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思辨的力量: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集:第三辑

- ISBN:978756436488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176页
- 出版时间:2018-10-01
- 条形码:9787564364885 ; 978-7-5643-6488-5
内容简介
《思辨的力量(第三辑):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集》收录了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与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论文以及部分教师关于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思考成果。 《思辨的力量(第三辑):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集》有以下两个鲜明特点: 一是秉持“师生互动”的理念,既收录部分思政课教师的论文,同时也收录博士生和硕士生的论文。书中既有老师对“自然辩证法概论”“中国话语”教学方法的探索,也有学生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在互联网环境中的反思。师生互动,双向交流,引发读者作为第三方的再思考。 二是秉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当下研究生关注程度较高的重大事件的联系和思考。书中既有对异化思想、技术理性等经典理论的讨论,也有对精准扶贫、“一带一路”、共享单车等现实问题的关注。 《思辨的力量(第三辑):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集》的出版,希望对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和实效性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录
消费异化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隐性批判维度
异化与活力:《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社会活力思想
技术理性与“工匠精神”培育之思
正确认识我国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
二、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研究
家风研究的文献综述
浅谈《春秋》决狱的核心原则及其当代意义
三、网络思政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环境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影响及其应对
自媒体时代高校“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蕴含的哲学原理与方法创新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驱动逻辑运思
Logic behind Rise of Research on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四、时政热点
“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体制变革
精准扶贫的理论实践现状与主要挑战分析研究
从中国物流发展看中国道路
五、社会民生
针对“共享单车”停车问题的大众心理分析及行为导向的对策建议
共享单车发展中的伦理问题探析
完善托育服务,托底“幼有所育
社区治理视域中的车位租赁矛盾及其化解之道
——以成都市某小区为例
男女比例失衡相关社会问题分析
知识分子焦虑倾向的诱发与演绎:青年博士生焦虑心理研究
……
六、教学方法
后记
节选
《思辨的力量(第三辑):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集》: 二、《手稿》中的异化理论与社会活力思想 《手稿》的具体内容是极其丰富和深刻的。其中,马克思将异化问题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结合起来,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社会劳动所发生的自我异化现象,论证了克服异化问题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并由此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异化是指“主体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然而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反对主体自身”。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形成受到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异化观的熏陶和影响,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分析异化产生的根源,并将异化与劳动结合起来,指出私有财产是造成异化劳动的根源,又是异化劳动的结果,是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这种相互作用关系必然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异化,是导致压迫、剥削、不平等及阶级斗争的总根源。 **,劳动产品和工人相异化。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而劳动产品是人的劳动的结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劳动产品本应属于劳动者。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劳动产品却与劳动者相对立。“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劳动不再是劳动者本质力量的体现,并且所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反过来成为统治工人的力量。“对对象的占有竟如此表现为异化,以致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对象就越少,而且越受他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由此,马克思的这一系列表述意味着,“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 第二,劳动本身与工人相异化。马克思认为异化不仅表现在劳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产行为中。也就是说,由于劳动产品和个人相异化,生产劳动产品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劳动异化的行为活动。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是人与自然之间能动的、和谐的、互动的共融关系,是一种人的自由自在自觉自愿的内在需要的实现。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劳动使得劳动成为外在于劳动者的东西,并不属于他本质的东西。人在这种异化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劳动不是自愿的,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 第三,人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是有意识的能动的实践活动,是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得以*终表现和确证。但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异化劳动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生产的对象,也就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类生活,即他的现实的、类的对象性,把人对动物所具有的优点变成缺点,因为从人那里夺走了他的无机的身体即自然界。”“异化劳动把自我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类的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由此,人的类本质变成了与人本身相对立、外在的、异己的力量,人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盲目的、强制性的、受支配的、无效的,人变成了丧失类本质的人。 第四,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这是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活动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的必然结果。马克思认为,人对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人对他人的关系才能得到实现。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马克思认为,劳动产品和劳动过程的异化,必然为一些人带来享乐、欢乐,这些人是站在劳动之外的、对劳动生疏的、与劳动格格不入的、统治工人的异己力量,他们是资本家阶级。“通过异化的、外化的劳动,工人生产出一个跟劳动格格不入的、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对这个劳动的关系。工人对劳动的关系,生产出资本家——或者不管人们给劳动的主人起个什么别的名字——对这个劳动的关系。” ……
作者简介
谢瑜,湖南耒阳人,博士,现为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曾获得西南交通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被评为四川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
-
偏见
¥17.8¥56.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4.7¥36.8 -
自卑与超越
¥16.7¥39.8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3.5¥56.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
¥13.7¥39.8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1¥32.0 -
性心理学
¥18.4¥58.0 -
女性生存战争
¥20.8¥6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西方哲学史
¥12.4¥38.0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2.4¥38.0 -
乡土中国-彩色插图版
¥14.9¥39.8 -
怪癖心理学:解读种种怪诞现象背后的心里秘密
¥14.4¥36.0 -
苏联演变与民族问题研究
¥23.5¥48.0 -
理解人性
¥15.6¥39.8 -
精神分析的新方法
¥14.5¥39.8 -
文言浅说
¥8.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