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界游走:石鸥教育学研究论文集/燕京学者文库

边界游走:石鸥教育学研究论文集/燕京学者文库

1星价 ¥34.8 (4.3折)
2星价¥34.0 定价¥81.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20161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78
  • 出版时间:2018-09-01
  • 条形码:9787010201610 ; 978-7-01-020161-0

本书特色

《边界游走》辑录了作者在教育学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论文。 作者主张打破教育学内部日益固化的学科分界,主张教育学要积极实现内部的交流与融合,并且与其他学科相结合,采用多种视角展开研究。作者关于素质教育的“三问”主要是对当时研究拘泥于概念和理论发出的,作者希望学界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改革探索的初衷和目标上来,从大的方向上展开服务于素质教育改革的建设性研究。作者对教学的研究定位于教学语言,从语言的发生这一微观过程深入细致的剖析教学,为教学理论开拓出新领域,他还从病理学、网络教学等视角对教学理论作了科学的论述。作者对课程的体验性、选择性、多样性,以及课程实施的目标偏离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研究成果,其课程结构理论、特色课程发展理论和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理论对当今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近几年,作者逐渐将研究转移到教科书上来,不仅出版了众多专著成果,一些论文成果也开启了教科书研究的热潮。 这些研究论文正是作者在学科之间的一次次华丽转身,它体现了作者在学术上勇于自噬的精神,是作者大半生奉献于教育学研究的一次波澜壮阔的学术探索之旅的完美记录,值得广大教育学人参阅。

内容简介

《边界游走》辑录了作者在教育学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论文。 作者主张打破教育学内部日益固化的学科分界,主张教育学要积极实现内部的交流与融合,并且与其他学科相结合,采用多种视角展开研究。作者关于素质教育的“三问”主要是对当时研究拘泥于概念和理论发出的,作者希望学界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改革探索的初衷和目标上来,从大的方向上展开服务于素质教育改革的建设性研究。作者对教学的研究定位于教学语言,从语言的发生这一微观过程深入细致的剖析教学,为教学理论开拓出新领域,他还从病理学、网络教学等视角对教学理论作了科学的论述。作者对课程的体验性、选择性、多样性,以及课程实施的目标偏离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研究成果,其课程结构理论、特色课程发展理论和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理论对当今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近几年,作者逐渐将研究转移到教科书上来,不仅出版了众多专著成果,一些论文成果也开启了教科书研究的热潮。 这些研究论文正是作者在学科之间的一次次华丽转身,它体现了作者在学术上勇于自噬的精神,是作者大半生奉献于教育学研究的一次波澜壮阔的学术探索之旅的完美记录,值得广大教育学人参阅。

目录

自序 1.艰难的发展——被边界困住了的教育学 2.面临考验的教育学边界——关于教育学三分科的理论思考 3.市场经济和“象牙塔”:培养两种人还是一种人 4.从学校批评看学校不能承受之重——兼论教育的责任分担 5.我们从素质教育那里期望什么——素质教育研究之一 6.我们期望什么样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研究之二 7.我们期望素质教育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之三 8.素质教育研究取向的思考 9.教育实验推广中效果递减现象之研究 10.当前教育实验的反思 11.教学过程:飘忽的声音和流动的本质——兼论教学语言 12.试论教师传授教学内容时的失真现象 13.教材建构中的内容失真与教学论基础的动摇 14.试论教学话语与师生理解 15.教学未必都神圣——试论教学病理学的建构 16.新世纪拒斥这样的教学论——主流教学论困境的根源及其走出 17.德育困境中的病理性说服教育及其诊治原则 18.网络教学的潜病理及其对策分析——网络教学三论 19.网络教学中的教师形象与职能转变 20.在过程中体验——从新课程改革关注情感体验价值谈起 21.选择一种课程就是选择一种未来——关于高中多样化、选择性课程结构的几点认识 22.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欧洲三国高中课程改革对我们的启示 23.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契机 24.从课程改革的目标看综合实践活动的独特价值 25.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26.课程改革预期目标偏离的原因与对策 27.课程改革预设目标对目标实现的限定 28.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开发研究 29.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价值 30.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向课程要质量 31.*不该忽视的研究——关于教科书研究的几点思考 32.论教科书的基本特征 33.教科书的空无内容与教师的应对 34.教科书内容的确立与有效教学的风险 35.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呼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科书 36.对清末教科书审定制的历史考察 37.根据地教科书的精神遗产及其现代价值 38.新中国60年中小学教材建设之探析 39.1950年代初期中国大陆教科书统一制度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教训 40.跌宕的百年:现代教科书发展回顾与展望 41.改革开放40年教科书:成就、问题与应对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石鸥,湖南新宁人。198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系,1984年入西南大学,师从著名教学论专家张敷荣教授,获硕士学位,后留学德国。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聘教授。同时兼任国家教材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基础教育教科书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文物研究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实验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国家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目前从事教科书、课程与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出版学术著作、教材40余本,在境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主持各级课题近40项。代表性著作有《中国近现代教科书史》《百年中国教科书图说》《百年中国教科书论》《新中国中小学教科书图文史》《教学别论》《教学病理学》《结构的力量》等。近年来,石鸥教授凭借在教科书研究领域取得的多项开创性成果,相继斩获了“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吴玉章人文社科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等多项大奖,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反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