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记)金陵书局本与点校本校勘研究

(史记)金陵书局本与点校本校勘研究

1星价 ¥56.2 (7.2折)
2星价¥56.2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062969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58
  • 出版时间:2018-06-01
  • 条形码:9787550629691 ; 978-7-5506-2969-1

本书特色

以《史记》金陵书局本与中华书局点校本为中心考察《史记》不同版本系统之间的差异以及中华书局点校本尚存的不足之处

内容简介

该书以《史记》金陵书局本与中华书局点校本、修订本为中心,在对《史记》重要版本、新见《史记》文献研究资料(包括出土文献等)、学术成果等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说清楚 局本的特点及其不足;参考相关成果,揭示点校、修订的理据,并对点校、修订中误校者辨正之,漏校者补正之,探讨《史记》校勘研究的应用价值。

目录

目録
緒論
*節研究的對象與目標
第二節《史記》校勘研究的歷史和現狀
第三節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第四節研究的價值與創新點

*章《史記》局本與《校刊史記札記》
*節《史記》局本的形成
第二節《史記》局本對點校本、修訂本的影響
第三節《校刊史記札記》的形成與主要内容

第二章《史記》點校本與局本對校研究
*節點校本校改理據匯考
第二節關於古籍整理規範
第三節點校本排印錯誤

第三章《史記》點校本與《校刊史記札記》對校研究
*節點校本與校刊史記《札記》關係的基本判斷
第二節點校本對校刊史記《札記》具體采擇的研究

第四章《史記》點校本、修訂本志疑
*節《史記》點校本志疑
第二節《史記》修订本志疑
第三節《史記》版本異文校勘舉隅

第五章《史記》標點問題舉隅
*節標點可商之處
第二節標點致誤的原因分析

第六章《史記》點校本與修訂本述評
*節點校本對金陵書局本的超越
第二節點校本存在的問題
第三節修訂本取得的成績
第四節修訂本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結語
附録:《應教青史留英名——點校本〈史記〉原點校者考述》
參考文獻
後記

展开全部

节选

*章《史記》局本與《校刊史記札記》*節《史記》局本的形成 清同治年間,金陵書局刊行的唐仁壽、張文虎等校定的《史記集解索隱正義合刻本》一百三十卷,共二十册,分裝四函,是中華書局點校本《史記》的底本,修訂本沿之未變。 前人考察局本《史記》的刊刻過程多據張文虎《校刊史記札記》跋語徐蜀編:《史記訂補文獻彙編》,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年版,第192頁。中華書局 1977年整理出版張文虎《校刊史記集解索隱正義札記》時删去跋語。及其行狀。今《張文虎日記》經陳大康整理出版,其中有關局本《史記》校刊的記載頗多, 可據之考見局本《史記》的成書過程,以見其歷史概貌。校刊工作由張文虎、唐仁壽負責。局本《史記》不主一本,擇善而從,校改了《史記》及三家注的 不少訛誤。同治二年(1863),張文虎赴安慶入曾國藩幕。三年(1864)入金陵書局,“校勘《史記》諸書,前後長達十年。同治十二年(1873)冬, 張文虎以衰老辭歸,後主講於南菁書院,卒於光緒十一年(1885),終年七十八歲”。《張文虎日記·前言》,陳大康整理,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版。 清同治三年(1864)兩江總督曾國藩在安慶内軍械所設官書局,嗣後攻克天京(金陵),書局於同年九月隨遷金陵,同治三年九月廿二日《張文虎日記》:“時 書局已封在銅作坊僞慕王府。”(《張文虎日記》,第3頁)爲金陵書局,由周學濬(漫雲)、李善蘭(壬叔)、張文虎(嘯山)、唐仁壽(端甫)等主持其事。前 在安慶時曾國藩命刻《王船山遺書》,此時尚未畢工,而書局新立,章程尚未議定。同治三年十月十三日《張文虎日記》:“節相論刻書章程,謂十三經古注,惟 《易》《書》《孝經》不足刻。”(《張文虎日記》,第6頁)九月,曾國荃欲刻《十三經》《史記》等書,同治三年九月廿九日《張文虎日記》:“沅帥愿重刻 《十三經》、段注《説文》、《史記》、《漢書》、胡刻《通鑒》、《文選》諸書,舉以見屬。……阮帥來拜,商刻書事。”(《張文虎日記》,第3頁)厥後歸湖 南養病,其議遂寢。同治四年(1865)五月,李鴻章接任兩江總督。閏五月,李鴻章亦有刻書之意,周學濬爲書局提調,遂即擬立章程,欲促成其事。同治四年 閏五月三日《張文虎日記》:“李宫保有刻書之意,縵老以所擬章程來商,其議欲先從四書、五經、三史,次及《周(禮)》《儀禮》《爾雅》《孝經》《説文》 《通鑒》諸書,蓋亦猶九帥之意。是時九帥以病未愈,家居鬱鬱,前議已寢。故縵老欲勸李宫保成之,亦善舉也。”(《張文虎日記》,第42頁)至六月議定章 程,準備開局。同治四年六月廿四日《張文虎日記》:“周縵老自李宫保處來,言所擬章程皆如議,準七月開局。”(《張文虎日記》,第53頁) 金陵書局校刊《史記》亦由此次議定。同治四年(1865)七月初九日《張文虎日記》云:“縵老(周學濬)出示所校《史記》,商榷開雕格式。”《張文虎日 記》,第56頁。周學濬所校《史記》其實是就錢泰吉校本過録,張文虎《校刊史記集解索隱正義札記》跋語云:“先是嘉興錢警石學博泰吉嘗彙校各本,歷三十餘 年,點畫小殊,必詳記之。烏程周縵雲侍御學濬借其本過録,擇其善而從。”《史記訂補文獻彙編》,第192頁。 同治五年(1866)春,李鴻章以《史記》校刊屬唐仁壽,唐仁壽即據周學濬校本覆校付刊。張文虎《校刊史記集解索隱正義札記》跋語:“同治五年春,請於署 江督肅毅伯今相國合肥李公,以屬學博高弟海寧唐端甫文學仁壽覆校付刊。”其校刊的具體條例章程,今已不能詳知。《張文虎日記》爲考證的重要材料,惜同治四 年(1865)九月至同治五年(1866)九月整一年《日記》皆散佚,無緣據考。李鴻章雖以其事屬唐仁壽,而張文虎實亦參與其事。同治五年(1866)十 月二日《張文虎日記》云:“校《曲綫説》樣本、《吴世家》樣本。”《張文虎日記》,第66頁。自此以下張文虎即以校《史記》爲常事。... ...

作者简介

王华宝,江苏扬州人,文学博士,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现任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研究生导师,东南大学古典文献学研究所所长;民进江苏省委文化出版传媒工作委员会副 主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