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中国年度作品:短篇小说

包邮2018中国年度作品:短篇小说

¥17.1 (4.3折) ?
1星价 ¥17.1
2星价¥17.1 定价¥39.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437530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20
  • 出版时间:2019-01-01
  • 条形码:9787514375305 ; 978-7-5143-7530-5

本书特色

★维也纳分离派绘画大师克里姆特绘制封面首图,富有收藏价值 ★青春的时尚年选!深度的大众年选!品质的经典年选! ★四年如一日地用心,以品质向时代致敬

内容简介

肖克凡、裘山山、陈应松、文珍等20位作家的20篇佳作,题材丰富,构思精巧,细节生动,语言凝练,在再现人性的丰富与复杂方面,展示出优良的品质。本书由小说界选家从全国多种文学刊物中精心编选,视域广阔,旨在全景呈现2018年度短篇小说的创作实绩

目录

目  录

紫竹提盒 肖克凡( 1 )

曹德万出门去找爱情 裘山山( 23 )

赵日天终于逮到鸡了 陈应松( 40 )

拐弯的夏天 温亚军( 56 )

午时三刻 朱 辉( 70 )

小姐妹 黄咏梅( 84 )

发小们的病 李延青( 98 )

深山来客 朱山坡(118)

审判日 胡学文(125)

心 火 刘玉栋(142)

相见不难 刘建东(154)

鸽子的忧伤 胡性能(165)

南山寺香客 李约热(184)

拾月光的小女孩 张世勤(206)

禁 指 斯继东(215)

天上的街市 曹军庆(234)

“杭州鲁迅”先生二三事 房 伟(249)

文殊坊夜遇 卢一萍(276)

猫的故事 文 珍(293)

背上竹剑去龙塘 林 森(317)


展开全部

节选

《紫 竹 提 盒》 肖克凡 一 祖母迈着小脚颠儿颠儿跑回家来,进门便说你表叔剧团转回来了,说罢猫腰生炉子点火,好像接了圣旨。 其实等于接了圣旨。赵大铁经常在表叔剧团里扮演太监,大街上他遇见祖母,说我们北方越剧团转回南市燕升戏园了。那模样等于就是太监传旨。天津人把太监叫“老公”。天热时祖母带我看《狸猫换太子》那出戏,老太监陈琳手持拂尘出场,她扭脸告诉我:“这是个老公,好人。” 赵大铁扮演老陈琳,他又是单身汉,平时见面我就叫他“老公”,这家伙揪住我耳朵说:“老公好哇,老公没有生活作风问题!” 这话我就不懂了。我只懂得红领巾是五星红旗一角,是革命烈士鲜血染成的。我还知道全国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提倡移风易俗,破旧立新,还号召无职业有家乡的市民返回原籍落户。我们胡同里贴着大标语: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市吃闲饭。 大杂院里的田婶无职业有原籍,街委会来人动员了。她哭着说老家没房子没地没牲口没人,寡妇失业没法过活。 天色暗下来。祖母生炉子弄得满院子烟雾,好像埋伏着西游记里的妖怪。烟雾笼罩呛得邻居们咳嗽,引来冷嘲热讽:“奶奶!都这晚儿啦您还生火点炉子,这是要半夜迎财神啊。” 祖母不搭理。她跟我说过,自打年轻守寡谁说风凉话都不应声,只当听蝲蝲蛄叫唤。就这样,大杂院里到处是蝲蝲蛄。 煤球炉子,起火慢。祖母擀面条了。我家的擀面杖,绛紫色枣木,拎在手里想起花果山的齐天大圣。祖母说当年家住三条石塘子胡同,半夜里用这擀面杖吓跑了盗贼。我想象着手持擀面杖的祖母,那形象就是女将樊梨花。 擀好的面条,披头散发摊在盖板上,白灿灿等着挨煮。祖母准备炒菜:“不凑手啊不凑手,这大联又打了我个措手不及。” 表叔大号郝专,大联是他乳名。祖母倚仗长辈身份,张口叫表叔乳名,似乎在行使特权。 表叔的北方越剧团到处巡回演出,在南市演几天,转到鸟市,从鸟市转到谦德庄,从谦德庄转到西关街……让我想起语文课本里草原牧民转场。这次表叔的北方越剧团突然转回我们南市,一下打乱祖母阵脚。 唱戏的不吃晚饭,散了戏吃夜宵。梅兰芳剧团这样,表叔小剧团也这样,都是循着“饱吹饿唱”的道理。 祖母临时给表叔准备捞面,不炸酱,不打卤,而是“四碟菜”拌面。她说“不凑手”是指临时难以凑齐“四碟菜”。 天津卫近河靠海水陆码头,吃捞面讲究“四碟菜”,正儿八经的四碟菜通常是“清炒虾仁、软溜鱼片、桂花扇贝、银针面筋”。寻常百姓家庭讲究不起,依然弄出家常“四碟菜”,减成色不减规模。 我说不凑手您就炸酱吧。祖母冲我瞪眼睛:“那是北京人!” 听祖母说话语气,好像瞧不起首都。她经常跟我表扬天津,说九河下稍天津卫,华洋杂处大码头,吃尽穿绝。 我又说不凑手您就打卤吧。她老人家急了:“你怯勺?没有虾仁木耳,打卤就是一锅糨子!” 祖母为表叔筹办夜宵,赛过给皇上办膳。城市里鱼肉蛋菜凭票供应,要想吃好喝好难度不小。 “糖醋面筋丝,小葱炒鸡蛋,咸肉燋香干……”祖母念叨着夜宵菜谱,一跺脚去找邻居田婶借来两个鸡蛋,寻思着“第四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她急得骂我:“这节骨眼儿你也帮不了我!” 我从小听相声,学会说话逗哏:“我愿意帮您呐,第四碟菜是红烧小孩儿!” 祖母笑了:“你还真把自己摆菜碟里啦。” 筹措不出“第四碟”,祖母只得先筹办面码,她举起竹竿从房檐底下摘得一捆晾干的豆角,使大碗用温水泡开。她猛地拍响大腿说:“有啦有啦,第四碟是虾杆炝白菜!” 我听了咽下一团口水。素常家里吃捞面,天热是过水麻酱面,外加花椒油,天凉呢就“锅挑儿”,弄个热菜拌拌得了,从来没有如此隆重。祖母疼表叔,邻居们说赛过亲娘。 “没错,大联是我娘家亲侄子,我是他亲姑妈!”祖母毫不掩饰对娘家人的偏袒。我想起天津卫俗语:姑妈亲,砸断骨头连着筋。 我知道不论牛筋羊筋,即使卤煮也特别结实,确实很难砸断。姑妈亲,没错。 煤球炉火旺了。祖母下厨炒菜。这四碟菜,投料足,菜量小,炒得香气扑面,分别盛在四只盖碗里。这种蓝花盖碗是薄胎江西瓷,即便盛着滚开的水,端着也不烫手。 干豆角泡开了,热水焯过切成细丝,这深绿色面码也盛在盖碗里。五只盖碗,趁热放进紫竹提盒的底层。 祖母抹去满脸汗水,嘴角那颗红痣愈发鲜亮。铁锅里雪白的面条煮得翻滚,好似微型哪吒闹海。祖母拿筷子夹起一根面条,嘘嘘吹凉,顺进嘴里咬了咬,说你表叔爱吃有嚼头儿的,不能煮过火。 捞面出锅,过了遍热水,祖母把面条挑进大海碗,随即扣上碟子。雪白的手巾裹着红木筷子和白瓷调羹,一同放进紫竹提盒顶层,啪地扣严了盒盖。祖母真是细致入微,只等表叔张嘴吃了。 我手痒眼馋,再次咽下口水。祖母看了眼座钟:“马上就散戏,你趁热送去吧,紧走几步别让面条坨了。” 为了调动我的积极性,祖母随即补了一句:“回头儿也给你做顿好吃的。” 我挎起紫竹提盒跑出家门,身后追来祖母的声音:“别颠!洒啦。” 沿着东兴大街,我跑过什锦斋饭庄,跑过华明理发馆,跑过白傻子布铺,一直跑向著名的“三不管”。 …………

作者简介

付秀莹,女,文学硕士。代表作有《爱情到处流传》《旧院》等。有多部小说发表于《人民文学》《中国作家》等刊。短篇小说《爱情到处流传》荣获首届中国作家出版奖、首届“茅台杯”小说选刊年度(2009)大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