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性的启蒙——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科技思想发展管窥

包邮理性的启蒙——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科技思想发展管窥

¥25.1 (7.6折) ?
1星价 ¥25.1
2星价¥25.1 定价¥33.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860201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70页
  • 出版时间:2018-03-01
  • 条形码:9787568602013 ; 978-7-5686-0201-3

内容简介

本书以唯物史观为基础, 探索中国古代科技思想发生发展历程。时间上至先秦, 下至明清。内容涉及古代天文、数学、化学、医学、农学等主要学科和主要社会思潮。本书认为, 在中国古代科技思想与哲学、社会学思想交织, 互为发展基础。

目录

绪论
一、对于中国古代有无“科学”“技术”的讨论
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特点
三、对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由盛而衰的思考

**章 论先秦天道观的发展对宗教神学的动摇
一、科学与神学交织下的天道观念成长背景
二、先秦诸子的天道观解析
三、先秦科技思想发展受到的影响

第二章 汉代象数易学的发展及其对古代科技的影响
一、汉代象数易学的发展
二、汉代象数易学之特质
三、汉代象数易学对古代科技的影响

第三章 神学观念影响下的汉代天文学发展
一、神学观念对天文观测的影响
二、汉代历法中的神学特质
三、神学观念与天体理论的建构
四、时代影响及后果

第四章 论魏晋学者对汉代数字神秘主义的终结
一、汉代数字神秘主义兴起与魏晋学者的批判
二、新型数字研究范式的产生与刘徽的贡献
三、汉代数字神秘主义被终结之于科学史的意义

第五章 论隋唐时期“天人感应”说的再起及其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
一、“天人感应”说再起的原因、表象与特质
二、中唐天人关系新论与“天人感应”说的衰微
三、隋唐时期天人思想变迁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

第六章 论宋代天文历法观念的变迁及其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
一、宋人对天文历法的一般认识
二、关于频繁改历问题的探讨
三、天文历法观念变迁对宋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

第七章 论邵雍先天象数学建构及其对北宋自然科学发展的促进
一、“先天象数学”体系的架构
二、“先天象数学”中的“物理之学”
三、“先天象数学”对北宋自然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八章 “五运六气”说在金元时代的发展及其引发的中医学理论转向
一、五运六气说的发展历程及其在金元时代的境遇
二、金元四大家的理论贡献与社会影响
三、中医学理论转向之探讨

第九章 论明代数学发展之衰落及其出路的选择
一、明代数学衰落的表现及社会诱因探讨
二、衰落内因讨论及明代数学之“实用”转向
三、中西数学会通:另一种出路选择

第十章 论明代经世致用思想兴起对技术科学发展的影响
一、“经世致用”思想之于明代技术科学发展中的表现
二、两个典型的个案
三、评价与反思——兼论“李约瑟问题”

第十一章 论乾嘉经学对清代前中期自然科学发展的贡献
一、乾嘉经学对清前中期数学发展的贡献
二、乾嘉经学对清前中期地理学发展的贡献
三、乾嘉经学对清前中期天文历法学发展的贡献
四、对乾嘉经学推动清前中期自然科学发展的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理性的启蒙: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科技思想发展管窥》:  先秦人们从墨家学说中学会的,不是体现迷信色彩的“神意”,而是体现经验科学的“人意”。因为墨家主张“非命”,在处理天人关系时强调主体的力量。墨子曾分别从“君子”“王公大人”“卿大夫”三个角度提出了“力”则“强”的命题,他着重肯定生产实践在认知自然中的作用。墨子“言有三表”中的二为“察百姓耳目之实”,三为“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等,就是要将相关的结论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并要求根据实际效果去判断结论的正确性。墨子甚至还提出“久,弥异时也”说,表明时间涵盖各种不同时段,将“宇宙”视为时空的概念。并指出,“宇或徙,说在长宇久”。即空间就是区域的迁移流动,空间的变迁与时间的流动是统一的。如此的科学认识,不仅远离传统的宗教观念,更为中国古代科学意识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在先秦诸子对天的论说影响下,人们对神鬼观念的认识日趋理性,甚至出现了以荀子为首的“无神论”者。荀子说:“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所谓的天、神,在荀子看来只是宇宙自然的规律性运动罢了,与宗教神学无关,“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对于鬼神迷信,荀子给予彻底的批判:“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荀子还从天象与政治的关系中,论证了人事与天无关的说法,“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  荀子旗帜鲜明地提出“明于天人之分”,将那些异常的天象归因于自然本性的展现。他告诫人们不必畏惧“天”,“天”不受神的操纵,亦不由人的意愿决定,其有着“常态”的规律性。荀子创造性地引入“气”范畴以解释自然本原,“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为天下贵也”。即水火=气、植物=气+生、动物=气+生+知、人=气+生+知+义。如此一来,人们就可以明确自己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独立于自然、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知自然的主体。人可以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开发自然、改造自然,让自然为我所用。在荀子无神论说的启示下,先秦社会中“天”与“神”的联系渐行渐远。  荀子之说得到了法家韩非的支持。韩非对于那些以万物有灵观念为基础而形成的对自然的多神崇拜,提出深刻批评。他极力主张废除鬼神至上思想,“用时日,事鬼神,信卜筮,而好祭祀者,可亡也。听以爵不待参验,用一人为门户者,可亡也。……主多怒而好用兵,简本教而轻战攻者,可亡也”。韩非还举了燕赵相争的例子,以验证自己的观点。他说,赵国曾进行占卜,得知攻燕大吉。燕国也进行了占卜,以为攻赵大吉。结果,赵国胜利了。后赵国又要出兵攻燕,占卜的结论是大吉。但实际情况是,赵国在攻燕时,受到了秦国的袭击,不仅失去了大片土地,国王还因此死去了。可见,占卜在战争问题上并不灵验,盲目信奉,其实是愚蠢的行为。在《解老》篇中,韩非进一步论述道:“人处疾则贵医,有祸则畏鬼。圣人在上,则民少欲;民少欲,则血气治而举动理;举动理,则少祸害。夫内无痤疽痒痔之害,而外无刑罚法诛之祸者,其轻恬鬼也甚。故曰:‘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即人们之所以敬畏鬼神,原因是遇到了祸患,就如同病人在患病时敬畏医生一样。鬼神是人们无法解决当前难题而臆想出的东西,其实并不存在。  ……

作者简介

  康宇,男,1978年12月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哲学博士。现任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已出版学术专著4部,在《哲学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