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6043802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576
- 出版时间:2016-05-01
- 条形码:9787560438023 ; 978-7-5604-3802-3
内容简介
玄奘大师是闻名世界的佛学家、思想家、翻译家、旅行家。对其身上所表现出的玄奘精神,不同领域的的人都有不同侧面的解读。
目录
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莉霞在“玄奘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国家宗教事务局外事司副司长薛树琪在“玄奘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在“玄奘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陕西省宗教事务局局长张宁岗在“玄奘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致辞
陕西省佛教协会会长增勤法师在“玄奘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致辞
玄奘精神与“一带一路
从中国人对佛教文化的贡献中认识玄奘
长安与敦煌之间——西明寺的大乘沙门与莫高窟的大乘贤者
玄奘与丝绸之路:佛教文化的交流互鉴
试论人类文明交流的一种新境界
——以“佛教中国化”为例,从“玄奘取经”说起
玄奘与中印古代文明交往刍议
玄奘的唯识论及空、有二宗的逻辑传衍
法显与玄奘的比较
说”昆仑山“与司马迁的困惑
“玄奘精神”:中国佛教象征与跨国交流名片
玄奘译场的组织及其成就论略
玄奘西行求法与丝绸之路建设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菩萨地对于“方便善巧”概念及思想的处理及阐释
——玄奘大师翻译经论研究之
新发现:玄奘、道宣与法门寺——从新近认定的法门寺感应舍利说起
由玄奘西行求法看中国佛教的文化外交功能
玄奘精神在推进当代文明互鉴中的文化价值
敦煌贞观本《大唐三藏圣教序》及玄奘译《能断金刚经》
认识如何可能?——佛教的回答:从有部到经部
论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过程
用中国传统绘画真正地延续汉传佛教艺术
玄奘精神与佛学院人才培养
玄奘迁至玉华官翻译与政坛风云的关系
玄奘译《瑜伽论》和《因明论》:现代佛教学术的桥梁
长安佛教的根本特征及其人文精神
玄奘与《大唐三藏圣教序》
《观所缘缘论》与法相唯识学的认识论——认识与自由之路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
玄奘精神的践行者——日本入唐僧圆仁
唐代长安寺院藏书探赜
唯识学与当代超个人心理学
皇权与佛法之间——唐皇室佛教中的玄奘大师
玄奘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中的积极内容
玄奘在台湾
玄奘与女性
从《成唯识论》微探“种子”之意蕴
玄奘精神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之我见
从玄奘求法看印度佛教向中国传播的特性
论玄奘法师的独立人格及其现代意义
玄奘法师在丝路文化交流上的影响与意义
四海一家共享繁荣
——兼论玄奘精神与陕西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对策
《金刚经》鸠摩罗什译本与玄奘译本的思想差异
王权更替与慈恩寺建立之研究
敦煌佛教唱导小考
唐代比丘尼出家前身份及出家原因新考
丝路佛教的使者——兼论玄奘与义净的求法异同与历史影响
印度佛足迹石崇拜研究
《成唯识论》种子说及其现代意义
论《大唐西域记》所载之印度佛教道场信仰
从取经到译经的转型中沉潜精神旨趣与终极追求
玄奘西行路线与丝绸之路一兼论玄奘西行路线的现当代价值
求法的心程——玄奘西行求法磨难记
丝绸之路经济带宗教问题的*新发展及其影响与对策研究
玄奘精神是文明互鉴的桥梁
玄奘精神的时代意义
玄奘在中印文化交往中的贡献及其现代启示
隆国寺碑铭乎大慈恩寺碑铭乎
——《全唐文》张冠李戴一例考证
玄奘翻译的密教经典及其特点
玄奘三藏法师的戒定慧三学成就
以长安为中心的唐与新罗华严思想的交流
弘扬玄奘精神推进文明共鉴
斯坦因《西域考古记》三题
学习玄奘精神提升自身素质
丝绸之路河南道佛教传播与玄奘精神研究
藏文文献中西域及其佛教历史
玄奘法师西行求法的精神及意义
中国华严学与玄奘“新译唯识”之间的交涉
玄奘精神耀古照今
玄奘及其法派的崇高地位对于其他宗派的影响略论
中华修行文化的生命智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
非学术眼光里的玄奘
玄奘法师关于三时教义的译解
——对《解深密经》的《一切法相品》与《无自性相品》的汉藏译本的一个比较
玄奘与中国佛教外交新思考
玄奘精神与中国的国际化之路
玄奘精神的当代价值一探——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出发
民国长安兴教寺及其佛塔的重兴
——以《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资料为考察对象
玄奘视野下的古代印度弥勒信仰
《大唐西域记校注》点校商榷四则
论玄奘精神的内涵及当代意义
菩提道上的勇士,中华民族的脊梁——感悟玄奘大师的精神和情操
玄奘与汉地善业泥供养
《西游记》小说之前的观音书写——以“玄奘西行”题材为中心
玄奘法师的佛教精神与当代中国的文明重建
玄奘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的汉文大藏经版本系统
……
节选
《玄奘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套装上下册)》: 唐代的玄奘在今天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人物,玄奘印度求法和取经的事迹也早已为人们所熟知。《西游记》里的神话故事不说了,历史上真实的玄奘,实在是一位对中国佛教和中国文化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物。 丝绸之路则是近几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所谓丝绸之路,指的是古代起始于中国,向西延伸,连接中亚、南亚、西亚乃至于东非和欧洲的商路。 不过,把这些商路统称为丝绸之路,其实很晚。19世纪70年代,德国的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早提出“丝绸之路”一名。这个名称一经提出,就被广泛接受。因为古代在这些商路上贸易的商品,丝绸的确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些把中国与西方连接在一起的商路,其实早就存在,而且至少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只是过去没有被称作丝绸之路而已。 当年的玄奘,到印度求法,向西一路过去,走的就是丝绸之路。 唐贞观元年(627),玄奘从中国的长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出发,先后经过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武威),到达瓜州(今安西)。这一段行程,是丝绸之路的**段。 玄奘在瓜州的北面,通过当时的玉门关,穿越莫贺延碛,到达伊吾(今新疆哈密)和高昌(今吐鲁番)。再往西行,一路经过阿耆尼(今新疆焉耆)、屈支(今库车)、跋禄迦(今阿克苏)。这一段行程,在今天中国的新疆境内,则是丝绸之路新疆段南北两道中的“北道”。 从跋禄迦往西,玄奘翻越凌山,到达了素叶水城(又称碎叶,在今吉尔吉斯北部的托克马克附近,这里也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诞生地)。玄奘在这里见到了西突厥的叶护可汗。他由此继续向西行,经过千泉(在今吉尔吉斯北境内)和怛逻斯(今哈萨克斯坦东南的江布尔城),再折向西南。经过赭时(今乌兹别克的塔什干)、飒秣建(今乌兹别克的撒马尔罕)等国,过铁门关,到达覩货罗故地(在今阿富汗北部境内)。这一段行程,则在中亚地区丝绸之路的范围之内。 从今天阿富汗的北部往南,玄奘翻越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才*终到达北印度,也就是当时中国人所说的“西天”。这一段行程,则可以说是丝绸之路的南亚段,连接的主要是中国和印度。当然,从另外的一个方向,丝绸之路继续往西,一直通向西亚乃至地中海地区。 从北印度往东南,玄奘*后到达了中印度。中印度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在今印度比哈尔邦),是当时印度乃至亚洲*大的佛教寺院,也是*著名的佛教学术中心。玄奘从中国出发,历尽艰辛,九死一生,要去的就是这个地方。 佛教两千多年前由释迦牟尼创立于印度。公元前二世纪前后,佛教开始从印度传出,先是到了中亚地区,公元之初到了中国的中原地区。从印度和中亚地区来的佛教僧人,多数情况下是跟商人或者外交使节同行。商人与外交使节通行的道路,就是今天所讲的丝绸之路,佛教的影响大致也就沿丝绸之路而延伸。 玄奘从中国往印度去,每到一个地方,或是向当地的高僧学习,或是与当地的僧人交流切磋,提高自己佛教方面的学问。玄奘的传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了许多这样的例子。 ……
-
中国近代史
¥13.7¥39.8 -
汉朝其实很有趣
¥10.5¥38.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5.7¥49.0 -
书架上的近代中国:一个人的阅读史
¥15.7¥49.0 -
万历十五年
¥15.3¥26.0 -
发明里的中国(平装)
¥9.0¥25.0 -
人类酷刑简史
¥21.1¥59.0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7.0¥76.0 -
罗马考古-永恒之城重现-发现之旅.历史卷
¥11.5¥35.0 -
历史十讲-走进王朝深处
¥11.8¥36.0 -
资治通鉴
¥12.2¥35.0 -
安史之乱
¥24.1¥68.0 -
名家小史——中国历代党争史(图文版)
¥12.0¥29.8 -
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
¥10.6¥32.0 -
大家小书-笔祸史谈丛
¥7.3¥18.0 -
宋朝文人的朋友圈
¥21.1¥59.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10.1¥35.0 -
无泪而泣 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的特别工作队
¥24.1¥68.0 -
不忍细看南宋
¥16.7¥49.0 -
1688年的全球史
¥28.3¥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