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价值观的演变与实践研究

包邮生态价值观的演变与实践研究

1星价 ¥42.7 (5.0折)
2星价¥42.7 定价¥8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736482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28开
  • 页数:256
  • 出版时间:2019-01-01
  • 条形码:9787511736482 ; 978-7-5117-3648-2

本书特色

本专著利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归纳、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了生态价值观的基本范畴,系统归纳了其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时期演化规律及对人类行为的作用。探讨了生态环境危机的本质原因,阐释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中所遵循的认知规律,探索了改变生态价值观的方向和途径。本专著利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归纳、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了生态价值观的基本范畴,系统归纳了其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时期演化规律及对人类行为的作用。探讨了生态环境危机的本质原因,阐释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中所遵循的认知规律,探索了改变生态价值观的方向和途径。

内容简介

本专著利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归纳、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了生态价值观的基本范畴,系统归纳了其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时期演化规律及对人类行为的作用。探讨了生态环境危机的本质原因,阐释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中所遵循的认知规律,探索了改变生态价值观的方向和途径。本专著利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归纳、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了生态价值观的基本范畴,系统归纳了其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时期演化规律及对人类行为的作用。探讨了生态环境危机的本质原因,阐释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中所遵循的认知规律,探索了改变生态价值观的方向和途径。

目录

目录生态价值观的演变与实践研究**章绪论 **节生态价值观 一、生态文明的“意识形态” 二、生态价值观的作用 三、生态价值观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生态价值观研究的理论支撑 一、学科理论与借鉴 二、相关研究与借鉴 第三节本书的框架结构与核心观点 一、研究方法与逻辑框架 二、核心观点 第二章生态价值观的形成与演变 **节价值观与生态价值观 一、价值的基本内涵与分类 二、价值的本质 三、价值的有效域与产生过程 四、价值观 五、生态价值观的内涵与特性 第二节生态价值观的演变 一、原始文明时期的生态价值观 二、农业文明时期的生态价值观 三、工业文明时期的生态价值观 第三节传统生态价值观的变革要求 一、传统生态价值观导致的矛盾性 二、传统生态价值观变革的时代要求 第三章生态价值观与生态危机 **节传统生态价值观的缺陷 一、生态系统的资源属性 二、忽视生态约束的经济理念 第二节行为能力增长与自然承受能力 一、行为能力增长 二、消费规模扩大 第三节人口增长与生态承载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二、人口增长的生态压力 第四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 一、资源利用广泛性与资源环境压力 二、资源开发规模扩大与资源环境压力 第五节制度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一、行为的惯性 二、制度变革的滞后性 三、生产方式转变的代价 第六节局部利益与生态系统整体性冲突 一、整体性的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的局域性 二、局部与整体利益协调和冲突 三、局域观念主导下的问题 第四章生态价值观的文明转向 **节生态文明转向时代性 一、征服自然转向和谐共生 二、追求物质增长转向可持续发展 三、过度消费转向俭约消费 四、被动保护转向双重约束 第二节现代生态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一、整体性的认识论 二、关联性的系统论 三、经济上的循环论 四、资源利用的俭约论 五、关系维系的协调论 第三节现代生态价值观的行为准则 一、理性回归适应自然的主线 二、采取适度的规模与技术改造和利用自然 三、以适当行为方式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以适量的标准规范人类的消费行为 五、遵循自然规律适时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五章生态价值观与生态型经济 **节经济行为的生态价值观 一、生态经济体现的价值观 二、生态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差别 三、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 四、生态指向性经济类型的异同 第二节发展生态经济的障碍与矛盾冲突 一、思想观念的障碍与冲突 二、经济领域的障碍与冲突 三、社会领域的障碍与冲突 第三节生态经济的行动方向 一、开发清洁能源 二、推进清洁生产 三、发展生态产业 四、倡导绿色消费 第六章生态价值观与环境法制 **节生态价值观与环境法制建设 一、生态伦理与环境法制建设的关系 二、生态价值观对环境法制建设的作用 第二节环境立法价值取向的演变 一、人类中心主义立法价值取向 二、自然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立法价值取向 三、环境立法的现代生态价值观转向 第三节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价值取向 一、环境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二、现代环境法制建设的价值取向 第四节我国森林法中的生态价值观透视 一、森林法演进中生态理念的体现 二、现行森林法中生态价值理念的体现 三、未来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价值取向 第七章生态价值观与环境教育 **节环境教育的意义与目标 一、环境教育的基本内容与目标 二、环境教育对塑造生态价值观的作用 第二节国内外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国际环境教育的实践 二、国内环境教育发展历程 第三节环境教育的重点方向与平台 一、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现状 二、环境教育的重点方向 三、实施环境教育的基本平台 第八章生态价值观与中国经济发展 **节生态环境意识与经济发展关系 一、计划经济时期生态环境意识与经济发展 二、改革开放时期生态环境意识与经济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下的生态环境意识与经济发展 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 五、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意识转变的特征 第二节经济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挑战 一、发展意识及管理机制上的偏差 二、资源需求与供给 三、经济发展产生的环境压力 四、人口与生态环境 第三节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途径 一、制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战略 二、正确处理节约与开源的相互关系 三、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 四、加强区域污染综合治理 五、增加环保投入 第九章中国绿色发展的时代性与途径 **节生态文明价值导向时代性 一、生态文明价值导向 二、绿色发展的时代性 第二节绿色发展必须破解的突出矛盾 一、绿色发展面临的矛盾 二、破解矛盾的条件与能力 第三节绿色发展的主要战略途径 一、绿色发展的战略方向 二、绿色发展途径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戴秀丽,女,1962年出生,博士,教授,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负责人。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教学与研究。近年主编著作教材8部,著作《当代中国林农法律意识研究》,教材《旅游政策法规》、《经济法》、《经济法概论》等。近年发表论文40多篇。主持“北京居民环境法律意识研究”、“全国林业‘七五’普法规划研究”、“沙漠生态文化研究”等国jia级、省部级课题10多项。获得省部级奖6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