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1019124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98
- 出版时间:2018-11-01
- 条形码:9787010191249 ; 978-7-01-019124-9
本书特色
庞雪晨著的《郭嵩焘与近代西方天文学》由中西方科技交流史视角出发,剖析郭嵩焘驻英法期间接触的近代西方天文学,爬梳其中有关近代西方天文学的重要知识,如天文仪器、宇宙图景、光谱实验、天象观测等,在中西两种社会文化中比较分析其思想观念,探讨西方科技作用传统知识体系时发生的思想冲突、接纳与意义,再以他四记海王星为例纵览其对西方天文学的认识变化,*后综论他对晚清天文算学教育兴起的倡导与影响。书稿从文化碰撞、知识互译角度对郭嵩焘层层解读和重新呈现,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开拓性和可读性。
内容简介
书稿由中西方科技交流史视角出发,剖析郭嵩焘驻英法期间接触的近代西方天文学,爬梳其中有关近代西方天文学的重要知识,如天文仪器、宇宙图景、光谱实验、天象观测等,在中西两种社会文化中比较分析其思想观念,探讨西方科技作用传统知识体系时发生的思想冲突、接纳与意义,再以他四记海王星为例纵览其对西方天文学的认识变化,很后综论他对晚清天文算学教育兴起的倡导与影响。书稿从文化碰撞、知识互译角度对郭嵩焘层层解读和重新呈现,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开拓性和可读性。
目录
一、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者
二、科技史视域下的研究意义
三、百年来郭嵩焘研究现状
四、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
**章 郭嵩焘使欧之时的时代背景
**节 从中西方互通走向文化冲突
第二节 马戛尔尼使华团的科学任务
第三节 岩仓使节团与华人乘槎海外
第四节 同是观者的马嘉理与郭嵩焘
第二章 天文仪器——中西认识并行不悖
**节 西方文艺复兴与明清天文仪器
第二节 郭嵩焘观19世纪英法天文台
第三节 体悟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特征
第四节 观西器时客观持中的认知方式
第三章 宇宙图景——具象体验下的转变
**节 郭嵩焘对地月物理性征的初识
第二节 对地月维系“力”的认识
第三节 亲历火卫发现寻测“火神星”
第四节 郭嵩焘传统宇宙观念的转变
第四章 光谱实验——传统思维方式裹挟
**节 论述化学成分的光谱学分析方法
第二节 对光谱学分析方法的逐步了解
第三节 无从质测的“气”论光学思想
第四节 郭嵩焘观光谱实验带来的例证
第五章 金星凌日——天象盛宴在中西方
**节 郭嵩焘与1874年的金星凌曰
第二节 1874年金星凌日的中国报道
第三节 中西学界大相径庭的观测态度
第四节 科学声誉竞争与道光下诏修省
第六章 自我修正-一郭嵩焘四记海王星
**节 郭嵩焘天文学认识态度的渐变
第二节 出使中郭嵩焘以史论西方实学
第三节 郭嵩焘四记海王星发现及舛误
第四节 截取个别知识片段与视角转移
第七章 天文教育——讲求征实致用之学
**节 主张京同文馆开天文学算学科
第二节 筹设湘水校经堂天文学算学科
第三节 从倡导天文学算学来观其教育思想
第四节 退归忧学校,以望塑人心、立国本
第八章 循环进化——传统自然观再阐释
**节 郭嵩焘对世界生灭变化的构想
第二节 承王夫之易理思想的哲学思辨
第三节 始于人禽之别的社会演化路径
第四节 承前启后的科学“退化”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主要外国人名对照表
后记
作者简介
庞雪晨,北京人,理学博士,任教于新乡医学院,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外科学交流史研究。先后在《自然科学史研究》《中国科技史杂志》《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5.0¥39.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见字如面
¥23.4¥4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2.8¥28.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17.0¥2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4.3¥68.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到山中去
¥9.1¥30.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4¥49.8 -
人生非若春日蔷薇
¥16.2¥46.0 -
瓦尔登湖
¥11.1¥39.0 -
西南联大古文课
¥16.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