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韬奋著译文丛萍踪寄语(1集,2集)
读者评分
4.9分

韬奋著译文丛萍踪寄语(1集,2集)

1星价 ¥30.2 (5.2折)
2星价¥30.2 定价¥58.0
商品评论(8条)
201***(三星用户)

冲作者买的,莫读

冲作者买的,莫读

2023-09-28 18:54:48
0 0
201***(三星用户)

书籍不错,值得购买。

书籍不错,值得购买。

2023-09-24 20:51:56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768214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20
  • 出版时间:2017-01-01
  • 条形码:9787807682141 ; 978-7-80768-214-1

本书特色

看民国首席报人,如何利用舆论武器,扛起推动“抗日救亡”运动之大旗;
44篇精彩政论时评,分为言论、漫笔、笔谈三部分,一展民国政治气氛和社会风貌;
分析鞭辟入里,文笔犀利老道,视野广阔,救国心切,体现了新闻工作者和知识分子的先进、敏锐和良知;
装帧精美,阅读、收藏俱佳,同系列其他丛书也值得珍藏。

内容简介

1933年,邹韬奋先生他踏上前往欧洲的旅程。他先后游历了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和苏联,翔实地记录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及所感。全书分为初集、二集和三集三个部分,其中初集共收录文章51篇,二集14篇,三集66篇。书中所记录的内容包罗万象,不仅有作者游历期间所到之处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本国人的物质和精神状况,还有在当地生活的中国人的遭遇,很重要的是他一直在思考“世界的大势怎样”和“中华民族的出路怎样”。读者从书中不仅能看到20世纪30年代真实的欧洲,更能深切体会到老一辈出版人和新闻人为民主抗争、为人民发声的勇气和决心。

目录

萍踪寄语(初集)


弁言/003


一 开端/009


二 前尘影事/013


三 以往和现在/019


四 首途/024


五 到香港以前/029


六 到香港以后/034


七 在船上的生活同志/040


八 到新加坡/046


九 侨胞的愤慨/050


一○ 船上的民族意识/056


一一 到哥伦坡/061


一二 惊涛骇浪后/066


一三 海上零拾/071


一四 月下中流——经苏彝士河/076


一五 海程结束/081


一六 威尼司/086


一七 佛罗伦司/091


一八 表面和里面——罗马和那不勒斯/096


一九 离意大利后的杂感/104


二○ 世界公园的瑞士/110


二一 出了世界公园/116


二二 巴黎的特征/120


二三 性的关系的解放/125


二四 瑕瑜互见的法国/130


二五 操纵于资产集团的巴黎报界/135


二六 再谈巴黎报界/140


二七 法国教育与中国留学生/145


二八 法国的大学教授/150


二九 法国的农村/155


三○ 在法的青田人/160


三一 由巴黎到伦敦/165


三二 华美窗帷的后面/170


三三 英伦的休战纪念日/175


三四 世界新闻事业的一个中心/180


三五 英报背景和对华态度/185


三六 谈《泰晤士报》/190


三七 《孟却斯特导报》的创造者/195


三八 孟却斯特/200


三九 利物浦/205


四○ 继续努力解放的爱尔兰/212


四一 凡勒拉访问记/217


四二 从爱尔兰归途中/223


四三 “巴立门的母亲”/228


四四 如此救济!/233


四五 纸上自由/238


四六 大规模的贫民窟/243


四七 独立观念中的叫化子/248


四八 家属关系和妇女地位/253


四九 英国教育的特点/260


五○ 英国的华侨/267


五一 英伦杂碎/273




萍踪寄语(二集)


弁言/281


五二 再到巴黎/283


五三 游比杂谈之一/291


五四 游比杂谈之二/299


五五 唯一女性统治的国家/307


五六 荷兰的商业首都/316


五七 一个从未和中国人谈话过的德国女子/326


五八 所谓领袖政治/338


五九 褐色恐怖/345


六○ 种族的成见和梦想/351


六一 经济的难关—— 失业问题/359


六二 纳粹统治下的教育主张/367


六三 德国新闻业的今昔/372


六四 南德巡礼/384


六五 游德余谈/394

展开全部

节选

二三 性的关系的解放

记者在上次通讯里曾经谈起巴黎的特征,关于这方面,还有一些可以补充的,那便是性的关系的解放。
他们把两性间的关系,看得很平常,男女揽腰或夹臂并肩而行,旁人没有注意的。记者常在公园里看见一对一对的男女,有的拥坐着接吻,有的并行着接吻,有一次我坐在角落的树荫里静观,看见前面一对男女拥坐着于半小时内总吻了二十多次,简直拼命的干,但我同时注意那陆陆续续走过他们身旁的人,连看都不看,无论走过的是青年人或老头儿,都觉得没有这么一回事;就是那些公园里玩耍的孩子,玩得那样顽皮,但是对于这类的事情,即是望见了,也都像熟视无睹地走开,仍去玩他们的。那些拥着接吻的男女也毫不提防有人看见,尽管在青天白日之下,众目昭彰的前面,旁若无人似的干他们的好事。
这当然不是说他们白天不做事,专以接吻当事做,大抵都是在彼此工作之后的时候。
在中国说起“轧姘头”,大家都认为不名誉的事情,本人觉得难为情,和他或她有关系的亲戚朋友也都觉得不是一件体面的玩意儿。在这里,社会上却把它看得很平常。有好些女工,经济完全可以自立,不愿受婚姻制度的束缚,工余高兴的时候,就和男友聚个一夜,第二天仍很自由地去干她的工作,也有进一步实行同居之爱的,彼此不愿继续时便各自东西,毫无麻烦。据久住巴黎的朋友说,这类同居的事实,至少占男女关系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婚姻制度在大都市里的日趋崩溃——至少是变换方式——于此可见一斑。他们社会上并不把这类事视为个人的失德,而在经济可以自立,不必倚赖男子以求生存的女子,胆量也同时比较的大些。诚然,在结了婚的男女,所受社会的制裁也要严些,不过他们的社会并不把离婚看作羞耻,离婚既容易,不合则离,也用不着在结婚后偷偷摸摸。
记者*近在此地认识一位中国朋友,他在这里经商,和两位同事租了公寓(Apartment)里一所屋子,雇用一个法国青年女子烧饭做菜,*初讲定工资时,这位朋友只肯每月出四百法郎,她一定要四百五十法郎,她所说明的理由是她要出三百法郎津贴一个孩子的生活费,自己只能用到一百五十法郎了。这位朋友便问道:“你已嫁了吗?”她很不踌躇而很坦然地回答说:“没有,不过有个情人罢了。”从这里很可以看出法国女子——至少是一部分——对于所谓婚姻或贞操问题的态度。
可是话又要说回来了。在他们这个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里,女子经济自立的机会虽比产业落后的殖民地化的国家多些,而受着经济压迫的女子究也不在少数。这类女子也有注意于正式结婚嫁给一个男子,俾得终身之靠的。还有像商店的女雇员,有的每月薪水不过二三百法郎,女子大都好装束,当然不够用,于是不得不在夜里装得花枝招展模样的在外面兜揽男子,这样一来,娱乐费便可由男子担任,或更可进而多敲几个钱,这样的女子,在他们社会里,也没有什么人存着“礼教”观念来轻视她,不过她不免受着经济的支配,却是很显然的事实。讲得不好听些,这就近乎“野鸡”式的行径了。
在这样的旧社会制度里,社会对于养老的这件事,当然没有健全的设备,养老这件事便成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固不限于女子,但以年华有限的女子,所受的影响更大。她们年青的时候,大概不难过日子,到了年老了,工作不易得,情人更不易得(指不出嫁的),或简直不能得,她们的晚年暮景,也许要不免凄寂的。记者在这里所住屋子的房东(二房东)是两个姊妹,姊姊九十三岁,妹妹八十六岁了。这位八十六岁的“妹妹”能说英德法三国语言,听说从前也在什么机关里做过职员,都算是未出嫁过的老小姐——但是谁又知道当她们年华正盛时没有过多少风流韵事?那位九十三岁的“姊姊”背已弯曲,一天到晚坐在厅上发呆,一见“妹妹”不在身旁,便要摸来摸去来找她。这位“妹妹”也已头发尽白,每天还要替三个客人的三个房间收拾打扫。(我看不过,每晨还帮她倒一次放在房间里盥洗后倒水用的污水桶。)听说她们有个侄子在乡间是个小财主,但却数十年老死不相往来,各顾各的,看都不来看她们一次。她们的生活费,也许有一部分可取给于慈善性质的津贴,这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可有的欺骗的方法,如在合理的社会里,对此事便
应有合理的设备。讲到我们的中国,有许多人就靠子孙来解决这个问题。许多寡妇仍不敢不守节,过非人的生活,也无非在传统思想笼罩着的社会里,非如此便难于生存罢了。这是把贞操换“面包”的把戏!
在这里还有一个特点,便是男子对女子——任何不认识的女子——表示“爱”,是一件极平常的事情。你在街上或任何处所,遇着女子要和她谈话,或竟表示爱她,并不算是侮辱,她决不致叫你吃耳光,不过接受不接受却全是她的自由,没有人敢加以丝毫的勉强。她即不愿接受,也不致骂你“杀千刀”!也只婉谢你,不过男子也不敢冒昧强迫。我在上海时,每在公园里看见无赖青年强迫不愿和他们勾搭的女子,甚至包围追逐,丑态毕露,这是这里所没有的。
以上所述是在巴黎的情形,听说在乡村便比较的严格,不比在都市中那样自由了。

廿二,九,十,记于巴黎。

作者简介

邹韬奋(1895-1944),原名恩润,近代中国著名的记者和出版家。1923年进入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教育与职业》月刊和“职业教育丛书”,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1932年7月创建生活书店。后又办《生活日报》《抗战》(抵抗)三日刊、《大众生活》等报刊。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