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身关系问题研究

心身关系问题研究

1星价 ¥45.1 (4.9折)
2星价¥45.1 定价¥9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165921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58
  • 出版时间:2018-10-01
  • 条形码:9787100165921 ; 978-7-100-16592-1

本书特色

心身关系是始终伴随着人类、深入探讨人类自身存在的一个古老而基本的命题。尽管当代心身难题的讨论仍然处于“众说纷纭”的阶段,但是旧的话题已注入新的内容。现代科学的发展为人们理解心灵与身体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对因袭多年的传统哲学观念带来挑战和冲击。本书汇集了作者15年来对心身关系的心得,立足当代哲学重新思考心身难题,从本体论、认识论与知识论、价值论三个方面探讨了相关的纷争与实质。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时下时髦的以神经科学或认知科学方式讨论问题的途径,该书注重形而上学的追问、考查和剖析,呈现出一种清新而厚重的古典气质。

内容简介

心身关系是始终伴随着人类、深入探讨人类自身存在的一个古老而基本的命题。对心身关系的体察显现了人的本性之谜。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别出不同学者的哲学倾向。尽管当代关于心身关系的讨论仍然处于“众说纷纭”的阶段,但是旧的问题已注入了新的内容。*近30年来,生命科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的发展,为重新理解心灵与身体问题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身心问题研究受到先进技术的直接促动,其重心也发生了一系列新的转向及变化。现代科学为解释心身关系问题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 也对因袭多年的、传统的关于心身关系的看法产生了剧烈的冲击。 21世纪的科学发现给身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更多的实证基础, 也给心灵与身体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通过回顾当代心身问题的演变历程、总结其成败得失、把握其演进趋向,研究总结身心关系问题研究的焦点、主题及其新趋向,既是推动心智哲学进步的基础性工作,也对我国当前正在深入展开的心智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目录

本体论 笛卡尔的遗产 一、笛卡尔的挑战 二、机械论对后世的统治 三、活力论:摆脱“笛卡尔羁绊” 四、“存在巨链”与持续的心身之谜 感受质:纷争中的焦点 一、意识经验中的时间倒置 二、决定论与因果性 三、感受质的本体论问题 四、“私人性”的非还原物理解释 意识何以成为“有意识的”? 一、理论主张与核心原则 二、理论启示与证据支持 三、质疑、辩驳与回应 四、可行的进路 从“无身之心”到“寓心于身” 一、身体、社会象征与价值符号 二、身体、世界与嵌入心灵 三、诉诸“体验的心灵” 四、生态效度与心灵衍化 五、身体意象、负载幻象与自我认同 寓身性进路:一种可能的方案? 一、寓身认知的理论主张与循证研究 二、感受质与寓身性 三、他心沟通与主体间性 四、心灵实在与身体实在 心身难题的概念羁绊 一、心身概念的不可通约 二、作为互换视角的“心”与“身” 三、心身连续 实在的两种秩序 一、心身问题的形而上学 二、作为内在性存在的身体与生命 三、心身关系与两种实在 认识论与知识论 他心感知如何可能? 一、模仿:联结他人与自我 二、经验的直接投射 三、因果性考察 四、知识论特征 个人同一性 一、还原论立场 二、实在论批判 三、记忆作为历史“剧场” 四、心理标准 五、物理标准 六、“非人称”与连续性 七、持续的多元重构 情感增强的个人同一性之争 一、自我认同中的情感标准 二、真实自我的叙事性与感受质 三、自我的客体化 四、选择的潜能与选择的独立性 同中之异:心智的表观遗传视角 一、表观遗传:创造性地适应 二、心智的表观遗传 三、“心智遗传”的误读与澄清 四、因果性分析 先验认知结构从何而来? 一、认知装置的心理起源 二、适应性与领域特殊性 三、超越自然选择与先天模块 意志自由的心灵根基 一、自由意志“判决性实验”及其纷争 二、自由意志的本质性规定 三、行为启动模式中的无意识 四、作为阐释机制的意识 五、意志自由:文明的阶梯 知识的确证与心灵的限度 一、内在论的困境与信念范围的不可及性 二、外在论的困境与知觉的非自明性 三、知觉与知觉信念 四、依赖于模型的经验自我校正 知识的信念假设 一、基础信念的倒退 二、信念辩护的取代 三、内在状态的可直接访问性 四、蕴藏于“知”的信念 知识的精神分析 一、客观性何以能够“精神分析”? 二、精神分析如何净化与升华? 三、为何*终走向“去精神分析化”? 价值论 意义的来源 一、作为内部进程的意义与意义的公共性维度 二、意向网络与惯例 三、复合意义与内在论的精致化 话语心智 一、语言作为“世界经验” 二、话语作为心理本体 三、认知研究的隐喻描述 情感依赖的理性与推理 一、情感在何种意义上是理性的 二、理性选择:“满意”而非*优 三、情感影响推理的神经基础与进化解释 四、情感影响推理的可能机制 五、情感:一种内化的行动 情绪的因果性探析 一、情绪的感受质 二、情绪与行为 三、情绪的意向性 四、情绪的评价性 情绪的内在经验与情境重构 一、情绪作为一种认知评价 二、非认知情绪与现象学考察 三、无意识层面与情绪的自主性 四、情绪与典范场景 情绪的社会形塑 一、情绪的建构主义主张 二、价值的内化与约定 三、范式转换与情绪的再建构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费多益,哲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心灵哲学、科学哲学;于《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世界哲学》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译作4项;出版《科学的合理性》等专著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等5项;荣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等省部级科研奖励2项;担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物学哲学专委会副理事长、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等学术兼职若干。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