他的新学提供了一套用于变法的政治哲学。同时,司马光以礼治思想重构家国秩序。南宋时期的朱熹,勾绘了一个仁义流布的天理世界。而同一时期的浙东学派,则以经世之学引人注目。明末清初的黄宗羲,是儒学为仁义之道开辟道路重构政治制度的代表。
本卷所选取的政治哲学主题,是儒家占主导地位局面下中国政治哲学发展演变的重要节点。这些节点体现了儒家政治哲学所面临和应对的种种具体处境,也展现了儒家政治哲学坚守仁义价值的内在品格和变通应世的理论活力。
主编简介
彭永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哲学、儒学与传统文化、中国政治哲学史、儒教研究。主要著作为《朱陆之辨——朱熹、陆九渊哲学比较研究》《中国纵横家》,合著有《中国道家》《中外儒学比较》《现代西方人学思潮的震荡》《君子国智慧——韩国哲学与21世纪》《玄境——道学与中国文化》《圣境——儒学与中国文化》《中国哲学智慧》《智慧的故事》等,主编有《人文奥运》《中国哲学学科合法性危机》《国学的新视野和新诠释》《重写哲学史与中国哲学学科范式创新》《中国儒教发展报告(2001-2010)》。

【第三卷】
1840年之后,中国经历西方的冲击,在政治合法性和社会秩序的原则的认知上都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样的古今之变和中西之别的背景下,中国近代的政治思想家们一方面试图以中国古典的政治观念来吸纳乃至批判西方的启蒙政治思想,另一方面则又深感中西政治思想的巨大鸿沟。由此,这个时期的政治哲学呈现出明显的中西杂糅的特征。通过对康有为、章太炎、孙中山等人的政治哲学的分析,可以看到,传统儒家经典中的政治原则虽然开始动摇,但依然是人们思考政治问题的出发点。而西方的民权、自由、民主、立宪、共和等开始成为中国政治理论的重要观念。在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的目标下,民族主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等政治思潮衬托出这个时期政治哲学的开创性和丰富性。
主编简介
干春松,1965年生,浙江绍兴人,哲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孔子研究院”泰山学者”特聘专家.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兼职博士生导师。国内外多家学术团体的客座教授及访问学者。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三卷的形式,分为从商代到秦汉、自汉代独尊儒术至1840年、近现代三个时间节点,从哲学理论的高度阐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内容和特点。从诗经与政治教化、春秋的政治理想等方面对早期儒家的政治理念做了阐释和总结,又从如董仲舒的公羊学到王夫之的理势等,总结出中国传统社会政治思想的意涵,很后关注到康有为的改良、梁启超的国家学说、严复与进化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和建国方略、国粹派、和中国革命学说,是对中国政治哲学思想与实践发展历程的系统梳理与阐述。

目录

前言
**章 无为与自然:老子的政治哲学
**节 老子对社会矛盾的揭露与批判
第二节 “道物论”是老子政治哲学的基础
第三节 圣人的“无为”与百姓的“自然”
第四节 多元共生与公平公正
第五节 反向的政治思维:守柔与不争
余论 老子的政治哲学是否为愚民之策和权谋之术
第二章 正名致思:孔子的政治哲学
**节 仁:“成己”与“爱人”
第二节 “一以贯之”与“下学上达”
第三节 孔子正名研究范式之反省
第四节 孔子正名致思的双重结构
第五节 孔子正名政治的运作模式
第六节 正名政治中的二元现象
第三章 兼爱:墨家的政治哲学
**节 “兼相爱,交相利”
第二节 选贤任能,尚同下效
第三节 强本节用,尚力明法
第四章 天下与国家:商鞅的政治哲学
**节 政治权力及法的起源
第二节 天下之利、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
第三节 “述仁义于天下”的政治理想
第五章 民贵君轻:孟子的政治哲学
**节 以善为性:仁政的人性论根据
第二节 民贵君轻:政权的合法性基础
第三节 仁政与王道:政治的核心内容
第四节 “以义为利”:政治的正义性原则
第五节 “从道不从君”:士的为政原则
第六节 孟子政治哲学的反省与评价
第六章 自然与无为:庄子的政治哲学
**节 道与万物自然
第二节 万物自然与权力的消解
第三节 人性与制度约束
第四节 在宥天下与至德之世
第五节 天道与秩序
第六节 君无为而臣有为
第七章 天道与人道:黄老道家政治哲学
**节 黄老道家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从玄虚的“道”到可以效法的“天道”
第三节 从“道”到“名”“法”
第四节 从人性到法律
第五节 “黄”与“老”的关系
第八章 无名与有名:名家的政治哲学
**节 作为一种政治思想的“形名”论、“正名”论、“名实”论
第二节 战国秦汉时期“名”“法”对举的普遍现象
第三节 “名”“法”对举形成的原因
余论 “名”是一种力量
第九章 隆礼重法:荀子的政治哲学
**节 政治、道德与政治的道德基础
第二节 德的可欲性与政治的可行性
第三节 “推恩而不理,不成仁”
……
《中国政治哲学史(第二卷)》
《中国政治哲学史(第三卷)》
展开全部

节选














作者简介

梁涛,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国学学刊》执行主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哲学史、儒学史、经学史、出土简帛等,出版《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儒家道统说新探》《“亲亲相隐”与二重证据法》等,其中《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获多项人文社科奖。入选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四个一批”社科理论人才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