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引领与成长/低龄触法未成年人教育矫正研究

引领与成长/低龄触法未成年人教育矫正研究

¥25.1 (3.6折) ?
1星价 ¥35.9
2星价¥35.9 定价¥6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98798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54
  • 出版时间:2018-03-01
  • 条形码:9787010198798 ; 978-7-01-019879-8

本书特色

2009年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的情况日益严重。在传统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研究范式中,由于低龄触法未成年人对任何犯罪行为均不承担刑事责任,所以不在刑事司法的研究范围内。在少年司法研究范式中,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研究继承了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研究范式的观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研究集中在14岁以上的年龄范围。因此,我国低龄触法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正问题处于研究的薄弱状态。本书通过对普通和触法11—13岁的低龄未成年人进行抽样问卷调查,针对目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乃至于社会舆论评价中存在的不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急于求成的功利主义、分数至上的效用主义、知识学习的实用主义和升学考试的工具主义思想。基于开放性与多样性的教育视域,从法制教育、传统文化、人格完善、生态协调四个方面出发,探讨低龄触法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正系列策略与路径,构建了具有系统性与逻辑性的教育矫正内容体系。围绕少年儿童违法犯罪行为与校园暴力事件频发,针对“子不教,父之过”与“生不教,师之过”的不公允的归因批评。

内容简介

2009年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的情况日益严重。在传统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研究范式中,由于低龄触法未成年人对任何犯罪行为均不承担刑事责任,所以不在刑事司法的研究范围内。在少年司法研究范式中,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研究继承了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研究范式的观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研究集中在14岁以上的年龄范围。因此,我国低龄触法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正问题处于研究的薄弱状态。本书通过对普通和触法11—13岁的低龄未成年人进行抽样问卷调查,针对目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乃至于社会舆论评价中存在的不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急于求成的功利主义、分数至上的效用主义、知识学习的实用主义和升学考试的工具主义思想。基于开放性与多样性的教育视域,从法制教育、传统文化、人格完善、生态协调四个方面出发,探讨低龄触法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正系列策略与路径,构建了具有系统性与逻辑性的教育矫正内容体系。围绕少年儿童违法犯罪行为与校园暴力事件频发,针对“子不教,父之过”与“生不教,师之过”的不公允的归因批评。

目录

序一 序二 导言 **章 低龄触法未成年人教育矫正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一、触法未成年人教育矫正体系的起源 二、少年司法制度的特点与分类 (一)少年司法的特点 (二)少年司法制度的分类 (三)低龄触法未成年人教育矫正的**公约 三、我国低龄触法未成年人教育矫正制度的发展与困境 (一)我国触法未成年人矫正的发展 (二)现阶段低龄触法未成年人教育矫正的困境 第二章 低龄未成年人触法原因的相关理论解析 一、社会控制理论 (一)特拉维斯·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概述 (二)对赫希社会控制理论的简要评析 二、差异交往理论 (一)埃德温·萨瑟兰的差异交往理论概述 (二)对埃德温·萨瑟兰的差异交往理论的简要评析 三、紧张理论 (一)罗伯特·默顿的紧张理论概述 (二)对默顿的紧张理论的简要评析 四、三种犯罪理论的借鉴与启示 (一)认识论的借鉴与启示 (二)方法论的借鉴及启示 (三)思想观点的借鉴及启示 第三章 低龄未成年人触法原因的定量分析 一、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与测量方式 二、主观幸福感与触法行为的关系 (一)四因说与主观幸福感 (二)一般紧张理论和主观幸福感 (三)生活满意度和问题行为 三、主观幸福感与触法行为原因的定量分析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第四章 低龄触法未成年人教育矫正的理论基础 一、低龄触法未成年人教育矫正的学理分析 (一)低龄触法未成年人的活动场所特征 (二)低龄触法未成年人的认知特征 二、低龄触法未成年人教育矫正的价值定位 (一)低龄触法未成年人教育矫正价值本体论设定 (二)低龄触法未成年人教育矫正价值本体的合理性解析 三、教育矫正的价值本体回归路径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重塑教育矫正价值的本体论担当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低龄触法未成年人幸福观的转型建构 (三)提升教育者的幸福感知和幸福观,践行于育人实践活动 (四)营造有利于低龄触法未成年人成长的教育环境和心理环境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若谷,男,1983年生,山东海阳人。博士、二级心理咨询师,副教授。现为鲁东大学学生工作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近三年发表研究论文6篇,其中《幸福成长:教育价值的本体回归》,发表于《教育研究》 2016年第5期。《虞犯制度背景下工读学校改革走势的思考》,发表于《中国特殊教育》2016年第8期。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