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明朝大历史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50210554
- 装帧:7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68
- 出版时间:2019-01-01
- 条形码:9787550210554 ; 978-7-5502-1055-4
本书特色
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的吕思勉中国近代明清史学奠基人之一的孟森两位史学研究大家精心写就的中国断代史经典之作 丰富史料 潜心磨砺大浪淘沙 口碑之选 1. 名家名作,中国断代史经典。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的吕思勉,和中国近代明清史学杰出奠基人之一的孟森,都是深受学界及读者认可的历史学家。这四本书是他们关于中国断代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同时也是有关中国断代史研究的代表性作品。 2. 内容精彩,干货十足。书籍结构严谨,评论精当,用词古雅,引文考究,史料丰富,除了官修正史,还兼采了多种普通读者不太熟悉的史学典籍予以对照,是广大爱好中国断代史的读者不容错过的佳作。 3. 封面设计亮眼,宣传语吸睛。红黄蓝绿四色画卷,汉唐明清四朝风流。和现在市面上常见的历史读物不同,本套装书采用了大图铺底的设计,并选取了每个朝代较为标志性的物件,用历史包装历史,色彩明丽而不失沉稳。
内容简介
群雄,谁堪问鼎天下?或辉煌、或平庸的帝王生涯,组成了这些朝代复杂的历史。权倾一时的大臣,不可一世的佞幸;有正人君子,亦有宵小之徒……汉唐明清大历史将为您展现历史背后澎湃汹涌的暗流,解析王朝背后的权力之道。
目录
**章 洪武之初:天下从此改姓朱
**节 太祖起事之前提
第二节 太祖起事至洪武建元以前
第三节 明开国以后之制度
第四节 洪武年中诸大事
第二章 靖难之役:姜还是老的辣
**节 建文朝事之得失
第二节 靖难兵起之事实
第三节 靖难后杀戮之惨
第四节 靖难以后明运之隆替
第五节 靖难两疑案之论定
第六节 仁宣两朝大事略述
第七节 明代讲学之始
第三章 夺门之变:一山不容二虎
**节 正统初政
第二节 土木之变
第三节 景泰即位后之守御
第四节 景泰在位日之功过
第五节 夺门
第六节 成化朝政局
第七节 弘治朝政局
第八节 英宪孝三朝之学术
第四章 议礼之争:血溅左顺门
**节 武宗之失道
第二节 议礼
第三节 议礼前后之影响
第四节 隆庆朝政治
第五节 正嘉隆三朝之学术
第五章 万历之怠:不郊不庙也不朝
**节 冲幼之期
第二节 醉梦之期
第三节 决裂之期
第四节 光宗一月之附赘
第六章 明亡之兆:内忧外患,何去何从
**节 天启初门户之害
第二节 天启朝之阉祸
第三节 崇祯致亡之症结
第四节 专辨正袁崇焕之诬枉
第五节 崇祯朝之用人
第六节 李自成张献忠及建州兵事
第七章 南明之殇:风起风又落
**节 弘光朝事
第二节 隆武朝事(附绍武建号)
第三节 永历朝事
第四节 鲁监国事
节选
**节 太祖起事之前提 《明史》断代起于洪武元年,而叙明事者不能以洪武纪元为限,当以太祖起事之始为始。史本纪如此。陈鹤《明纪》,自注起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夏燮《明通鉴》起至正十二年,皆与本纪相应合。夫言明一代之史,除一支一节之记述不可胜数外,自以正史为骨干。而变其体,则有《纪事本末》、有编年之《纪》及《通鉴》。《纪事本末》成于《明史》之前,其取材不限于《明史》。后来《明史》既成,清代又以敕修名义成《通鉴辑览》之《明鉴》及《纲目三编》。《明纪》及《明通鉴》乃敢准以下笔。清代之治《明史》者终不免有应顾之时忌,此俟随时提清。今欲知史之本义,莫重于为法为戒。人知明之有国,为明驱除者群雄,不知群雄亦当时之人民耳。何以致人民起而称雄,颠覆旧政府,而使应时而起者得取而代之?此非群雄之所能自为,乃统治人民之元帝室迫使其民不得不称雄,不得不群雄中造就一*雄者而与天下更始也。叙群雄者,以至正八年起事之方国珍为始。其实民得称雄,已为较有知识、较有作用之健者,其人已不肯冒昧首祸犯令于清平之世,一皂隶缚之而遂就法,盖已知纲纪尽弛,行之可以得志而后动也。故推元末之乱本,不能不溯元室致乱之故。 元之武力,自古所无,大地之上,由亚而欧,皆其兵力所到,至今为泰西所震惊。乃入中国不过数十年,遂为极散漫、极脆弱之废物。其故维何?所谓“马上得之,马上治之”,不知礼法刑政为何事。凡历朝享国稍久者,必有一朝之制度。制度渐坏,国祚渐衰。有经久难坏之制度,即有历久始衰之国祚。有周之制度,即有周之八百年;有汉之制度,即有汉之四百年;唐宋皆然。惟元无制度,其享国即在武力之上,其能钳制人民数十年而后动者,即其武力之横绝历代也。元之无制度,若但为其书不传,则亦正有《元典章》等传本,岂知元即有因袭前代之文物,元之当国者正绝不行用。此当从《元史》中于奏疏文求其反证,乃可得之。 顺帝至正三年,监察御史乌古孙良桢以国俗父死则妻其后母,兄弟死则收其妻,父母死无忧制,遂上言:“纲常皆出于天,而不可变。议法之吏乃云:‘国人不拘此例,诸国人各从本俗。’是汉人、南人当守纲常,国人、诸国人不必守纲常也。名曰优之,实则陷之;外若尊之,内实侮之。推其本心,所以待国人者不若汉人、南人之厚也。请下礼官有司及右科进士在朝者会议。自天子至于庶人皆从礼制,以成列圣未遑之典,明万世不易之道。”奏入不报。又至正十五年正月辛未,大鄂尔多儒学教授郑咺建言:“蒙古乃国家本族,宜教之以礼,而犹循本俗,不行三年之丧;又收继庶母叔婶兄嫂。恐贻笑后世,必宜改革,绳以礼法。”不报。元至至正,已为末一年号,不过数年,濒于亡矣,而犹以夷俗自居,曰“列圣未遑之典”,可知开国以来无不如是。其曰“议法之吏”,则固未尝不言立法,惟法特为汉人、南人设耳。 元之国境广大,民族众多,蒙古谓之国人,中国本部谓之汉人,自余谓之各国人,亦云色目人。色目之中,西藏亦一色目,而又以信佛之故,纵西僧为暴于国中。录《元通鉴》一则为例: 武宗至大元年戊申正月己丑,西番僧在上都者,强市民薪,民诉于留守李璧。璧方询其由,僧率其党持白梃突入公府,隔案引璧发,捽诸地,棰扑交下,拽归闭诸空室。久乃得脱,奔诉于朝,僧竟遇赦免。未几,其徒龚柯等与诸王妃争道,拉妃堕车殴之,语侵上,事闻,亦释不问。时宣政院方奉诏,言:“殴西僧者断其手,詈之者截其舌。”皇太子帝母弟仁宗。亟上言:“此法昔所未有。”乃寝其令。 此时尚为元之全盛时代,混一中国未及三十年,其了无制度如此。至元之兵力,西人至今震慑,然考之史,元亦并无经久之兵制,一往用其饥穷为暴、胁众觅食之故技,侵掠万里,既得温饱,即伎俩无复存焉,非若历代军制既定,威令久而后渝者比。再录《元通鉴》一则见例: 成宗元贞二年丙申十月,赣州民刘六十聚众至万余,建立名号。朝廷遣将讨之,观望退缩,守令又因以扰良民,盗势益炽盛。江南行省左丞董士选请自往,即日就道,不求益兵,但率掾吏李霆镇、元明善二人持文书以去,众莫测其所为。至赣境,捕官吏害民者治之,民相告语曰:“不知有官法如此。”进至兴国,距贼营不百里,命择将校分兵守地待命,察知激乱之人悉置于法,复诛奸民之为囊橐者,于是民争出自效,不数日,六十就擒,余众悉散。军中获贼所为文书,具有旁近郡县富人姓名,霆镇、明善请焚之,民心益安。遣使以事平报于朝,博果密召其使,谓之曰:“董公上功簿耶?”使者曰:“某且行,左丞授之言曰:‘朝廷若以军功为问,但言镇抚无状,得免罪幸甚,何功之可言!’”因出其书,但请黜赃吏数人而已,不言破贼事。时称其不伐。
作者简介
孟森,字莼孙,号心史,历史学家,中国近代明清史学的杰出奠基人之一。在传统治史方法的基础之上,吸收了近代史论研究方法,开创了明清断代史研究之先河。其著作是该领域内的重要里程碑。
-
中国近代史
¥15.5¥39.8 -
书架上的近代中国:一个人的阅读史
¥15.7¥49.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5.7¥49.0 -
人类酷刑简史
¥21.1¥5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12.5¥38.0 -
安史之乱
¥24.1¥68.0 -
正说明朝十六帝
¥17.9¥49.8 -
天人合一:中国古代科技简史
¥9.0¥25.0 -
1688年的全球史
¥28.3¥78.0 -
生命之种:从亚里士多德到达.芬奇.从鲨鱼牙齿到青蛙短裤.宝宝到底从哪里来
¥16.6¥52.0 -
中国历史常识
¥16.9¥49.8 -
发明里的中国(平装)
¥10.3¥25.0 -
无泪而泣 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的特别工作队
¥24.1¥68.0 -
宋朝文人的朋友圈
¥21.1¥59.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2.7¥39.0 -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
¥28.4¥49.8 -
大家小书-笔祸史谈丛
¥7.3¥18.0 -
历史的沸点-两晋十六国的二十张面孔-第二卷
¥16.8¥48.0 -
清朝穿越指南
¥15.4¥45.0 -
万历十五年
¥14.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