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我只想去巴黎
读者评分
5分

而我只想去巴黎

旅行既是漂泊又是滋养。对一个城市的怀念或者幻觉,变成了文字之后,那个地方才松开它的怀抱,任我们来去自由。

¥15.4 (2.3折) ?
1星价 ¥23.1
2星价¥23.1 定价¥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3条)
ztw***(二星用户)

装帧很精美,适合打发时间的书,

2024-05-30 17:52:15
0 0
ztw***(二星用户)

内页是油面纸,质感很棒,图文并茂

2024-04-09 23:39:16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81994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6
  • 出版时间:2018-10-01
  • 条形码:9787516819944 ; 978-7-5168-1994-4

本书特色

始终有千百个理由让我再度回到巴黎,一如张朴在这里向大家呈现的属于他心中的巴黎,无数的初衷成就了游牧生涯中永恒的爱。 ——漫画家、作家、主持人 欧阳应霁 旅行既是漂泊又是滋养。对一个城市的怀念或者幻觉,变成了文字之后,那个地方才松开它的怀抱,任我们来去自由。 ——专栏作家、媒体人、策展人 翟頔

内容简介

  ★蒙帕纳斯墓地里拥吻的情侣 / 地铁里阅读小说的女子 / 在雨中悠闲走路的巴黎女人 / 艺术展上专心孵蛋的艺术家 / 在卢森堡公园写生的年轻人 / 街角光怪陆离的动物标本店/拒绝使用电脑的古老咖啡馆 / 在夕阳之下偶遇的红衣少年 / 街角橱窗与海明威温柔相遇 / 可可·香奈儿的丽兹住一晚 / 吃一口饱含爱情之味的甜品……
  在巴黎,文艺气息总是这样不期而遇,街头巷尾总是暗藏着惊喜。
  沿着售卖CD的街道散步,一不小心就闯入巴黎的秘境。
  而巴黎处处是惊喜,处处是秘境。
  ★《孤独要趁好时光》《香港的前后时光》之后畅销书作家 张朴 十年间 反反复复进出巴黎 探索隐秘与感性的巴黎 书写在巴黎生活的种种
  欧阳应霁、翟頔、乌云装扮者 作序推荐,全彩四色印刷。
  ★巴黎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二十几岁的男孩爱上了比他年纪大的女人。
  ——英国艺术评论家约翰·伯格(John Berger)
  在巴黎,我们的生活就是一场假面舞会。
  ——法国剧作家、小说家加斯东·勒鲁(Gaston Louis)
  巴黎就像是一场研讨会,你会在这里学习到所有人生所需要的课程 。
  ——美国作家詹姆斯·瑟伯(James Thurber)
  始终有千百个理由让我再度回到巴黎,一如张朴在这本书向大家呈现的属于他心中的巴黎。
  ——漫画家、作家 欧阳应霁
  他还是10 年前那个文学青年,那个在报社吵闹的大办公室里,默默坐着的独特的小朴。旅行既是漂泊又是滋养。对一个城市的怀念或者幻觉,变成文字之后,那个地方才松开它的怀抱,任我们来去自由。
  ——专栏作家 翟頔
  广泛的阅读,也让他在进行阐述时,为读者提供一种广阔的视野。而提供视野,大概是旅行作家的任务。
  ——作家、媒体人 乌云装扮者

目录

préface 序言
初恋巴黎 |欧阳应霁|
前途、阅读、转身,一切都是慢的 |翟頔|
旅行作家的终极任务 |乌云装扮者|
谢谢,巴黎 |张朴|
épisode 1 爱恨交加在巴黎
巴黎,你友好吗
地铁中的猎物
一座天生就适合下雨的城市
像特吕弗一般凝视蒙马特
墓园情话
épisode 2 巴黎的微小表情
夜以继日的散步时光
永不落幕的是我们漂泊的心
阅读是一种文化
七情六欲之巴黎电影院
在巴黎的伍迪?艾伦
未有停歇的怪兽
巴黎的运河
épisode 3 一千个去巴黎的理由
和暖的巴黎巴士
一杯毫不巴黎的柠檬红茶
巴黎女人为什么喜欢穿黑色
有一种时髦叫“巴黎左岸”
épisode 4 并非米其林的巴黎
甜品如你,大胃王路易十四
可可?香奈儿为什么情迷巴黎丽兹
达利:一幅画,一部电影,一家酒店
被王子嫌弃的巴黎铁塔
住进干邑区的私人城堡
Fiction 小说
巴黎的bobo
展开全部

节选

一年四季,巴黎的时尚主色调似乎都和黑色沾边。对于那些从未造访花都巴黎的旅人来讲,对巴黎女人的想象,可能始终是她们*懂展露时髦与禀赋多姿的外貌,或者如一些巴黎电影所描述的那样,被塑造的巴黎女性,她们积极主动展示搭配、魅力与一种变化多端的能力,可是现实的情况又如何呢?
  首先,现实中的巴黎女人,是很喜欢穿黑色的衣服与鞋子(灰色则是仅次于黑色,备受巴黎女性欢迎的着装色泽),以至于到了痴迷的地步,随处可见的黑色穿着让整座城市呈现了低沉、阴暗、单一的态度。在这里,我们讨论的巴黎,应该是大巴黎地区,所讨论的巴黎女人是那些收入殷实,受过良好教育,拥有风格与品位的巴黎女人——这往往也符合大多数游客对于巴黎所抱有的一种幻想。无数人来巴黎寻找浪漫和时尚,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
  巴黎女人为什么热衷于穿黑色?英国作家皮乌?玛丽?伊特维尔在她的《偏见法国》一书中为我们解释了这种“偏执”,一切都因为在法国大革命前夕,从皇宫到贵族阶层形成的法国上流社会的“良好礼仪(Savior-vivire)”中的“谨慎低调”作风在“作怪”。根据伊特维尔的分析,法国人一直是泛欧洲民意调查中*喜欢宣称“平日作风”的民族,“无须过度受瞩目”——19世纪,法国高级资产阶级开始对这种生活做派执迷,甚至到了狂热不已的地步,加之法国大革命的“清洗”残杀运动不断,让拥有贵族血统的女人们更加谨慎。她们“深恐受到革命后期财富税的横征暴敛;加之身上佩戴着首饰,哪怕只是一颗蒙尘的珠宝,都可能遭人怀疑在法属海外免税领地拥有不可告人的金山银矿”。也许因为如此,大革命后的法国社会,那些招摇过市的艳丽色彩与行为乖张,有别于大众的审美,和鼓吹奢靡的生活方式画上等号。因此,选择黑色和灰色才是*为稳妥的。为了降低粗俗与新贵的罪恶感,或者谨慎严格地避免被社会印上暴发户的符号,伊特维尔总结说:“多数法国布尔乔亚女人的衣柜——有的是书柜——至少都收藏了‘灰色’(格雷)的五十道阴影。”
  回想路易时代的骄纵繁复,华丽洛可可风格的皇朝审美,凡尔赛宫殿的金碧辉煌,都是法国历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被送上断头台的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生前她不断出入各种酒宴、歌剧院。她沉湎于享乐的生活,曾经雇用了一位全法国知名的服装设计师为自己打造各种服饰,并且对型号超长的发饰十分痴迷,她会花好几个小时堆砌头发,一直堆到很高,然后还精心地用水果、羽毛、珠宝和小雕像装饰它们,这一切仿佛概括了她全部的空虚生活。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恰当地总结了她的一生:“在逍遥自在的人中,她是*逍遥自在的;在挥霍无度的人中,她是*挥霍无度的;在香艳风流和卖弄风情的女人中,她是*风流、*有意卖俏的。”
  在著名女导演索菲亚?科波拉(Sofia Coppola)拍摄的电影《绝代艳后》中,故意说着一口美国英语的“安托瓦内特”皇后(克尔斯滕?邓斯特饰)像是一个摇滚巨星,呈现着华丽的审美,享受着世间*孤傲的奢华内心。所有的奢华与不断叠加的华贵,都在历次法国大革命中被彻底“清算”了,如今只能在凡尔赛皇宫中再度幻想这种妖冶艳丽的姿态——但它绝非属于大众,当历史的洪流退潮,法国资产阶级女性似乎以圆滑内敛作为一种着装打扮的基础,黑色真正是可以收纳一切心思、又非常典雅高级的色泽,在巴黎女性看来,它是天然的保护色。
  在巴黎,我亲身领略了“巴黎黑”的各种高级暗语。比如,以巴黎为根基的著名设计师都青睐黑色;高级时装屋里的等级森严和职业素养,被黑色悉心打扮,让在此工作的核心人物拥有切身的权力和可以被无限放大的自我。前者的标准映照是伊夫?圣?洛朗的黑色女性“吸烟装(Le Smoking)”,后者可参考纪录片《迪奥与我》(Dior and I),设计师拉夫?西蒙(Raf? Simons)履新就职迪奥时装屋的场面,真是越“黑”越犀利。
  黑色不仅代表了一种法国式的现代简约感,极简主义的审美风格在当代法国社会一直是被积极倡导的,还暗暗符合巴黎布尔乔亚一族的叛逆心态,他们早年期望通过单一色调反抗社会桎梏与滥用色调而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与审美疲劳。到了后来,巴黎波波族(BoBo)兴起,他们比布尔乔亚一族还要激进,选择精简自持的生活方式,但内心又反感布尔乔亚式的过度精细,他们更喜欢做旧的物件,保持传统与爱好古着。在政治意图上,更是反对法国主流社会的各种羁绊与不公允。黑色似乎就是一种宣言,非常准确,非常简单,亦非常有力。从巴黎现当代的各种文艺风潮中渐次响亮的布尔乔亚和巴黎波波族的口号中,黑色作为用于打扮的色泽被不断演绎,成为精简、时髦、典雅、环保的一种色泽,它甚至成为上流社会的一种可以玩味的时髦颜色,被奉为经典。
  对于生活在西班牙和意大利的人来讲,此种“巴黎黑”可能真的非常无趣,显得过于严谨。所以,此时此刻大可放弃对于巴黎浪漫与洒脱,甚至是法国人不理性的陈旧看法。在巴黎上流社会,或者布尔乔亚女性的衣橱中被奉为圭臬的黑色才是不倒的神话,它从岁月和历史中走来,带有文化和政治双重意图,是可遇不可求的一次自我欣赏,倒也给予巴黎女人更多时尚搭配的发挥空间和能力。因为如若只有黑色可以大面积于身体上展示,那么,在搭配、剪裁与整体造型上,则更加考验巴黎女人的时髦态度和品位。时髦的巴黎女人往往不费吹灰之力,即可令黑色发挥巨大的诱惑作用,这已成为一则美谈。如若不是在巴黎生活数年,此种打扮心得很难被游客琢磨透。至于东施效颦,去模仿巴黎女人的黑色印记,也往往会落得吃力不讨好的下场。看来,一切的装扮都必须和这座城市息息相关,方能相得益彰。
  也许,正因为黑色的单调乏味,让巴黎女人更专注品位、品格与整体的魅力塑造。放弃了花哨颜色和繁复的审美负担,反而更为看重灵魂层面和内心的共鸣。不羁洒脱与积极自我,成为自我体系的魅力综合体,似乎是巴黎女人在热爱穿黑色之外的一种精神信条。在巴黎的上流社会,隐秘传承的“Savior-vivire”即良好礼仪——直接翻译就是要知道如何去生活,其核心基础除了我们以上讨论的谨慎低调的打扮,还有体面的外表,端正的行为举止。所以,在巴黎,拥有良好教育和社会地位的女性,大都保持良好体型,注意饮食的搭配,在一派黑色时装的统领下,收放自如,年龄没有把她们吞噬,反而老而迷醉,如陈酿的红酒,香醇不已。
  著名时尚设计师可可?香奈儿的名言:“没有人年过四十还能青春永驻,但无论芳龄几许都可令人无法抗拒。”也是在巴黎,我觉得这里是“熟女”的天堂,脸上多一道皱纹和手中多一本书籍一样,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点石成金的时尚术语,就是如巴黎一样,需要时光、年龄、经历和灵魂作为陪衬。现任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的夫人布丽吉特?马克龙已年过60岁,却依然可以轻松驾驭她热爱的法国国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对于这位不怎么穿黑色的法国**夫人来讲,年龄是她*强大的武器。
  一位居住在法国邻邦比利时弗兰德斯区的朋友造访巴黎,对于喜欢色彩斑斓的弗兰德斯区来讲,波西米亚式的色彩选择也许只是个人风格的一种而已,但在巴黎未必是主流审美。我认为,现代巴黎其实已经有趣很多,新兴年轻阶层被全球化浪潮席卷,对于黑色未必全盘接纳,但从巴黎女人喜欢穿黑色这种下意识的选择来窥视巴黎,不啻为一次澄清幻想、树立理性与思辨意味的行为。
  我喜欢巴黎的原因正因为以上的这些“怪”趣味。即便是身穿黑色,道貌岸然的巴黎中产阶级也会呈现一种内心守旧与外表目空一切的清高态度,实在是有趣又太巴黎的一种特色了。然而,喜欢黑色的巴黎女子,她们虽然在巴黎驻扎,但只要存在于不同的巴黎区域,也会散发迥异的文化内涵和品格,比如下一章我们要说到的“巴黎左岸”,那反而是这几年我关注较多的巴黎时髦风格的另一个侧影。
  ……

作者简介

  张朴,旅行、城市文化作家。挪威奥斯陆大学媒体学硕士,曾在英国BBC中文部、美国驻华使馆工作,前媒体人,游历世界各国,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同时也是一位生活方式博主。喜欢电影、文字,探寻城市文化的同时传递更为时髦的生活方式。
  已出版:《孤独要趁好时光》《香港的前后时光》《仿佛,一场告别》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