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杰出电工系列丛书全面图解电工电路

包邮杰出电工系列丛书全面图解电工电路

¥43.5 (7.4折) ?
1星价 ¥43.5
2星价¥43.5 定价¥5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2136637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20
  • 出版时间:2018-05-01
  • 条形码:9787121366376 ; 978-7-121-36637-6

本书特色

本书为“杰出电工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共分14章,对电工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全面介绍。本书将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的基础理论和动手实践相结合,用通俗的语言介绍电工电路的基础知识,同时侧重于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尽量避免让初学者学习不必要的理论。本书既适合爱好电工电路的初、中级读者作为自学参考书,也适合农村电工、职业院校或相关技能培训机构作为培训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为“杰出电工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共分14章,对电工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全面介绍。本书将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的基础理论和动手实践相结合,用通俗的语言介绍电工电路的基础知识,同时侧重于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尽量避免让初学者学习不必要的理论。本书既适合爱好电工电路的初、中级读者作为自学参考书,也适合农村电工、职业院校或相关技能培训机构作为培训教材。

目录

目 录

第1章 电工学基础 1
1.1 电学的发展史 1
1.2 电工学基本原理 5
1.2.1 物质电子学说 5
1.2.2 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5
1.2.3 电流 6
1.2.4 电位、电压、电动势 8
1.2.5 电阻、电导 9
1.3 *简单的电路 10
1.3.1 电路组成 10
1.3.2 电路符号 11
1.3.3 电路图模型 11
1.4 电路的几种工作状态 12
1.4.1 通路 12
1.4.2 断路 13
1.4.3 短路 14
1.5 认识常用电气系统图 14
课后练习1 18
第2章 测量与实验平台 21
2.1 电工实验平台的几种方案 21
2.1.1 免焊万能板搭建电路 21
2.1.2 洞洞板焊接电路 22
2.1.3 实验平台 23
2.1.4 虚拟软件 24
2.2 常用仪表 25
2.2.1 指针式仪表 25
2.2.2 数字式仪表 25
2.2.3 虚拟仪表 30
2.2.4 电工仪表的面板符号 30
2.3 测量电流、电压、电阻 32
2.3.1 电流的测量 32
2.3.2 电压的测量 33
2.3.3 电阻的测量 36
课后练习2 38
第3章 欧姆定律和功率 39
3.1 电学国际单位制 39
3.2 欧姆定律 40
3.2.1 部分欧姆定律 40
3.2.2 全电路欧姆定律 41
3.3 功率 42
3.3.1 电能 42
3.3.2 电功率 43
课后练习3 44
第4章 基尔霍夫定律 45
4.1 电流、电压、电动势方向的问题 45
4.1.1 电流的参考方向 45
4.1.2 电压的参考方向 45
4.1.3 电动势的方向 46
4.2 基尔霍夫**定律(KCL定律) 46
4.2.1 基尔霍夫**定律简介 46
4.2.2 应用基尔霍夫**定律计算电流 48
4.2.3 基尔霍夫**定律的推广及应用 51
4.3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KVL定律) 51
4.3.1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KVL定律)简介 51
4.3.2 应用基尔霍夫第二定律计算电压 53
课后练习4 55
第5章 串联电路解难 58
5.1 串联电路的连接及特点 58
5.1.1 负载串联电路的连接方式 58
5.1.2 负载串联电路的特点 58
5.2 串联电路的计算 60
5.3 串联控制设备 61
5.4 串联电路的测量、故障诊断与排除 62
5.4.1 串联电路电流的测量 62
5.4.2 串联电路电压的测量 63
5.4.3 串联电路负载总电阻的测量 64
5.4.4 电阻法检查串联电路的故障 65
5.4.5 电压法检查串联电路的故障 68
课后练习5 70
第6章 并联电路解难 71
6.1 并联电路的连接及特点 71
6.1.1 负载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 71
6.1.2 电阻并联电路的特点 71
6.2 并联电路的计算 73
6.3 并联控制设备 75
6.4 并联电路的测量、故障诊断与排除 76
6.4.1 并联电路电流的测量 76
6.4.2 并联电路电压的测量 76
6.4.3 并联电路负载总电阻的测量 77
6.4.4 电阻法检查并联电路的故障 78
6.4.5 电流法检查并联电路的故障 79
课后练习6 79
第7章 混联电路解难 81
7.1 混联电路的连接及特点 81
7.2 混联电路的计算 81
课后练习7 84
第8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86
8.1 支路电流法及应用 86
8.1.1 支路电流法的求解方法和步骤 86
8.1.2 支路电流法的计算 86
8.2 网孔电流法及应用 88
8.2.1 网孔电流法 88
8.2.2 网孔电流法的求解步骤与方法 89
8.3 电压源与电流源 90
8.3.1 电池及电池组 90
8.3.2 电压源 92
8.3.3 电流源 92
8.3.4 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 93
8.4 叠加定理 95
8.4.1 叠加定理原理 95
8.4.2 叠加定理的求解步骤与方法 96
8.5 戴维南定理 97
8.5.1 专业名词解释 97
8.5.2 戴维南定理原理 98
8.5.3 戴维南定理的求解步骤与方法 99
课后练习8 101

第9章 电和磁 103
9.1 磁场 103
9.1.1 磁铁的性质 103
9.1.2 磁铁的类型 103
9.1.3 磁极定律 104
9.1.4 磁场与磁力线 105
9.2 几种常见磁铁及其应用 107
9.2.1 永久磁铁及其应用 107
9.2.2 载流导体周围的磁场 108
9.2.3 线圈的磁场 109
9.2.4 电磁铁的应用 109
9.3 磁场的主要物理量 110
9.3.1 磁通量 110
9.3.2 磁感应强度 111
9.4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11
9.4.1 磁场对载流直导体的作用 111
9.4.2 带电矩形线框在磁场中产生的力矩 112
9.5 电磁感应 113
9.5.1 电磁感应现象 113
9.5.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14
9.5.3 楞次定律 114
9.6 线圈的自感与互感 116
9.6.1 自感现象 116
9.6.2 线圈的互感 119
课后练习9 119
第10章 交流电基础知识 122
10.1 交流电简介 122
10.1.1 交流电、直流电 122
10.1.2 交流电的产生 122
10.2 正弦交流电 123
10.2.1 交流正弦波 123
10.2.2 简单交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124
10.2.3 周期、频率及示波器的测量 125
10.2.4 描述交流电电压和电流的5个重要值 127
10.2.5 相位、初相位、相位差 129
课后练习10 134
第11章 正弦交流电的计算 136
11.1 计算的方法问题 136
11.1.1 解析式表示法 136
11.1.2 波形图表示法 136
11.1.3 相量图表示法 136
11.1.4 复数法 140
11.2 纯电阻电路 143
11.3 纯电感电路 145
11.3.1 电感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关系 145
11.3.2 电感的串联、并联 146
11.3.3 电感的感抗 146
11.3.4 电感的功率 147
11.4 纯电容电路 149
11.4.1 电容的构成及主要参数 149
11.4.2 电容的连接 151
11.4.3 电容的容抗 153
11.4.4 电容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关系 153
11.4.5 电容的功率 155
课后练习11 156
第12章 电阻、电感和电容串联电路的计算 159
12.1 RL串联电路 159
12.1.1 RL串联电路介绍 159
12.1.2 RL串联电路电压的计算 160
12.1.3 RL串联电路阻抗的计算 160
12.1.4 RL串联电路电流的计算 161
12.1.5 RL串联电路功率特性及计算 162
12.1.6 RL串联电路功率因数及计算 163
12.2 RC串联电路 164
12.2.1 RC串联电路介绍 164
12.2.2 RC串联电路电压的计算 164
12.2.3 RC串联电路阻抗的计算 165
12.2.4 RC串联电路电流的计算 166
12.2.5 RC串联电路功率特性及其计算 167
12.2.6 RC串联电路功率因数及计算 168
12.3 RLC串联电路 169
12.3.1 RLC串联电路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69
12.3.2 RLC串联电路功率特性及计算 173
12.4 RLC串联谐振电路 175
课后练习12 178
第13章 电阻、电感和电容并联电路的计算 181
13.1 RL并联电路 181
13.1.1 RL并联电路介绍 181
13.1.2 RL并联电路电压的计算 181
13.1.3 RL并联电路阻抗的计算 181
13.1.4 RL并联电路电流的计算 183
13.1.5 RL并联电路功率特性及计算 184
13.1.6 RL并联电路功率因数及计算 185
13.2 RC并联电路 186
13.2.1 RC并联电路介绍 186
13.2.2 RC并联电路电压的计算 186
13.2.3 RC并联电路阻抗的计算 187
13.2.4 RC并联电路电流的计算 188
13.2.5 RC并联电路功率特性及计算 189
13.2.6 RC并联电路功率因数及计算 190
13.3 RLC并联电路 191
13.3.1 RLC并联电路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91
13.3.2 RLC并联电路功率特性及计算 194
13.4 RLC并联谐振电路 195
课后练习13 196
第14章 三相交流电 199
14.1 三相交流电的特点 199
14.1.1 三相交流电动势的产生 199
14.1.2 三相交流电源的连接方式 200
14.2 三相负载的连接及特点 203
14.2.1 对称Y-Y连接三相电路的特点 203
14.2.2 不对称Y-Y连接三相电路的特点 205
14.2.3 三相负载三角形连接电路的特点 206
14.3 三相电路的功率 207
课后练习14 208
参考文献 210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学屯,大学毕业后在企业单位工作多年,后自主创业开过电子产品维修部,同时在十多个技能培训学校及中专的担任过培训讲师,目前在三门峡技术学院任教。2008年,他开始进行写作,并出版了**本图书《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2009至2010年,他主要编写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系列丛书、“新手学维修”系列丛书等。2011年以后,他主要编写了《现代电子工艺技术》、《学习模电三部曲》和《家电维修入门300问》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