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22217821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14
- 出版时间:2019-01-01
- 条形码:9787222178212 ; 978-7-222-17821-2
本书特色
杨杨的长篇文化散文《大学之光》,以全新的多视觉将我们的目光**到西南联大的传说中,以电影镜头般的穿越速度,呈现并蜕变着不为人知的联大精神的一幕幕故事,并以***的人文教育情怀,将恒久的西南联大与云南边疆的山水图卷,融入了史诗般的镜头,召唤着我们的灵魂。这是一部关干西南联大的新传说,是教育**的伟大“神曲”。
内容简介
本书选择西南联大时期各学科的有名教授、作家、诗人、学者,如罗常培、闻一多、邢公畹、费孝通、张之毅、陶云逵、高华年、马学良、杨立德、孙希磊、杨绍军、潘乃谷、傅懋、袁家骅等,记述他们不同的旅行经历,讲述他们的调查故事,展示他们为人类历史文明留存下来的丰厚价值。他们当年所目睹的人文历史现场和自然风光,以及他们在调查访问中所遭遇的困难、挫败、风险,甚至所付出的牺牲,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阅读的中国故事。
目录
战前的彩云之南
古道上的阳光
滇越铁路上的奇异之旅
走进抗战初期的“安乐之乡”
第二章 一座大学与一座边城的关系
世界上“*美”的校舍
战火中的“文化之都”
宛若大海中宁静的“知识小岛”
见证昆明的“慢生活”
中国大学史上的一个“惊叹号”
第三章 行走在云南深处
费孝通:在云南乡村的伟大发现
袁家骅:阿细人的“诗生活”
沈从文:玉龙雪山的“虹桥”
陶云逵:从滇西北至滇东南的“山之魂”
姚荷生:一条虚构的铁路
黎国彬:独闯“夷”区
邢公畹:红河之月分外明
曾昭抡:一个沉迷在边疆“路”上的人
吴征镒:关于云南的“植物诗”
第四章 闪烁在高原上的“大学之光”
从昆明至边城磨黑的一路“星火”
点燃手中的火把
面对西山龙门唱出“人的高歌”
南盘江畔的“乌金”
“三绝碑”上的“文字之光”
节选
《大学之光:行走在云南深处的西南联大》: 无论从世界东西方的角度,还是中国南与北的位置来看,长沙临时大学选择了向“彩云之南”转移,就暗示或预示着这种选择的现实性与浪漫性,但却被历史证明是“英明之举”。 在我的想象中,那些选择了云南的师生们,一定会顾名思义,紧紧抓住这个“无比诗意的名字”而展开联想,他们遐思无限,浮想联翩,一切都因为云南的偏远而似乎与世隔绝,也因云南的“与世隔绝”而显得缥缈神奇,令人神往。 也许,云南在历史上能闻名天下,就是这种独特的“云”在其中发挥了无比的作用。我们从史书上知道,当其他省市的人用山河之方位或民族之别称来作为自己的省名、市名的时候,云南却因出现在天空的这种看得见的“云”而得名。《滇略》上说“汉武时,彩云见白崖,县在其南。故名云南”。《云南通志》也说“元狩间,彩云见南中,云南名始此”。 回到现实,彩云依然在缓慢地飘动着,在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之前,这座城邦的儿孙们、栖息者们,正在昆明翠湖、大观楼、西山、南屏街、文化巷、尚义街、钱局街、潘家湾……带着他们特定时代的特征、隐私或秘密,津津有味地散步、烤太阳、吃茶、恋爱、小吃、做梦……他们把自己的“思想”长时间地停滞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物品、每一个细节上,所以他们能不焦不躁地对待一切,每一天都显得很质朴、很天真、很静默、很平常、很缓慢、很慵懒,但他们的生命却因此饱满起来。我们也因此看到了他们的真正的表情、姿态、脾性、风格、观念和智慧,人们身上那些焦躁不安的东西也会被他们有力的“历史”冲走一些。我想,在相对闭塞的环境里,昆明人比外省人更自恋,也更自信,他们心中一定时常涌起对云南更赤忱更深厚的爱。 日本侵华战争的到来,云南的幻想气质和“与世隔绝”的特性,就让它成为战乱中一个罕见东方宁静古城,也成了中国南方“世外桃源”一样的抗战中的“大后方”。 只要翻阅中南半岛地图就可发现,由于云南所处的特殊位置,虽然偏居中国西南,但在地缘上是西方与东方的“*后”一个接触点,也是东方与西方“*早”的一个碰撞点。在这个点上的昆明城从古至今都是一个交通枢纽,是许多条古驿道和茶马古道的交汇口,向东可通向贵阳和南宁,向北可通向成都和重庆,向南可抵达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向西可到达缅甸、印度等国。可以说,云南是通往东南亚、南亚等国家的“西便门”。 历史是一种*奇妙的东西,不仅具有无穷的力量,也会创造无穷的机缘。在长沙临时大学选择昆明的28年前,历史就为昆明这座古老的城池“无奈”地画了一条线——滇越铁路。那时,随着这条中国早期国际铁路的开通,从云南昆明到越南海防的入海口,恍然于1910年3月打通了。从此闭塞的云南开始面向世界,从此云南的许多村寨和城镇都发生了种种魔变,那些原先看不到也想象不到的事物,猝然而至,让人惊讶、慌张、狂喜、气愤、哭泣,不知如何是好?昆明也似乎在一夜之间,从一座悠闲无比的边地古城,骤然实现了自己的“近代化”。可以说,这个城市几乎是被一种近乎侵略的外来文明和野蛮力量,猛然推向云南早期工业文明的前沿。 滇越铁路通车后,云南人要到中原内地从此不再往东北方向走“五尺道”、翻越天险般的乌蒙山,而向南乘火车沿“滇越铁路,,经河口出国,到越南海防经香港到上海后,再改乘京沪铁路火车到北京,全部行程只需11天。 在滇越铁路没开通之前,昆明未免显得封闭、陈腐、压抑、老气横秋,又自以为是。当南边的这道“西便门”被打开之后,来自外部的种种力量,一路呼啸北上,迅速改变着这座古老的高原城邦的一切。*明显的变化是昆明迎来了各种商机,居民由此增多了,商业也随之兴盛起来。一批与商业的繁荣相关联的钱庄、牙行、会馆和戏院也不断出现了。在整个昆明市场上“欧美世界之舶来品,无不纷至沓来,炫耀夺目,陈列于市”。中外客商争先恐后地涌进昆明,开商号,设货栈,可谓“异域货物,充斥阛阓”。昆明的城市面貌也在随之“魔变”,新型建筑材料如红毛泥(水泥)、玻璃和钢筋的从铁路上大量涌进,让许多昆明人家“风气大开,屋宇多取西式”。在塘子巷、巡津街、金碧路、正义路、华山西路一带,出现了许多法式建筑或中西合璧的洋房,形成了几条以西式建筑为主的新街道。人们的生活也开始变得“崇洋”和“时尚”起来,汽车、自行车、人力车逐渐取代了马车和轿子。有些人出入于西式餐厅和咖啡馆,“有些富有者甚至衣必革履呢羽(呢羽,泛指毛织品与丝织品,清中叶以后多指自国外输入者)西服,吃必西餐洋酒,住必西式洋楼,用必舶来品,以显其富贵和新派”。当时德国《西门子》杂志也利用他们国家“一些卓越的知识分子和有关方面敢于开拓的人士”来评论昆明,说“在这个国家偏僻的内地,在那个远离世界潮流与西方文化隔绝的地方,也已有人将西方技术成就移植到自己的土地上。” 在这样一个越来越“近代化”的高原地区,在中国其他省市还依然保持和迷恋着自己的“速度”时,滇南各地却神奇般地接受了各种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新生事物”。 这一切,也许就是长沙临时大学选择昆明的“现实性”,那些学贯中西的教授们,来到这样一个偏远的“世界里”,等待他们的是各种不熟悉的“新生活”和“新知识”,这将让他们获得更深刻的感悟和更深厚的学术领地。当然,也有他们所熟悉的一面,那就是“西风东进”之“风”,在这里也可沐浴几分。 ……
作者简介
杨杨,云南通海县人,玉溪市作家协会副。已出版短篇小说集《混沌的夏天》,中篇小说集《巫蛊之家》,长篇小说《雕天下》,长篇纪实文学《通海大地震》,长篇散文《小脚舞蹈》《摇晃的灵魂》《昆明往事》《通海秀山》等。作品散见于《花城》《作家》《大家》《北京文学》《美文》等内外文学杂志。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15.6¥52.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7.5¥49.8 -
西南联大文学课
¥20.9¥58.0 -
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八品)
¥22.6¥58.0 -
她们
¥16.8¥46.8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6.5¥55.0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17.5¥49.8 -
战争与和平(上下)
¥23.4¥78.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2¥29.8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41.5¥68.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15.9¥49.8 -
这辈子 :1920-2020外婆回忆录
¥15.8¥45.0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文通版)
¥13.0¥42.0 -
平平仄仄平平仄
¥24.3¥68.0 -
山月记
¥14.8¥39.0 -
我生命中的那些人物
¥6.0¥20.0 -
茶,汤和好天气
¥7.6¥28.0 -
花.猫.幽默家:老舍散文经典全集
¥13.5¥45.0 -
通往天竺之路
¥17.4¥58.0 -
林徽因讲建筑
¥8.7¥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