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二战梦魔-美国记者亚洲战场亡录

二战梦魔-美国记者亚洲战场亡录

1星价 ¥39.6 (6.0折)
2星价¥39.6 定价¥66.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33414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24
  • 出版时间:2019-01-01
  • 条形码:9787513334143 ; 978-7-5133-3414-3

本书特色

  1、本书主人公是《时代周刊》太平洋战区记者,他记录了南京大*杀,曾躲在战时重庆的防空洞中,也目睹了国名党政府的腐败。   2、记录了传主从中国到菲律宾,跌宕起伏的逃亡经历,百死一生的爱情传奇   3、作为记者,本书主人公与麦克萨瑟、宋美龄等高层关系密切,他的婚礼宋美龄亲送贺礼,他的葬礼麦克阿瑟亲赴吊唁。   4、私家珍藏战时中国照片曝光。

内容简介

  斯坦福大学毕业的梅尔,曾作为交换生在岭南大学学习,深入了解了中国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现状,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作为战地记者奔赴太平洋战场,他的爱人安娜丽曾是著名编剧,厌倦了虚浮不实的好莱坞后,也奔赴战争一线。二人在中国时与国民党高层关系密切,发表了很多反对日军侵略的文章,一旦被日军抓捕,势必被关进集中营,甚至面对死亡的威胁。当日军入侵菲律宾,意图侵吞整个亚洲时,逃亡之旅就此展开……   著名记者比尔˙勒什,通过梅尔的私人书信、深入的历史调查、大量的采访,真实再现了夫妻二人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以及惊险刺激的传奇经历,呈现了一对美国记者对中国的热爱以及对彼此的爱恋。书中有亲历战时中国的深度描写,不顾安危献身报道的无所畏惧,在重重炮火之下悄然绽放的永恒真爱……

目录

序言:殊死一搏定生死 上篇 **章 火上浇油不可为 第二章 内心骚动无休止 第三章 中国之声 第四章 海防事件 中 篇 第五章 好莱坞真实往事 第六章 “我会小心的 第七章 “除了扭曲的钢筋以外一无所有 第八章 他在书桌上打字,我就在梳妆台上打字 第九章 声名狼藉 下篇 第十章 步入黑暗中 第十一章 暗度陈仓 第十二章 “好得令人难以置信 第十三章 新闻界的战士 后记 致谢
展开全部

节选

  序言:殊死一搏定生死   在洛杉矶的一间客厅里,一位年近80岁的老妇人正娓娓道来。她背朝窗户,坐在沙发上,身穿一件黑色毛背心,上面绣着一棵圣诞树。手中轻举一杯白葡萄酒,一边讲着,一边挥舞着另一只手。   她就是我的祖母,佩吉˙科尔(PeggyCole),这个在洛杉矶已延续了五代的家族的族长。祖母虽特立独行,但总认为一家人聚在一起,尽享葡萄酒和奶酪的"半醉人间"必不可少。祖母一家虽然被犹太民族几近同化,但她还是觉得圣诞节是聚亲谈乐的美好时刻。   *近,佩吉和她深爱的丈夫卡特卖掉了一处屋舍。活了大半辈子的祖母,遇到过许多奇特而珍贵的物件,然而她几乎把它们都送人了,唯剩下一件准备留给我。   平安夜里,当全家人准备拆礼物时,祖母唤我留意树下那个已经有些风化、四角坚硬的棕色矩形箱子。箱子上有两把金属插销,一个磨损的皮革手柄,这使得整个箱子显得格外大。伴着两声响亮的咔嗒声,我拉开插销、打开箱子,里面的气息扑面而来,我闻到了书橱后排的角落的味道;闻到了军用小提箱的味道;闻到了历史的气息;闻到了奇遇的味道。   一台小巧雅致的打字机静卧其中,四排圆润的米色按键在低调的黑金骨架上各自排开。机身两侧各镶嵌着一枚金树叶。一排排修长的灰色铅字条裸露在凹槽处。机身前倾,一行金色字母"C-O-R-O-N-A"赫然列于正中央,宛如美人颈上一条曼妙的项链。   祖母告诉我,这台1930年制造的科罗娜-4打字机是她表兄的遗物。据祖母说,她的表兄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太平洋地区报纸、杂志和电台的通讯记者,在此之前,他作为交换生住在中国。祖母知道我一直渴望成为一名记者,她觉得我是整个家族里*能懂得这台打字机的人。   我顿时惊呆了,说实话,我从未听说过祖母的这位表兄,对他一生的奇遇和浪漫也浑然不晓。他的名字叫梅尔威尔˙雅各布,人们都叫他梅尔。我一直以来成为驻外记者的梦想,他竟然早已实现,这大大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必须一探究竟。   据说,梅尔买下这台打字机的时候,和那年圣诞节时的我一般大。那次圣诞节后不到一年,我有幸成为沿海商业杂志的记者,和梅尔的工作一样令人兴奋。梅尔一生致力于让后来人认识一个大部分美国人并不知晓的遥远国度,他还试图帮助美国人了解一场席卷全球的战争。在外人眼中,梅尔的一生光鲜亮丽,殊不知,他也是在一番徘徊挣扎后才找到自己归属一生的事业。   那次圣诞节后不久,我开始经常拜访祖母。每次登门,在品尝过美味的葡萄酒和奶酪后,祖母总会拿出一个*近搬家时重新找回的银色盒子,盒子里装的都是马尼拉文件夹。这些文件夹或题为"蒋夫人""滇缅公路",或写着"菲律宾剪报"。因为时间久了,6本棕色影集已经有些粘连,但里面的照片倒是用玻璃纸保护得很好,照片里有丛林间互相递烟的士兵;有穿着牛津衬衫、半卷着袖子站在堆满报纸的桌子前大笑的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还有穿着凉鞋和长袍,坐在损毁过半的房屋前的瓦砾堆上的中国男子。   衣橱里有些装有底片和救援组织小册子的信封,还有一个装着16毫米胶卷和褪色墨水标签的饼干盒,浅绿色的硬纸箱盒盖上用黑笔写着"二战信件",里面是一些来自中国战场的打印报告,从法属中南半岛发往美国新闻局局长的电报复印件,以及寄给《时代》杂志的信件。   其中有一份是梅尔发给《时代》杂志新闻编辑大卫˙哈尔伯德(DavidHulburd)电报的复写抄件。信中介绍了马尼拉城火热的除夕夜:道路被封锁,港口塞满船只,这些船要么已被日本飞机炸毁,要么因为装满撤退美军而不堪重负。   "我们现在一艘船都没有了,就算有,日本海军也正在马尼拉湾等着,"梅尔在信中写道,"日本军队火力全开,正从吕宋岛的北部和南部逼近马尼拉,大量的俯冲轰炸机在天上盘旋,巴丹半岛似乎连一周都撑不下去。"   

作者简介

  比尔˙赖瑟,记者。毕业于欧柏林大学、南加州大学安娜堡传播学院、索特纪录片研究学院,现居于俄勒冈州波特兰市。2011年,他曾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研究生院奈特数字媒体中心多媒体融合研究员。《卫报》、《太平洋标准杂志》、AtlasObsucra网站、Gizmodo科技博客、《波特兰月刊》等报刊均刊登过他撰写的文章。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