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报告

2018年-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报告

1星价 ¥51.5 (7.8折)
2星价¥51.5 定价¥6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80538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8
  • 出版时间:2019-06-01
  • 条形码:9787521805383 ; 978-7-5218-0538-3

本书特色

本报告是2018年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对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的统计分析,共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分别是:家庭禀赋特征、人员就业、家庭收入、家庭财富、家庭消费,以及人民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统计分析。

内容简介

本报告是2018年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对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的统计分析,共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分别是:家庭禀赋特征、人员就业、家庭收入、家庭财富、家庭消费,以及人民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统计分析。

目录

**章 个人禀赋特征 **节 基本特征、户口信息和教育程度 一、基本特征 二、户口信息 三、教育程度 第二节 健康状况、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状况 一、健康状况 二、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状况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就业 **节 就业状态 一、就业分布状况 二、就业与收入 第二节 农业生产者 一、乡镇干部结构 二、从事农业生产的月份 三、农业生产者类型与收入 四、农业生产者类型与农业税费负担变化 五、政府对不同农业生产者的农业扶持状况 六、政府对不同农业生产者的优惠政策 第三节 个体或私人经营 一、个体和私营企业雇用状况 二、个体和私营企业的经营状况 三、个体私营企业创业环境评价 第四节 受雇于他人 一、受雇于他人就业群体的职业结构 二、受雇于他人就业群体的职称级别结构 三、受雇于他人就业群体的学历状况 四、受雇于他人就业群体获得工作的途径 五、受雇于他人就业群体的福利待遇 六、受雇于他人就业群体的平均晋升次数 七、受雇于他人就业群体签订的合同类型 八、受雇于他人就业群体工作满意度评价 九、受雇于他人就业群体想辞职的原因 第五节 失业 一、失业的原因 二、失业群体的工作经历 三、失业群体的登记情况 四、失业群体找工作的途径 五、就业援助 六、公益性就业服务 七、对就业市场的看法 八、父辈与子女的职业关系 第六节 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文献综述 二、模型建立 三、实证结果 四、结论与建议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家庭收人 **节 引言 第二节 中国居民收入概况 一、家庭总收入 二、总收入结构 三、收入差距 第三节 工资薪金收入 一、城乡户均工薪收入 二、东中西部地区户均工薪收入 三、教育与工薪收入 第四节 经营性收入 一、城乡户均经营性收入 二、东中西部地区户均经营性收入 第五节 财产性收入 一、财产性收入水平 二、财产性收入结构 第六节 转移性净收入 一、移性净收入总体情况 二、财政转移性净收入 三、非财政转移性净收入 第七节 收入差距的分解 一、描述性统计 二、收入差距的度量与分解方法 三、收入差距分解结果及分析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家庭财富 **节 中国居民家庭财富 一、总财富概况 二、总财富结构与财富差距 三、非金融资产总价值 四、金融资产总价值 第二节 金融资产 一、现金及存款 二、股票 三、债券 四、金融理财产品(包括基金) 五、黄金 六、借出款 七、其他负债 八、信用卡 第三节 非金融资产 一、生产经营性资产 二、房产(建筑物) 三、交通工具及耐用消费品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家庭j肖费 **节 家庭总消费 一、家庭平均总消费支出 二、地区与家庭平均总消费支出 三、城乡家庭平均日常消费与非日常消费支出 四、各地区间家庭平均日常消费支出和非日常消费支出 第二节 家庭日常消费支出 一、家庭平均日常消费 二、家庭日常消费支出情况 第三节 家庭非日常消费支出 一、家庭平均非日常消费 二、家庭非日常消费结构 第四节 家庭消费特征 一、主要消费项目 二、家庭成员消费情况 三、消费支出占收入比重的变化 第五节 家庭消费行为 一、家庭外出就餐主动索要发票情况 二、使用信用卡消费情况 三、家庭消费计划制定情况 四、家庭储蓄的主要目的 五、影响家庭消费抉择的因素 六、影响家庭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七、家庭消费行为满意程度 八、维权倾向 第六节 家庭消费观念 一、政策措施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 二、促进城乡居民消费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 三、家庭周边消费差距情况 四、国家应该扩展消费的方面 五、地区消费环境状况评价 六、家庭居民消费信息来源影响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观幸福感与社会热点问题 **节 居民主观幸福感 一、整体幸福水平 二、生活状况满意程度 三、政府工作满意程度 四、社会公平程度 五、社会经济地位 第二节 与政府相关言论评价 一、官员逃避责任的原因 二、有关政府的言论 三、社会腐败 第三节 教育与公平 一、教育支出 二、教育支出较少的种类 三、教育存在的问题 四、收入合理性 五、与收入相关的言论 第四节 社会阶层 一、社会分层 二、不同阶层之间的冲突 三、社会地位的影响因素 第五节 其他问题 一、环境污染问题 二、经济增长问题 三、延迟退休问题 四、中小学生培优问题 五、精准扶贫问题 六、“双创”问题 七、职业教育问题 八、贫富差距问题 九、房价问题 第六节 再分配偏好与主观幸福感 一、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数据描述性分析 四、实证模型与分析 五、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收入分配研究中心,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直秉承着“博文明理,厚德济世”的大学精神,以其深厚的财政行业背景、独特的财政学科优势和出色的行业影响力,为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中心成立近六载,结合我校所拥有的湖北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优势和特色,积聚了我校各学院的优秀人才,已经构建起一支专门从事收入分配研究的学术创新团队。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