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12340614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暂无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暂无
- 条形码:9781234061432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 恩里克·比拉-马塔斯是西班牙当代*卓越的作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角逐者,《似是都柏林》被认为是他迄今为止*优秀、*动人的小说
★ 跟《局外人》和《麦田里的守望者》一样,芥川龙之介编著的《罗生门》——甚至这个小说标题本身——已经成为小说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迷狂》,与奥兹齐名的以色列作家大卫·格罗斯曼笔下,一个关于背叛与找寻的情欲漩涡。《她的身体明白》以色列希伯来语作家“三大巨头”之一、保罗·奥斯特眼中*伟大的大卫·格罗斯曼的又一部重要作品,简体中文版首次引进。
★ 约翰·班维尔是当代*伟大的文体家之一,曾获得过无数国际文学大奖,《桦林庄园》代表爱尔兰当代文学分水岭
★ 早逝的阿兰-傅尼埃将自己的人生化为一首青春叙事诗永远地镌刻在了世间那些敏感的心灵里,幸好,《大莫纳》的那位披着黑布罩衫的逃学男生会永远站在时间的路口,等着与我们重新走进那个梦幻的世界
★ 安东尼·佛楼定是法国知名作家,《作家们》由七篇故事组成,主角都是“作家”,他们有共同的、被社会排挤的边缘特性,这些作家的经历交织成映射混乱现实的一个窗口
★ 《迷魂之歌》堪称是《百年孤独》之后又一部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经典之作。是一部呈现非洲古老文化和丰富现实的小说力作,是非洲古老文化的一曲挽歌。
★ 《玩家》在唐·德里罗锐利、迷乱,充满乐感和画面的文字中,在他对都市文化、日常生活及变态人格的立体描摹背后,弥漫着跟大卫林奇的《蓝丝绒》同样的硬桩:美国梦——或者,进一步说,人生梦——的幻灭。
★ 《黑色唱片》被认为是继萨尔曼·拉什迪之后在世界文坛成就重大影响的亚裔作家哈尼夫·库雷西的又一部聚焦亚裔英国移民群体的作品!故事中深刻贯穿了三大主题:“阶级和种族”、“混合身份”和“家庭关系”
《作家们》
由七篇故事组成,主角都是“作家”,他们有共同的、被社会排挤的边缘特性,不是正面临着被疯子或监狱里的囚犯同伙刺杀的危险,就是在对抗沉默和病痛,他们知道自己没有未来,只有生命发出的思考与呼喊。这些作家的经历交织成映射混乱现实的一个窗口。令我们感到陌生,他们苦涩,带着迷醉,并不浪漫或伟大,他们与沉默和疾病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在内心构建一个破碎而又顽强的乌托邦。七个相对独立的故事集结到一起,这些作家的经历交织成映射混乱现实的一个窗口。历史总是充满着荒谬和惊人的相似,不信的话,看看我们当下的世界就知道。
安东尼·佛楼定(1950—),法国知名作家,1987年开始投入写作及翻译工作,使用不同的笔名创作了数十部小说,创立了一种夹杂数个不同叙事者观点的诗意小说结构,被称为“后异国情调”。其作品获得多项荣誉,《蔑视的仪式》获1987年法国科幻小说大奖,《小天使》于1999年获得法国维勒裴文学奖及2000年度安戴尔小说奖。2014年11月,小说《辉煌终点站》获得法国文学大奖美第奇奖。
《大莫纳》
作为法兰西文学史上的一颗流星,早逝的阿兰-傅尼埃将自己的人生化为一首青春叙事诗永远地镌刻在了世间那些敏感的心灵里。那“失去的领地”是不想长大的孩子们的乐园,但在对纯洁感情的执着追寻中,它注定会失落在时间的权威中。童年与成年之间的朦胧天地里是一代又一代再也无法回去的青年在不舍与挣扎中不停地成长。他们对于世界所抱有的温情满含着不可挽回的悲凉与幻灭。幸好,那位披着黑布罩衫的逃学男生会永远站在时间的路口,等着与我们重新走进那个梦幻的世界。
《大莫纳》讲述了十七岁的莫纳转学来到乡村寄宿学校,成为班上的领袖,被称为“大莫纳”。在一次偶然的迷途中,他来到一座仙境般的古堡,参加了一场盛大的婚礼并邂逅一位美丽的少女——伊冯娜,两人一见钟情。婚礼的主角弗朗兹神秘消失,莫纳也在第二天就被带离开那里。此后,他一心想要重新找到城堡与冯伊娜。经过种种周折,他终于在索莱尔的帮助下,和伊冯娜结成伴侣。但在新婚之夜,莫纳听到了弗朗茨的求援呼唤,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去帮助弗朗兹与他的恋人。一年以后,莫纳帮助弗朗兹找回他的恋人,使他们终成眷属,但冯伊娜却不幸死于难产,只给他留下了一个孤女。
不管怎么说,无论是文学课还是五本书的书目,都让人再次想到被新一代人遗忘的那许多不该遗忘的作品。其中这三部作品,二十多年来一直位居前列:托马斯·曼的《魔山》、阿克塞尔·芒思的《圣米歇尔的历史》和阿兰-傅尼埃的《大莫纳》。
——加西亚·马尔克斯
我对阿兰-傅尼埃的作品有奇特的偏爱。
——杰克·凯鲁亚克
阿兰-傅尼埃,原名亨利·阿尔邦·傅尼埃,1886年生于法国中部的夏佩尔-东吉永。他两次报考巴黎高师失败后,入伍当了文书,退伍后在巴黎报刊上发表文学评论。1912年,《新法兰西杂志》连载小说《大莫纳》,受到文坛好评,获龚古尔奖提名。1914年8月,阿兰-傅尼埃从军参加**次世界大战,同年在圣-雷米遭遇德军伏击身亡。其代表作《大莫纳》自其问世之日起就深受读者喜爱,被认为是20世纪法国小说中*受欢迎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的阅读和写作。
《罗生门》
跟《局外人》和《麦田里的守望者》一样,芥川龙之介编著的《罗生门》——甚至这个小说标题本身——已经成为小说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是一个关于生存与命运的故事,一个关于可能性的故事,一个关于怎样看待这个世界的故事,因此,也是一个关于我们每个人的故事。
像他那种兼备很高教养和趣味,以及和汉洋的学问的作家,今后将不会有。从集悠久的传统和趣味,以及欧洲的学问于一身的意义上说,芥川龙之介该是过渡期的日本代表性作家,因为在我们下一个时期,将不会有和汉的正统的传统与趣味表现于文艺中。
——菊池宽
芥川龙之介是一位才华横溢、学力丰厚、思想深刻、气品高迈、文字清丽,在艺术琢磨上颇有功力的作家。
——楼适夷
芥川龙之介,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别号柳川隆之介、澄江堂主人等。东京帝国大学毕业。自幼浸淫于中、日古典文学,后又受19世纪末法国象征派影响。1915年发表短篇小说《罗生门》,后接连发表《鼻子》、《手绢》等,成为新思潮派的代表人物。早期作品多取历史题材,重艺术构思、审美意趣,显示一定的唯美主义倾向。后转向写实,如短篇小说《橘子》、《秋》等。1927年自杀。著有小说一百四十八篇,小品、随笔、评论、游记多种。作品文笔雅丽,立意精当,形式多样。1935年日本设立了“芥川文学奖”。
《迷魂之歌》
英语**文学奖——布克奖得主、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本·奥克利的代表作品。《迷魂之歌》堪称是《百年孤独》之后又一部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经典之作。是一部呈现非洲古老文化和丰富现实的小说力作,是非洲古老文化的一曲挽歌。
读托尔斯泰,你会想起庄严完美的古典交响曲,你会看见俄罗斯大地上的森林与河流;读村上春树,你会想起即兴迷幻的爵士乐,你会看见缤纷都市里的神秘和诱惑;而读本·奥克利呢,你会想起充满热带风情的非洲音乐,你会看见神话般的古老丛林与光怪陆离的梦境交织缠绕在一起……《迷魂之歌》与奥克利的代表作《饥饿之路》一样,堪称是《百年孤独》之后又一部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经典之作。
“本·奥克利以探究约鲁巴神话底蕴为手段,创造出关于非洲和整个现代世界民主危机的政治预言。”
——亨利·刘易斯·盖茨
“本·奥克利利用了更多的文化和文学资源,他既借鉴了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又挪用了非洲传统的神话传说,还使用了《圣经》故事等等欧洲文明符号,在几种强有力的文化体系支撑下,本·奥克利写出了一部呈现非洲古老文化和丰富现实的小说力作。”
——邱华栋
本·奥克利(1959—),当代尼日利亚作家。他自幼爱好古老的约鲁巴民间传说,且受到索因卡影响。奥克利善于从拥有丰富民间神话而又命运多舛的祖国吸取创作索材,并在写作中探索民族前途和命运。作为索因卡和阿契贝之后在西方世界影响深远的尼日利亚新一代作家,奥克利凭借长篇小说《饥饿之路》获得了1991年的布克奖。《纽约时报书评》声称他“已经引导非洲的长篇小说进入后现代时期”。《迷魂之歌》与奥克利的代表作《饥饿之路》一样,堪称是《百年孤独》之后又一部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经典之作。
《玩家》
时间:现在。地点:纽约。人物:帕米和莱尔,一对美丽迷人、收入丰厚、梦一般的中产夫妇。状态:无聊。故事:为了对付如沼泽般令人难以自拔的空虚无聊,他们展开了各自的挣扎,帕米陷入婚外恋,莱尔则陷入了一场企图炸毁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恐怖阴谋……在唐·德里罗锐利、迷乱,充满乐感和画面的文字中,在他对都市文化、日常生活及变态人格的立体描摹背后,弥漫着跟大卫林奇的《蓝丝绒》同样的硬桩:美国梦——或者,进一步说,人生梦——的幻灭。
人们总是在赞叹唐德里罗出色的想象力,然而.事实上,他自始至终同当代美国社会紧密联系,让自己调和于流行文化,日常生活,以及地铁和公交上的普通对话。
——《观察家报》
唐·德里罗(Don Delillo,1936—)美国著名后现代小说家,出生于纽约意大利移民家庭。大学毕业后,他曾在奥美广告公司做过五年广告文案。自1971年出版**部小说《美国的传说》以来,德里罗已出版十余部长篇小说和四本剧作,发表诸多短篇小说和散文,代表作品包括《白噪音》、《地下世界》、《名字》、《天秤星座》等。他曾获得美国全国图书奖、福克纳笔会奖、耶路撒冷奖等众多奖项,被认为是四位同时代*重要的美国作家之一。德里罗的创作题材十分广泛,多数作品以反映后工业时代的美国社会和生活为主,尤为关注美国的大众媒体、消费文化、意识形态等对人的行为、思想、心理和情感等各方面的影响。
《黑色唱片》
被认为是继萨尔曼·拉什迪之后在世界文坛成就重大影响的亚裔作家哈尼夫·库雷西的又一部聚焦亚裔英国移民群体的作品!故事中深刻贯穿了三大主题:“阶级和种族”、“混合身份”和“家庭关系”。简体中文版首次面世。
年轻学生沙希德从家里出来,在伦敦的求学环境中,他必须在白种情人与伊斯兰教朋友之间作出选择。沙希德是一个来自巴基斯坦移民家庭的富有文艺探索气息的年轻人,他的家族虽然在英国已经具有了较好的经济基础,但家庭成员还是生活在家乡与移民地双重文化的矛盾之中。沙希德一方面想与他的老师兼情人生活在一起,但是另一方面,却又摆脱不了亚裔朋友在宗教和文化等方面对他的影响,使他在两个生活圈中无所适从。
哈尼夫·库雷西(HanifKureishi) ,巴基斯坦移民后裔,1954年出生于英国肯特郡,大学主修哲学。他多才多艺,作品包括舞台剧本、小说、广播剧及电视电影剧本等,亦为电影导演。是继萨尔曼·拉什迪之后在世界文坛成就重大影响的亚裔作家 1985年创作电影剧本《我美丽的洗衣店》(MyBeautifulLaundrette),获1986年奥斯卡金像奖*电影剧本提名;1991年执导电影《伦敦杀了我》(London Kills Me)。在2004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展影了其编剧的影片《母亲》。 1990年以首部小说《郊区佛爷》(TheBuddhaofSuburbia)获Whitebread文学奖。其后陆续推出小说《黑色唱片》(The Black Album,1995)、《爱在蓝色时代》(LoveinaBlueTime,1997)、《亲密》(Intimacy,1997),《整日午夜》(Midnight All Day,1999)、《加百列的礼物》(Gabriel’SGift,2001),迅速跃升为欧洲文坛新巨星。根据其小说改编的电影《亲密》获2001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他的*长篇小说为2004年出版的《身体》(The Body)。库雷西深受流行文化的影响。早期作品中的幽默反讽享誉世界,近作对情欲与两性冲突的探讨充满了动人的深情。库雷西以其幽默、脱俗,前卫被认作是当今世界文坛*富魅力的杰出作家之一。
《似是都柏林》
穆萨埃尔·里瓦是一名退休的文学编辑。一天,他梦见自己置身于从未去过的都柏林,参加了小说《尤利西斯》中描述的一场葬礼;其间,有个神似贝克特的年轻人总在他眼前出现,又突然消失不见。他是谁?是里瓦一直渴望发掘的天才作家,还是童年时代抛弃了他的本真精魂?于是,里瓦邀请三个作家朋友,在布卢姆日来到都柏林,为日趋没落的印刷时代举行一场葬礼。随着时间流逝,他逐渐明白,那个梦是某种启示,预兆了一个时代的终结……这是一部令人愉悦而略带感伤的作品,恩里克·比拉-马塔斯娴熟地运用了故事套故事的迷宫式手法,在书中充满神秘、偶然与大量的文学指涉,使自己的小说成为一种迷人的品牌。
《似是都柏林》是比拉-马塔斯迄今为止*优秀、*动人的小说,充满温情,饱含着对人生意义的悲悯沉思。
——《当代世界文学》
(主人公)抱着对文学的无比激情与执着热爱,直面命运的挑战,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纽约时报书评》
《她的身体明白》
以色列希伯来语作家“三大巨头”之一、保罗·奥斯特眼中*伟大的大卫·格罗斯曼的又一部重要作品,简体中文版首次引进。《纽约时报书评》曾将他的作品与《百年孤独》、《铁皮鼓》相提并论,认为是“现实主义和想象力的混合体”。格罗斯曼的作品拥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并被诺贝尔奖提名。
一个身为瑜伽教练的母亲,她不乏对他人的爱心与热情。但在她甚至会对一个小男孩表现出非正常关注的同时,却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失败。憎恨与对爱的渴望,让小女孩经历了太多精神上的叛逆与孤独。在母亲弥留之际,她回到她的身边,希望以写作的方式,达成她与母亲、与这个世界的和解。小说采取了“戏中戏”的写作形式,不乏意识流之类的幻想片段,充斥着因爱不能满足而带来的渴望、怨恨和失落,非常具有文艺性。
提起当今*为著名的以色列希伯来语作家,人们习惯上把阿摩司奥兹,亚伯拉罕巴约书诬和大卫格罗斯曼视为三巨头。他们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拥有广泛的国际影响,而且在巴以问题上能够超越民族界限,给弱者以关怀。
——钟志清
大卫·格罗斯曼,1954年生于耶路撒冷,当代*负盛名的以色列作家之一,著有《羔羊的微笑》《证之于:爱》《私密语法手册》《直到大地尽头》等。他拿遍以色列各种文学奖项,并在欧美广受肯定,赢得保罗·奥斯特、扬·马特尔、科尔姆·托宾等作家的称赞。
他是著名的和平主义者,多年来与阿摩司·奥兹等人协力促进巴以和平。他的一个儿子在巴以冲突中死去,但他依然坚守和平立场。《纽约时报书评》曾将格罗斯曼的作品与《百年孤独》、《铁皮鼓》相提并论,认为是“现实主义和想象力的混合体”。格罗斯曼的作品拥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并被诺贝尔奖提名。
《迷狂》
以色列长篇小说。写的是中年男子怀疑其妻子出轨,并对其妻子在生活中的各种言行与出轨行为进行了迷狂式的幻想,使得自己身陷其中不能自拔。
妻子不告而别后,沙乌儿开始向弟媳埃斯特倾吐自己十年来对于妻子“出轨”的种种猜想,那种颓丧、自我、强迫症般的状态让倾听者埃斯特也渐渐陷入了她自己的迷狂……大卫·格罗斯曼与阿摩司·奥兹是以色列的两大文学巨匠。他们的作品都像沙漠上的绿洲,其中荡漾着珍惜、神圣和冥思。但有时格罗斯曼似乎更加猛烈,更加狂暴,更加锋利,从而也更容易将我们击倒。
作者 大卫·格罗斯曼
《桦林庄园》
雕刻时光的小说
回忆与秘密 柔缓与沉迷 冷酷与微暖
“我在,故我思。”
布克文学奖得主约翰·班维尔于1973年创作的小说《桦林庄园》便以此开始。
这部小说围绕主人公加布里埃尔·戈德金和他重返荒凉破败的家族庄园的经历展开。经过几年的外出流浪,加布里埃尔返回了桦林墅这座充满回忆和绝望的大房子。在深入挖掘家族秘密——一个冷酷无情的父亲,一个饱受折磨的母亲,一个心智疯狂的奶奶——的同时,加布里埃尔也回忆着自己邂逅的**场爱情,以及失恋。
《桦林庄园》不仅是一部关于家族、隔阂与土豆大饥荒时期的爱尔兰的小说,它也是一个关于纯真的终结(对一个男孩和他的祖国而言)的故事,文笔风采卓越,情节错综复杂,堪称爱尔兰当代文学的分水岭之作。
《桦林庄园》代表着爱尔兰文学的一座分水岭:在这部小说中,历史化作一幕意蕴丰富的黑色喜剧,充满了爱尔兰土地骚动时期的背景和哥特式的人物角色,书页间还夹杂着一种对宇宙的本质困惑迷惘的感觉。
——科尔姆·托宾
班维尔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天才。他那风格独特的文字始终经过精心雕琢与润饰,因此我们可以缓慢阅读他的作品,尽情享受他提供的欢愉的溪流。班维尔作品中的一切事物都栩栩如生……他是一位作家中的作家,能用诗一般的语言变出人物和地点的戏法。
——《独立报》
约翰·班维尔(1945- ),当代*伟大的文体家之一。1945年出生于爱尔兰,曾担任《爱尔兰时报》文学编辑。现居住于都柏林。班维尔是一位敏锐而多产的作家,至今已著有十五部小说,其主体涉及面广,创作技法新颖脱俗,语言清晰流畅。《哥白尼博士》《证词》《无法企及》《海》等都是享誉国际的代表作。班维尔获得过无数国际文学大奖,包括兰南文学奖、布莱克纪念奖、卫报小说奖、弗朗茨·卡夫卡文学奖、爱尔兰笔会文学奖、奥地利国家欧洲文学奖等,其代表作《海》于2005年荣获英语文学*高奖——布克奖。
内容简介
9787533941635 (精)经典印象小说名作坊:作家们
9787533947286 (精)经典印象小说名作坊:大莫纳
9787533932893 (精)经典印象小说名作坊:罗生门
9787533932114 (精)经典印象小说名作坊:迷魂之歌
9787533934620 (精)经典印象小说名作坊:玩家
9787533934576 (精)经典印象小说名作坊:黑色唱片
9787533934569 (精)经典印象小说名作坊:她的身体明白
9787533941338 (精)经典印象小说名作坊:似是都柏林
9787533937928 (精)经典印象小说名作坊:迷狂
9787533940195 (精)经典印象小说名作坊:桦林庄园
节选
-
莫言的奇奇怪怪故事集
¥19.0¥59.9 -
悉达多
¥13.0¥28.0 -
死魂灵
¥14.0¥48.0 -
中国近代史
¥13.7¥39.8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5.9¥55.0 -
失去一切的人
¥16.6¥52.0 -
本森小姐的甲虫
¥15.9¥55.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我独钟意命运角落的人
¥42.3¥168.0 -
诺贝尔文学奖大系-窄门
¥14.9¥31.0 -
鸟与兽的通俗生活
¥17.7¥39.8 -
罗生门
¥15.9¥36.0 -
偏见
¥17.8¥56.0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12.9¥39.8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1984-插图珍藏版
¥9.9¥29.8 -
我是一只骆驼
¥14.2¥32.0 -
鼠疫
¥12.6¥38.8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经常作案的朋友都知道
¥42.3¥168.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7.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