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东莞-王鲁湘走读东莞

记忆东莞-王鲁湘走读东莞

1星价 ¥27.4 (4.9折)
2星价¥27.4 定价¥5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420978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84页
  • 出版时间:2019-01-01
  • 条形码:9787559420978 ; 978-7-5594-2097-8

本书特色

本书以东莞为城市样本,收录数百张精美东莞风情彩图。全彩印刷,工艺精美。屋舍俨然,书香脉脉,一定程度上,这本散文集讲述了一个很不一样的东莞,真正让东莞鲜活、别致、与众不同的是这座城市在追忆过去与永远向前的精神交互中的从容与笃定,这也为中国的工业城市群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发展范本。 当你漫无目的地行走在东莞的大街小巷、乡间阡陌,慢慢回忆或想象在这里曾有过什么样的建筑,曾发生过哪些惊心动魄或平淡无奇的往事,曾居住或路过过哪些默默无闻或卓尔不群的人物,以及如今,这里又是怎样的情景、正在上演怎样的故事,相信你也一样会爱上东莞,爱上东莞的昨天与今天,并且期待她更加绚烂的明天。

内容简介

人类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部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推陈出新,但同时又不断总结自我、检视得失的历史。传统与现代,往往被看作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存在。但在东莞,这种现象却并不是特别突出,相较以往现代化制造业都市的形象,在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中,东莞这座城市不为人所熟知的古村落楼台依旧、祠堂文明变迁、贤哲之士学风不辍、非遗民俗历尽沧桑的一面通过作者的文字呈现出来。传统与现代文化两相碰撞,却并未将这座城市撕裂开来,该古朴的古朴,该现代的现代,该改造的改造,该坚守的坚守,对于东莞而言,并没有截然的鸿沟。 走读东莞,出于一种对东莞历史和文化的由衷敬畏,更出于一种对这座现代城市的深深喜爱。

目录

**站 \ 溯洄从之——河流
源远流长:东江与东莞
东莞与海上丝绸之路
东莞:现代制造名城
奔流到海:永远向前的东莞精神

第二站 \ 屋舍俨然——村落
楼台依旧:东莞古村落的前世今生
古风犹存:古村落生活图景
何去何从——东莞古村落的当代命运

第三站 \ 慎终追远——祠堂
祠堂与祖先崇拜
祠堂与家族文化
文明碰撞:东莞祠堂的存毁与变迁

第四站 \ 允文允武——贤哲
科举考试与人才培养
沙场英雄
脉脉书香:东莞藏书家
学风不辍:东莞容氏家族

第五站 \ 历尽沧桑——非遗
手工制作
歌舞艺术
民俗活动
展开全部

节选

  源远流长:东江与东莞  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座城市、一座村庄的历史,其实都像一条漫长的河流一样,从遥远的源头起源,一路冲破艰难险阻,由点滴之水汇聚成奔腾不息的大江大河,*后汇入浩瀚无垠的茫茫大海。  我们常说,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五千年光辉历史举世瞩目。但其实更难能可贵的是,相比于其他几个文明古国,中华文明自产生以来就从未间断。虽然从整体上来看,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发展、进步的速度是十分缓慢的,而且每前进一步,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付出沉重的代价。直到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才在内忧外患的巨大冲击下,开始了迅速“追赶超越”的步伐。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行各业才进入了空前的发展阶段。  在这期间,有个毫不起眼的南方小城东莞——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变化,或许可以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缩影。  不了解东莞历史的人,很可能会误认为东莞是近代以来依靠便捷的交通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才形成的一个城市。但实际的情况却是,东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她拥有1700多年的建城史,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近世以降,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  珠江的支流——东江,是东莞*为重要的河流,它缓缓流淌,默无声息地滋养着东莞的土地和人民,为东莞带来航运、灌溉、捕鱼等多重便利。东江古称湟水、循江、龙川江等,是珠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向西南流经广东省多个市县,*后由东莞市石龙镇进入珠江三角洲,全长560多公里。从流域面积来看,东莞市境95%以上的地域都属于东江流域,东江干流自东北角惠州市惠城区、博罗县之间入境后,沿北部边境自东向西行至桥头镇新开河口。充沛的水源和密集的河网形成了广阔肥沃的土地,为东莞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城市的形成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可以说,东江正是东莞的母亲河。  虽然时至今日,关于东莞文明的起源已经无从考证,但是从现代考古发掘的一些成果来看,东莞的历史*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那时候的东江沿岸,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到了夏商时期,该地属南交之地;春秋战国时,属百越之地。秦平定岭南后,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管辖。秦末赵佗立南越国,东莞属南海郡番禺都县。  近年来,考古发现的东莞东城桑园西汉木椁墓、南城(原篁村)牛草岭东汉墓、虎门丫帽山东汉墓等,出土了大量铸造精致的铜鼎铜勺、丝织品、木俑、釉陶器等随葬品,说明早在东汉时期,东莞的社会经济已经发展到了较高的程度。  到了东晋咸和六年(331),东莞正式立县,定名宝安,隶属东官郡。这是东莞单独成为一个城市的*早记录。而“东莞”之名的出现,则是在唐至德二年(757),宝安县改名东莞县,县治由宝安(今深圳)迁至到涌(今莞城),始筑土城。至此,古县城选址确定,并一直沿袭至今。  关于东莞得名的原因,众说不一。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因为此地位于广州以东,又盛产一种叫作莞草的水草,所以叫作东莞。但我总觉得,东莞名称中“东”字的由来,可能与这条母亲河东江的关系更为密切。  东莞与海上丝绸之路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海上丝绸之路的基本路线、贸易状况及其历史地位等,都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而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发现,越来越多的出土实物证明,在中国历史上,东莞也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的重要港口。在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期,曾有来来往往的商队和络绎不绝的商船从这里起航,或者回到这里,中国生产的商品被源源不断地送往世界各地,世界各国的商品也经由这里传入中国。  现在一般认为,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两千多年前开始的中外贸易在这里拉开了序幕,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之间从此开始发生碰撞与交融。东莞与广州不过百里之遥,两地之间陆运、水运交通都很便利,尤其是呈树枝状密集分布的河网,使得东莞东江南支流沿线的虎门、莞城、石龙等地“因水而生、滨水而兴”。借助毗邻广州、扼守珠江出海口的地理区位优势,东莞也自然而然地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在保障海上丝绸之路畅通、促进商贸往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秦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之初,东莞就作为广州腹地而受到影响,商品的流通贸易开始发展起来。当时,从海外进口的香料在东莞受到上层社会的普遍欢迎。在翻阅相关资料的过程中,我曾看到一本由东莞市文广新局编写的《东莞海上丝绸之路史料与文物遗存》,上面记载有出土于东城柏洲边东汉墓的陶质薰炉和琉璃耳铛,做工精细,保存完好,能够证明东莞在早期的香料贸易中已经是重要的参与者。  到了隋唐时期,东莞已经发展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1),在东莞屯门(今香港屯门)设镇,建立舰队,驻兵两千名,由岭南节度使直接统领。从此以后,屯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航站,也成为广州港的外港。外国商船来广州贸易,必先集于屯门,再经南头、虎门,取道珠江,然后才能进入广州;而从广州出发的中国商船,也必须经过东莞,由屯门进入南海,再驶往东南亚、南亚和波斯湾等地。  在中国历史上,宋代虽然在政治方面处于积贫积弱的局面,但其社会经济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统治者鼓励商品交易和对外贸易,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也因此而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丝织品、茶叶、陶瓷、香料等物产源源不断地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被运往国外。在这一过程中,东莞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  明清时期虽然不同程度地实行了海禁制度,但海上贸易并没有因此而被中断。甚至正是在明清时期,东莞的对外贸易达到鼎盛。此时东莞的造船业也非常发达,是广东有名的造船中心,其所造乌尾船,可载重三四千石,这为远洋航海和海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  在这一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上,贸易*多的商品就是闻名中外的莞香。莞香燃烧时无烟,而气味清香独特,有药用价值,更有祛潮避秽之功效,深受上层社会的喜爱。有人说,东莞有“三宝”:莞盐、莞香和莞草。盐和草,在很多地方也都能见到,唯独莞香是东莞特有的,它的价格之昂贵,也不是盐或草可以比拟的。普通的莞香,每克十几元钱,中等的可以卖到几十元到上百元,而珍品的话则可以说是无价之宝。比如有一种广为人知的沉香,由于功效独特而又产量奇少,就是价值连城的珍品,以至于在宋代时就有“一两香一两银”的说法。  宋朝时莞香在东莞已有种植,明清时期则盛极一时,在东莞形成了著名的“香市”。清代岭南大诗人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记载:“香市在东莞之寮步,凡香生熟诸品皆聚也。”寮步的香市、广州的花市、罗浮的药市和合浦的珠市,合称“广东四市”,在明清时享有盛誉。每年秋冬之时,寮步香市上就会聚集起来自四面八方的中国商人和海外商人,他们经过一番严格的挑选之后,通过轮船、马车等工具将这里独产的香料送到世界各地。  作为著名的香市,寮步的得名也很有意思。据说因为这里的先民们以前主要用茅寮搭房居住,所以这个地方被当地人叫作“寮步”,步和埠相通,埠的意思就是水边的码头,由此也可以看出寮步是一个水陆交通极其发达的地方。寮步香市中现在依然比较繁华的牙香街,早在明代时就已经是著名的莞香交易场所了。因为有了交易,一些人便开始在街市上开设商铺,进行比较固定的莞香生产和买卖。鼎盛时期的寮步,拥有香料店铺两百余家。  源源不断的香料贸易,给海上丝绸之路增添了无穷的活力,外国的香料通过海路被送到中国,中国的香料也通过海路被送往世界各地。所以很多人认为,海上丝绸之路应该被称为“香料之路”。  ……

作者简介

王鲁湘,1956年生于湖南,1978年考入湘潭大学中文系,2000年受聘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授、博导。2001年任香港凤凰卫视高级策划、主持人。历任凤凰卫视《纵横中国》总策划、《世纪大讲堂》主持人、《文化大观园》总策划、主持人。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