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493601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355页
- 出版时间:2019-05-01
- 条形码:9787564936013 ; 978-7-5649-3601-3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文学史与思想史上的启蒙主义与人文思想为中心, 进行纵向的历史的描述与反思。对20世纪*重要的命题“人的发现”进行全面观照, 并提出人文学科的建构问题。
目录
从文学史到思想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问题转向(代序)
一、现代文学怎么样
二、文学史与思想史的暖昧
三、现当代文学的变与不变
**章 新文学元典与人之导向
一、“人的发现”:思想史意义上的文学传统
1.“人的发现”:文学理论与文学史实给定的基调
2.“人”之导向:文学倾向与政治意识的较量
3.“人”学传统:五四文学探源的当代意义
二、“人之历史”:五四文学观念的世纪末回眸
1.“个人本位”:文学启蒙共执的思想平台
2.“人的文学”:脱胎于指归不同的文学观念
3.“人的发现”:观念的差异是*大的差异
4.后五四时代:文学症候与历史反思
三、“人之异化”:“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尚武倾向
1.背景:被近代以降的民族屈辱激活
2.“五四”:文化设计中的武化人格
3.尚武: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命题
第二章 人文与启蒙的张力(上)
一、“人道主义”的两副面孔——中国新文学内在气质的歧义
1.同气相求:“人”的呼唤
2.“人道主义”:新文学的筋骨
3.“人道”异化:两种谱系的衍生
4.两副面孔:寻绎20世纪文艺意识形态的原始基因
二、越位的人道主义:“五四”启蒙残缺性的再反思
1.“人道主义”的兴起:历史与现实的催生
2.从“戊戌”到“五四”:人道主义的递嬗
3.“仁道”与“人道”:似是而非的暧昧
4.真经难觅:传统情结的纠结
5.滑向“民粹”:人道主义的越位
三、“人”证:20世纪中国启蒙研究之再出发——以新青年派和学衡派为中心的考察
1.两种图谱:人道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峙
2.何以“立人”:自由意志与责任意识的颉颃
3.立人之争:“人事之律”与“物质之律”的错位
4.二歧融合:历史困境的突围
第三章 人文与启蒙的张力(下)
一、启蒙情怀的生成:还历史以真实
1.《新青年》研究者的“事后”质疑
2.名刊:在现代性焦虑中生成
3.“金字招牌”:在文化品牌与商业品牌之间
二、失去砝码的天平:两种理性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走向
1.心同此“理”:一本同仁杂志的“公同担任”
2.求同存“异”:一个知识群体的和而不同
3.进退失“据”(上):在“科学”与“人文”之间
4.进退失“据”(下):在“民主”与“法治”之间
5.虚实相“间”:在理性与理想之间
第四章 “文白之争”的历史悲情
一、“文化”社会学:《新青年》导引的“文白之争”
1.文化与社会
……
一、现代文学怎么样
二、文学史与思想史的暖昧
三、现当代文学的变与不变
**章 新文学元典与人之导向
一、“人的发现”:思想史意义上的文学传统
1.“人的发现”:文学理论与文学史实给定的基调
2.“人”之导向:文学倾向与政治意识的较量
3.“人”学传统:五四文学探源的当代意义
二、“人之历史”:五四文学观念的世纪末回眸
1.“个人本位”:文学启蒙共执的思想平台
2.“人的文学”:脱胎于指归不同的文学观念
3.“人的发现”:观念的差异是*大的差异
4.后五四时代:文学症候与历史反思
三、“人之异化”:“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尚武倾向
1.背景:被近代以降的民族屈辱激活
2.“五四”:文化设计中的武化人格
3.尚武: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命题
第二章 人文与启蒙的张力(上)
一、“人道主义”的两副面孔——中国新文学内在气质的歧义
1.同气相求:“人”的呼唤
2.“人道主义”:新文学的筋骨
3.“人道”异化:两种谱系的衍生
4.两副面孔:寻绎20世纪文艺意识形态的原始基因
二、越位的人道主义:“五四”启蒙残缺性的再反思
1.“人道主义”的兴起:历史与现实的催生
2.从“戊戌”到“五四”:人道主义的递嬗
3.“仁道”与“人道”:似是而非的暧昧
4.真经难觅:传统情结的纠结
5.滑向“民粹”:人道主义的越位
三、“人”证:20世纪中国启蒙研究之再出发——以新青年派和学衡派为中心的考察
1.两种图谱:人道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峙
2.何以“立人”:自由意志与责任意识的颉颃
3.立人之争:“人事之律”与“物质之律”的错位
4.二歧融合:历史困境的突围
第三章 人文与启蒙的张力(下)
一、启蒙情怀的生成:还历史以真实
1.《新青年》研究者的“事后”质疑
2.名刊:在现代性焦虑中生成
3.“金字招牌”:在文化品牌与商业品牌之间
二、失去砝码的天平:两种理性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走向
1.心同此“理”:一本同仁杂志的“公同担任”
2.求同存“异”:一个知识群体的和而不同
3.进退失“据”(上):在“科学”与“人文”之间
4.进退失“据”(下):在“民主”与“法治”之间
5.虚实相“间”:在理性与理想之间
第四章 “文白之争”的历史悲情
一、“文化”社会学:《新青年》导引的“文白之争”
1.文化与社会
……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宝明,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河南大学党委副书记。代表作有《多维视野下的(新青年)研究》《启蒙中国——中国近代知识精英的思想苦旅》《自由神话的终结——20纪启蒙阙失探解》等。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5.9¥55.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我是一只骆驼
¥14.2¥32.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10.2¥26.0 -
她们
¥16.0¥46.8 -
中国小说史略
¥15.4¥35.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16.6¥52.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瓦尔登湖
¥11.1¥39.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7¥15.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到山中去
¥9.1¥30.0 -
美,在此时,此身,此地
¥15.4¥45.0 -
哇哈!这些老头真有趣
¥13.7¥30.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门
¥14.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