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507693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57
  • 出版时间:2019-01-01
  • 条形码:9787535076939 ; 978-7-5350-7693-9

本书特色

  作者钟桂松平生一次出访的国家是日本。后来因为工作关系,又多次去日本访问考察,日本的社会管理,日本的文化,日本的自然风光,在作者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所以《热海之夜》里,选了17篇有关日本的散文随笔,将自己当时的心情和观感与读者分享。韩国的访问写过多篇随笔,这里选了3篇,把在济州、光州以及首尔的见闻收录在《热海之夜》里,这些浮光掠影的记忆,并不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化、消失,有些反而更清晰起来。

内容简介

  《热海之夜》是一部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作者业余时间所写的散文集。这些散文,虽然写作的时间有远有近,篇幅有长有短,但都是作者当时的真实记录。这些散文不只是在表现风景,更是表达作者的文化思考,因为这些散文都是经过作者思考之后的自然流淌。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韩国的见闻、南非的变化、埃及的古老、希腊的文化,既在作者的眼中,也在作者的笔下,都在这些长长短短的散文里。  全书散文文字优美,笔调流畅,无论写景还是寄情,都充满真情实感。阅读这些散文,在增长青少年知识储备的同时,也是适合学生的健康阅读读物。

目录

初见福井
宁静、有序
大阪海游馆
仙台有个大观音
青叶城址和伊达政宗
寻找鲁迅——访东北大学
松岛一瞥
龟井与蝴蝶
难忘MMT
匆匆过东京
热海之夜
小樽漫步
札幌雨夜
辉煌的旧青山别墅
重访仙台
冲绳走马
阿苏山风光
浮在沧海上的济州
光州观光
汉江灯火
桌山览胜
放眼好望角
太阳城感想
赞比西河看日落
走近莫西奥图尼亚瀑布
永远的金字塔
卢克索印象
亚历山大的海风
在撒哈拉沙漠边上
谒列宁墓
波罗的海的晚霞
莫斯科印象
寻访莫斯科中山大学旧址
秋天的节奏
印度印象
欧洲云,亚洲雨
伟大雅典
爱琴海三岛
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明珠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热海之夜》:  寻找鲁迅——访东北大学  *早知道仙台这个地方,还是读了鲁迅的《藤野先生》散文之后,知道鲁迅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读过书,老师藤野先生十分严格而又和蔼地在鲁迅那本课堂笔记上修改,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富有人情味的一个插曲。因此,仙台的印象早就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这次去仙台访问日程中,早就有参观鲁迅的母校——东北大学的计划,按照计划,在日本朋友的陪同下,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访问团踏进令人神往的东北大学。东北大学国际交流课的先生在简朴的接待室向我们介绍了东北大学的历史和概貌,让人十分感兴趣。日本东北大学创建于1907年,当时叫东北帝国大学,是由当时仙台的理科大学、札幌的札幌农学校等合并而成。1913年学校开了女禁,允许女子人东北大学读书,可谓开了仙台男女同校的风气之先。经过80多年不断发展,在学部方面,就有农学部、工学部、药学部、齿学部、医学部、理学部、经济学部、法学部、教育学部、文学部,等等,而且讲座门类十分精专,就文学部的哲学科,就有现代哲学、西洋哲学史**、西洋哲学史第二、伦理学、美学、美术史、宗教学、宗教史、印度哲学、印度佛教史、中国哲学等专门讲座。而像教育心理学科方面,则有人格·学习心理学、儿童·青年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听觉言语障害学、视觉障害学、知识障害学等讲座。这些讲座,说明东北大学的社会科学方面的实力和水平。但是,目前东北大学的世界科技尖端性不在文科而在理科,尤其是通信技术占据着国际先进的科研水平。据东北大学国际交流课的先生介绍,全校有教职员工2645人,其中教授761人、副教授727人、讲师119人、助手1037人,工学部教授有130人。可见实力之雄厚。有本科学生1173人、研究生2715人、博士生1725人,其中中国大陆去的博士后有125名。说到东北大学的教育经费,真令我们吓一跳,东北大学每年开支达864.24亿日元,相当于人民币好几十个亿!因此,对这么大的一个大学,我们只能择其要者寻觅——寻找鲁迅先生当年的踪迹。  东北大学对鲁迅后来的伟大贡献十分景仰,凡是中国去访问的人都要去寻访鲁迅在东北大学的踪迹。东北大学校园的一块绿化地上,郁郁苍松之间,分别塑着一些对东北大学有贡献的人物,其中就有中国鲁迅先生的铜像。铜像的面容,是大家熟悉的,脸庞和神态让人感到亲切。我们分别在鲁迅铜像旁边摄影留念。望着这尊饱经日本风霜雨雪的铜像,我想,假如鲁迅会说话,他准会操着绍兴官话,向我们讲解当年弃医从文的原因种种。随后,我们去东北大学校史纪念馆参观,我们在热情、有礼的管理员的引导下,径直到陈列鲁迅当年史迹的展柜前,他用日语向我们介绍展柜里的每一幅照片、每一件实物,让我们看到了鲁迅志不在医的成绩,让我们重睹了鲁迅当年的作业本及上面藤野严九郎批改的笔迹。那本发黄的课堂笔记中,鲁迅与藤野的师生之情浓郁地散发着,弥漫在这高大、整洁、宽敞的东北大学校史纪念馆里,确切地说,弥漫在中日两国爱好和平的人们心中。  在鲁迅当年听课的阶梯教室里,我们寻觅到前三排当年鲁迅坐过的位子,教室的黑板上,写满了每个到这里参观的人的名字和感想。教室的简陋及那种历史感,显得人在历史面前是何等的渺小和无奈。鲁迅的伟大,是鲁迅精神和人格的伟大,也许当年鲁迅自己绝没有想到后人会保存他坐过的位子。他的同学也绝没有想到这位成绩平平、个子不高的同学周树人,后来会这么受人景仰。历史真让人难以预料。我们在这破旧的阶梯教室里,发如斯感叹。  太阳的余晖抹在东北大学青翠的松树上,淡黄色的,格外让人有一种历史的寂寞感。  校园外,鲁迅当年住过的房子还保存着,很完整。可惜太阳下山早,从校园转出来时,暮色渐浓,我们没有停车,只能匆匆看一眼,车子又奔驰在现代化色彩很浓的市区马路上。  ……

作者简介

  钟桂松,浙江桐乡人。曾任浙江电视台台长、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浙江省省委巡视组组长,浙江省十一届政协常委、省政协文化卫生体育委员会主任,中国茅盾研究会副会长等。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编辑。业余时间长期致力于现代文学研究,已出版《茅盾传》、《茅盾评传》、《沈泽民传》以及丰子恺、钱君匋、陈学昭、徐肖冰等研究著作30余部。主编《茅盾全集》、《茅盾文集》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