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地区多民族和谐共生关系研究论文集

包邮西南地区多民族和谐共生关系研究论文集

1星价 ¥14.3 (3.4折)
2星价¥14.3 定价¥4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1126502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87
  • 出版时间:2012-12-01
  • 条形码:9787811265026 ; 978-7-81126-502-6

内容简介

  《西南地区多民族和谐共生关系研究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生存与生命的多元共识:关联性模式再思考(代序)、在逃遁与攀附之间:中国西南苗族身份认同与他者政治、“通道”与贵州明清时期民族关系的建构与反思等。

目录

生存与生命的多元共识:关联性模式再思考(代序)
在逃遁与攀附之间:中国西南苗族身份认同与他者政治
“通道”与贵州明清时期民族关系的建构与反思
论西南地区跨界民族的和平跨居
民族伦理道理与西南多民族和谐共生关系探析
生存策略下的新疆族群关系:以新疆焉耆为个案的讨论
壮族仪式文本中的壮汉关系
博博纳纳似一家——论藏彝走廊中纳系族群与槃木族群的共生关系
湖南维吾尔族村落的族际通婚研究
族群互动中的法律多元与纠纷解决
侗人的食物与性别意象:从日常生活到婚姻交换
盐与诺邓的献祭体系——兼论云南诺邓盐井交换与献祭的关系
朝圣与族性差异——特纳“交融”概念省思
民族服饰与族群认同——以广西苗瑶等族群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共生研究——以四川省阿坝州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
西南地区傩公傩母信仰与传说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康南地区的社会面相暨论军统巴安(塘)组的由来及活动
祖先与神明之间——清代绩溪司马墓讼争的历史民族志
仅隔一日立下的款碑——从从江高增与增冲款碑看侗族联合大款区“定约”的真实记录
夷道旧事再现——《奏谳书》一案摭谈
仲家考论-一兼谈他者书写及中国民族史研究范式的局限
影视人类学的中国文化维度:对西南中国的视觉观照
展开全部

节选

  明清时期突出地表现出:当国家主导的外源性开发尊重当地民族社会主体利益和社会文化传统时,当地民族社会会获得较好的发展,如黔东南和黔中地区的民族社会;当此力量过于强大,遮蔽了当地民族社会主体利益和忽视其社会文化传统时,过度开发便会带来生态灾难和社会文化的坍塌,如黔西北彝族社会;当国家主导开发力量基本外在于较封闭的民族聚居区域时,那里的经济社会文化变迁则缓慢而趋于停滞,如黔西南册亨和贞丰县南部的布依族社会;虽然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曾有一定的开放度,但缺乏国家力量主导的直接开发与能量输入,仅凭自然社会历史过程的变迁,传统民族社会难以获得跃迁式的快速发展,如黔东北的土家族社会。这些历史事实,恰如“历史实验室”,一方面告诉我们今天贵州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性的根源和机理;另一方面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总之,贵州民族关系的形成和民族发展,既是自然历史的产物,更是国家力量深入其中,参与其建构的实践性历史过程的产物。,其以经验事实表征的“客观历史”,可聚焦到中华帝国“建构贵州”的“动力”这一制导性操作中。明清王朝在“贵州”先设屯堡为军事本土化的物质基础,自外引进大批汉族移民为“开发”力量,在内以沿主驿道的“改土归流”政治举措为先导,从而,以军事一组织移民一“改土归流”三力并举的国家行为,主导了日后贵州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格局的形成。这一格局在体制上表现为屯田制主导的汉多夷少社会基础结构;平面垦殖的农耕产业结构;城乡与民族分布同构的二元结构;卫学体系占主导的教育结构和民间宗教为基底的实用宗教体系。由此形成内洽性的“人文区域”。  从“主观历史”的角度看,主要表现为“文明”推进路线及多元文化的互动有一个时空的行进图,即以“通道”为中心轴线的层序性递播及勾连。在此可以看到,中华文明道统核心观念是以“国族”的意向和“民族一国家”的想象来确定边缘与现实认同的。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