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0015246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5cm
- 页数:2册
- 出版时间:2017-12-01
- 条形码:9787100152464 ; 978-7-100-15246-4
本书特色
辨章学术,呈现中华学术之演进脉络考镜源流,厘清中国模式之思想资源**流中国知识人的时代回应和精神建构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共相辉映。 新故相推 日生不滞全面整理中华现代学术成果深入探寻现代中国的百年学脉2009年起,我馆陆续出版“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全面整理中华现代学术成果,深入探寻现代中国的百年学脉。 丛书收录上自晚请下至1980年代末中国原创学术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地理学、心理学、科学史等众多学科。意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收录各学科学派的名家名作,展现传统文化的新变,追溯现代文化的根基。 2017年2月11日,商务印书馆迎来了120岁的生日
内容简介
《中国史纲》**卷《史前史、殷周史》写于抗日战争中期,即1941年“皖南事变”之后。关于当时全国和翦老所在的重庆的政治形势,撰写《中国史纲(120年纪念版 套装1-2卷)》的背景,我在翦著《秦汉史·校定本序》中已做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1944年4月,《中国史纲(120年纪念版 套装1-2卷)》由重庆五十年代出版社出版。抗战胜利后,上海生活书店又以《新中国大学丛书》之一种于1946年10月、1947年5月两次再版。解放后,北京三联书店又于1950年3月再版。关于《中国史纲(120年纪念版 套装1-2卷)》的内容,翦老“自序”说:“这《中国史纲(120年纪念版 套装1-2卷)》上起开天辟地,下迄殷周之世,其所论述的范围,是秦以前的中国古史。”这次校定《中国史纲(120年纪念版 套装1-2卷)》,既考虑到《中国史纲(120年纪念版 套装1-2卷)》的内容,亦考虑到《中国史纲》第二卷的校定本已改题《秦汉史》,因之将本校定本改题《先秦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史纲(120年纪念版 套装1-2卷)》是翦老的名著之一,也是他的力作之一。为撰写《中国史纲(120年纪念版 套装1-2卷)》,他曾较长时期地、比较充分地做了理论和资料两方面的准备。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从1930年开始参加“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历史问题的论战”,就是这项准备工作的开始。这次“论战”是中国共产党及其影响下的进步知识分子与拥护蒋介石的一批知识分子之间、围绕中国革命的性质和道路等问题而开展的一场重大的思想理论斗争。翦老是革命派方面的积极参加者之一。他以充沛的精力和泼辣的笔锋上阵,连续发表巨型论文,其中主要的有《中国农村社会之本质及其历史的发展阶段之划分》①、《前封建时期之中国农村社会》②、《关于“亚细亚的生产方法”问题》③、《“商业资本主义社会”问题》④等,共有10余篇,30余万字。他在论战中所持的基本理论,后来都总结吸收到他在抗日战争初期出版的名著《历史哲学教程》⑤一书中;他在论战中所探讨的主要历史问题,后来亦都总结吸收到《中国史纲(120年纪念版 套装1-2卷)》和其他有关著作中。因此,《中国史纲(120年纪念版 套装1-2卷)》的体例新颖,观点鲜明,内容宏富,理论性强。
目录
序
一 前氏族社会(原始群)
**章 中国人种的起源与历史的序幕
**节 开天辟地的时代
第二节 "北京人"的出现
第三节 中国的伊甸乐园
第四节 新的人种之外来
第二章 前氏族社会的经济构造
**节 早期旧石器文化与原始采集经济——有巢氏时代
第二节 中期旧石器文化与采集狩猎经济——燧人氏时代
第三节 晚期旧石器文化与采集、狩猎经济之发展——伏羲氏时代
第三章 前氏族社会的生产关系与家族关系
**节 有巢氏时代的原始群与血族群婚
第二节 燧人氏时代的性别、年龄别社会与亚血族群婚
第三节 伏羲氏时代的氏族社会的萌芽与亚血族群婚家族向对偶婚家族之过渡
第四章 前氏族社会的意识诸形态
**节 言语的发生及其形成的过程
第二节 宗教的发源及其原始的形态——万物有灵
第三节 原始的艺术
——卵石彩绘、鹿角雕刻及原始舞蹈
二 氏族社会
第五章 中国人种的分布与氏族社会的形成
**节 世界的新面貌与中国历史的新形势
第二节 中国人种的大移动与史前文化的大交流
第六章 氏族社会的经济构造
**节 早期新石器文化与畜牧、种植的发明
——神农、黄帝时代
第二节 中期新石器文化与畜牧、种植经济的发展
——尧、舜、禹时代
第三节 晚期新石器文化与田野农业之出现——夏代
第七章 氏族社会的家族关系与社会组织
**节 对偶婚家族与族外婚
第二节 母系氏族社会及其向父系氏族社会之转化
第八章 氏族社会的意识诸形态
**节 氏族社会的宗教
——图腾主义的信仰、咒术与祖先崇拜
……
三 古代社会(奴隶社会)
四初期封建社会
第二编 初期封建社会的发展及其转向
下册:
序
**编 中期封建社会的序幕
**章 秦族的渊源、建国及其历史形势
**节 秦族的渊源与秦代封建专制主义国家的创立
第二节 秦代中国境内各种族的活动
第三节 秦代的世界形势
第二章 秦代社会经济的构造及其转向
**节 土地所有的关系之改变与农业
第二节 生产技术之综合与手工业
第三节 经济制度之划一与商业
第三章 秦朝政权的性质、组织、发展及其灭亡
**节 秦朝政权的性质及其组织
第二节 秦代社会关系的变化
第三节 秦朝政权的发展
第四节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暴动与秦朝的灭亡
第四章 秦代的意识形态及其变化
**节 焚书坑儒与文化思想在血与火之前的大审判
第二节 文字的统一与艺术的大综合
第三节 神的世界之变动与宗教的新发展
第二编 中期封建社会的确立与展开
第五章 西汉王朝的建立及其历史形势
**节 楚汉之争与西汉王朝的建立
第二节 汉族的形成与国内其他各种族的活动
第三节 西汉时期世界的新形势
第四节 西汉与中亚商路的开通
第六章 西汉的社会经济构造
**节 西汉的农业
第二节 西汉的手工业
第三节 西汉的商业都市与国际贸易
第七章 西汉政权的性质、组织、发展及其崩溃
**节 西汉政权的性质及其组织
第二节 西汉政权的发展
第三节 西汉政权的崩溃
第八章 东汉王朝的继起及其历史形势
**节 新市、平林与东汉王朝的建立
第二节 东汉时国内各种族的活动及世界的形势
第三节 东汉与边疆各族及邻国的关系
第九章 东汉的社会经济构造
**节 土地分配与农业生产的向上
第二节 土地兼并、赋税、徭役与农民的赤贫化
第三节 手工业发展与科学的发明
第四节 商业、都市、钱币与国际贸易的再展开
第十章 东汉政权的性质、组织、发展及其崩溃
**节 东汉政权的性质及其组织
第二节 东汉政权的巩固及其在边疆地区统治的加强
第三节 边疆各族的叛变与东汉统治的动摇
第四节 外戚、宦官、党锢之祸与东汉政权的腐烂
第五节 黄巾大暴动与东汉王朝的灭亡
第十一章 两汉时代的意识诸形态
**节 崇儒术黜百家与文化思想的再审判
第二节 儒家哲学的发展
第三节 两汉的科学——农艺、水利、天文、历算、医药、地理与历史学
第四节 两汉的文学——辞赋、歌谣、五言古诗与古乐府歌曲
第五节 两汉的艺术
第六节 两汉的宗教
翦伯赞先生学术年表
翦伯赞对建立中国新史学的贡献
节选
《中国史纲(120年纪念版 套装1-2卷)》: 流浪于内海东南的原始人群,在这一时代,仍然继续向河北平原的北部移徙,他们在易水流域一带恐怕有过长期的占领。今日周口店山顶洞的文化,就是这一时代的人类之所遗。从山顶洞文化遗存中之有海贝的存在看来,这一支原始人群的活动范围至少已扩展到周口店东南二百公里以外之渤海沿岸。这一支走向渤海沿岸之旧石器末期的人群,可能就是后来渤海沿岸新石器文化创造者的祖先,亦即后来商族的祖先。 流浪于内海东北的原始人群,在这一时代,他们沿着黑龙江而东,达到了今日辽东半岛之东北部。他们在后来的发展中,与渤海北岸的原始人群混种,可能就是中国史上所谓东夷的祖先。 流浪于内海西南鄂尔多斯一带的原始人群,到这一时代,也有一个新的迁徙。他们之中有一部分沿黄河而东下,走向山西河南交界处一带,是为后来传说中的东夏之祖先。另一部分,溯黄河而西上,走向甘肃、青海交界处一带,是为后来传说中的西夏之祖先。东夏后来又分化为诸夏而分布于中国之中原,西夏后来又分化为诸羌而分布于中国之西北。所以诸夏与诸羌同为鄂尔多斯的旧石器时代末期之原始人群的后裔,亦即同为传说中的夏族的苗裔。 流浪于内海西岸阿尔泰东麓一带的原始人群,到这一时代,则向西南移徙。他们越过了天山缺口,走向今日新疆之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在今日已成为一片广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但在冰河时代,这里也是一个大内海。这里是天山、昆仑山及帕米尔高原的冰流之所倾注。一直到现在,在这些高山上,还有太古的冰河之存在。斯坦因《西域考古记》对于昆仑山的冰河,曾有如次的叙述。他说:“从事昆仑分水岭下流的大冰川地图,因为气候极为寒冽,岩石分裂的现象,各处都很显著,……从岭上滚下来的大石块,几乎把下面的冰川都阻塞了。这些冰川上覆这种岩层,杂以黑色的冰河石砾,远远看来,有如巨大暗黑的波涛在宽处突然凝化一般。”(向译本,第36-37页)由此可以推想在冰河尚未被阻塞以前,一定有大量的冰块从昆仑山的北坂倾注下来。再加以天山南坂与帕米尔高原东坂所倾注的冰块,这个塔里木盆地当然会变成一个大海。直至现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还常常发现一种岛屿式的台地,比附近风蚀了的荒地为高。同时,在罗布泊洼地中之奇特盐块堆成的海床,更显明地指出这里曾有内海之存在。因为这里四周环有高山,所以这里的内海直至蒙昧时代之末尚未涸竭。由此而知当时的原始人群之徙向这里,并不是由沙漠徙向沙漠,而是由沙漠徙向海边。徙到塔里木盆地的一支原始人群,便是后来新疆一带新石器文化的创造者,亦即有史以后的西域诸种族的祖先。 流浪于内海北岸一带的原始人群,有一部分北徙于贝加尔湖周围,成为今日苏联境内的鞑靼之祖先。还有一部分则始终徘徊于这个荒废了的故乡,是为后来中国史上所谓北狄的祖先。 由于这样一个四方八面的大迁徙,于是北京人的族类便布满了中国的北部,而中国历史活动的范围也就获得了广大的扩张。但是中国历史的出发点,却是蒙古高原,所以我说蒙古高原是中国的伊甸乐园。同时,因为北京人的族类发生于蒙古高原,所以我称这一个系统的人种日蒙古高原系人种。 ……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6.0¥7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4.7¥49.0 -
清朝穿越指南
¥14.4¥45.0 -
人类酷刑简史
¥20.1¥59.0 -
万历十五年
¥16.3¥25.0 -
唐潮: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
¥23.1¥68.0 -
朱元璋传
¥14.0¥39.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1.7¥3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9.7¥38.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9.2¥35.0 -
胡同里的姑奶奶
¥27.8¥78.0 -
至道无餘蕴矣:梁漱溟访谈录
¥24.1¥68.0 -
创造圣经的城市
¥19.7¥58.0 -
中国近代史
¥6.0¥20.0 -
硬核原始人
¥21.0¥65.0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16.0¥45.8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8.9¥29.8 -
中国通史
¥18.5¥45.0 -
消寒图:珍重待春风
¥20.9¥58.0 -
谁是剽窃者: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战争
¥15.8¥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