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恶臭:1858伦敦酷夏(精装)

包邮大恶臭:1858伦敦酷夏(精装)

1星价 ¥25.5 (3.8折)
2星价¥25.5 定价¥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707916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19-03-01
  • 条形码:9787520707916 ; 978-7-5207-0791-6

本书特色

★1858年的伦敦,遭遇英国历*为炎热的夏天,伦敦两百多万居民的废水都排进了泰晤士河,从而引发“大恶臭”,人们如何呼吸和生活,英国议会采取什么措施?通过了哪些改变人们的生活、影响国家建设的法案?

★狄更斯为什么执意与结婚二十余年的发妻“分居”,事业停滞,名誉扫地,与萨克雷的友情也彻底决裂?

★达尔文在好友华莱士一封来信的“刺激”下,因何匆匆开始写作并提前发表了《物种起源》?

★迪斯累里身为财政大臣,素有华而不实、鲁莽草率、两面三刀的恶名,又是怎样抓住机会成功逆袭,改变了议会、媒体和女王对他的看法?

★从一个具体的年份观察历史,呈现19世纪英国鼎盛时期的全景风貌、渐进改革和文化氛围。

★通过1858年的“大恶臭”事件,人类发展中如何协调工业快速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

★一部了解英国史、伦敦史与英伦文化与的***之书。

内容简介

1858年5-8月,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经历酷夏,因大量污水排入泰晤士河,发生了大恶臭(The Great Stink)。作者罗斯玛丽·阿什顿以伦敦大恶臭为背景,结合当年通过的《泰晤士河净化法案》《医疗法》和《离婚法》等多种法案的产生过程,讲述了达尔文、狄更斯和时任财政大臣的迪斯累里那一年丰富而曲折的经历。

伦敦大学学院英语文学荣退教授罗斯玛丽•阿什顿借助近年普遍实现数字化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报刊、书信、日记、流言、庭审记录和气象档案,勾勒了英国黄金时代一众风云人物群像。这是一部精彩纷呈的微观史著作,揭示了1858年的重要性,认为这一年是一个没有被充分认识到的历史转折点。

从一个具体的年份观察历史,呈现19世纪英国鼎盛时期的全景风貌、渐进改革和文化氛围。有评论赞誉本书描绘了“伦敦在现代与黑暗时代之间的颤抖”“像惊悚片一样令人兴奋”。

目录

推荐序 英国的世界“”——从1858年泰晤士河治污谈起 陆建德

序曲

章 历史中的1858年

重要关头

迪斯累里崛起

医疗与婚姻

文学与艺术

第二章 1858年5月

苦恼的狄更斯

德比赛马日

婚姻问题

第三章 1858年6月(上)

达尔文的研究

狄更斯婚姻破裂

仲夏的疯狂

俱乐部的冲突

第四章 1858年6月(下)

银色的泰晤士河

维多利亚女王、“快艇”与“大东方号”

圈环裙癖

婚姻问题

达尔文的困境

第五章 1858年7月

达尔文的悲伤

“疯癫的”妻子与复仇的丈夫

迪斯累里驯服泰晤士河

罗斯柴尔德进议会下院

第六章 1858年7月至8月

加里克俱乐部的争吵

狄更斯在旅途

斯揣沃先生的事迹

迪斯累里的银鱼宴

第七章 酷暑的影响

加里克俱乐部事件余波

狄更斯的成就与尴尬

鲁滨逊案的结局

达尔文的成功

尾声

童话剧中的1858年

酷暑的影响

原文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

译后记 微观史学视域中的“蝴蝶效应”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写历史,往往会聚焦在大人物、大事件上面。《大恶臭:1858伦敦酷夏》则展示了*重要的一种历史写法,挖掘那些重大事件、伟大人物之外的事情,在貌似互不相干的话题和思想之间找出关联。这本书既像小说一样好读,又像惊悚片一样刺激。历史就该这么写,但这么写的人太少了。——朱迪思•弗兰德斯(Judith Flanders),《维多利亚时代的城市》(The Victorian City)作者 精彩的研究……该书认为,对维多利亚时代三大杰出人物狄更斯、迪斯累里和达尔文来说,1858年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年份。——《泰晤士报》(The Times) 阿什顿的新书讲述了1858年伦敦的夏天,气温达到了历史新高,排污系统却出了问题……相比那些全景式的宏大叙事,这本书更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当时的伦敦人到底是怎样生活和呼吸的。

作者简介

罗斯玛丽•阿什顿(Rosemary Ashton)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裘恩英语语言文学荣退教授(Emeritus Quain Professor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英国学术院院士,皇家文学学会会员,出版著作11部。自20世纪80年代起,撰写了多部19世纪英国作家传记和思想史著作。主要作品包括《德国思想》(1980)、《小德意志》(1986)、《乔治•亨利•刘易斯传》(1991)、《柯尔律治评传》(1996)、《乔治•艾略特传》(1997)、《卡莱尔夫妇的婚姻》(2002)、《斯特兰德大街142号》(2006)、《维多利亚时代的布鲁姆斯伯里》(2012)等。

乔修峰

山东济南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200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0-2011年在剑桥大学英文系访学,2013年在爱丁堡大学文学院短期访学。主要研究方向为19世纪英国文学与思想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在《外国文学评论》《国外文学》《外国文学研究》《世界文学》等刊物发表论文、译文数十篇,出版专著《巴别塔下:维多利亚时代文人的词语焦虑与道德重构》,并有《世界上的语言》《记忆的隐喻》《中世纪欧洲史》等多部译著。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