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耕农:珠三角与京郊外地小农的生产与生活研究

代耕农:珠三角与京郊外地小农的生产与生活研究

1星价 ¥33.6 (7.0折)
2星价¥33.6 定价¥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088220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68
  • 出版时间:2018-03-01
  • 条形码:9787510882203 ; 978-7-5108-8220-3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代耕农”为研究主题的已发表的论文合集。其中,有关珠三角的代耕农群体,大多是2013年来已发表的期刊论文;有关北京郊区代耕农的内容,主要由近期新的研究报告来支撑。本书收录的各篇文章的方法视角、研究理念和研究对象都是统一的,均是基于对“身边的他者” ——工业社会中代耕农群体的深度观察而展开的民族志研究;其核心是以都市郊区的代耕菜农为例,揭示当代小农在生产和生活层面能够达到怎样的极限,并作出相应的反思。

目录



工业化与城市环形扩张过程中的生态与游耕:珠三角与北京郊区的代耕菜农
一、“化”学进程与代耕农业圈
二、工业体系中的游耕生态及地力遭“蹂躏”的根源
三、环形扩张过程中的代耕菜农
四、结论

珠三角与京郊的自我生产政体:被忽视的自雇式代耕农
一、从“工厂政体”到“自我生产政体”
二、珠三角与北京城郊农业圈中的代耕菜农
三、结论

双重边缘性与个体化策略:关于代耕农的生存故事
一、代耕农——农民进城的另外一种途径
二、制度与市场形塑下的双重边缘性
三、代耕农的生存故事:“弱社区”与个体化策略
四、结论

反思弱者武器的效度:以珠三角代耕农为例
一、支配体系与劳动方式的变迁:概念解释力的富足与贫困
二、珠三角的代耕农——现代支配体系中无法抗争的弱者
三、结论

流动社会中的“过渡日常” —— 一个基于京郊代耕菜农研究的经验分析框架
一、引言
二、“过渡日常”的理论路径
三、“过渡日常”的方法维度与经验表达
四、结论

机会成本的变更与代耕农生存境况的转换
一、代耕农研究与土地机会成本的外部研究视角
二、从迁入到嵌入
三、工业化、机会成本的变更与代耕农生存境况的转换
四、结论

落地生根:阳江苗族代耕农的土地交易与家园重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生存压力下的代耕选择
三、生存空间的建构逻辑
四、土地交易下的定居策略
五、结论

附录一?北京市大兴区代耕菜农问卷调查描述报告
一、京郊代耕菜农聚集区与调查样本概况
二、租金、合同、成本、技术
三、产量、销售、收入、风险
四、互动、交往、适应、预期
五、结论

附录二?代耕菜农群体的生产与生活:北京市大兴区朱村田野调查报告
一、游耕至朱村的代耕菜农概况:耕作经历的转换及其缘由
二、朱村代耕菜农的劳动安排、实践智慧与市场交换
三、京郊代耕菜农的家庭、人际与情感
四、结论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黄志辉,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民族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民族政策研究会副秘书长等。1984年出生于江西省分宜县,曾就读于山东大学社会学系、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人类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发展人类学、都市社会学以及其他社会人类学的具体研究。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及各类省部级项目数项,曾出版学术专著《无相支配:代耕农及其底层世界》《重温先声:费孝通的政治经济学与类型学》。 李旭东,男,1994年出生,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人。中央民族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发展人类学。硕士期间研究成果获得学术刊物《探索与争鸣》第三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征文奖”一等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