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120402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614
- 出版时间:2019-09-01
- 条形码:9787521204025 ; 978-7-5212-0402-5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关于诗歌美学理论方面的专著。作者在诗歌创作的同时,长期致力于诗学理论研究,多有发现,多有感悟,在诗学上不仅有独到而丰盈的见解,且更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本书从中外古今大量诗歌的比较与探本研究中,提出大诗歌理念与大继承理念,并以此贯穿于诗本体、诗创造、诗主体各个方面的深入探究,从而揭示诗美创造与诗语言创造合二为一的奥秘,构成颇富于原创性的独立的诗学理论体系。全书行文敏捷,语言凝练,立论有据,征引详实,字里行间跳荡着智慧的火花,包含着思辨的哲理,蕴含着深广的审美价值,具有凝重睿哲的理论色彩和劲键真切的实践意义。
内容简介
洪迪先生所著《诗学》根植并对称于诗的创造本性,直探现代诗学要义又反身包容传统诗学。其汲古纳今、吞吐中外、且发散且综合的运思方式,恰与其全覆盖式的系统性宏伟建构互为表里,彼此生成。由本体/主体论、语言论、功能论,而批评论、传播论、接受论,由诗美结构而语言艺术而文体可能,既据其“大诗歌”“大继承”的理念以大观小,又举以精当的文本分析和个案研究小中见大;其意沉雄笃敬,其势恣睢踔厉,其言清朗超迈,其旨貌远实近,其一以贯之者,则是融合了深湛的哲学思考与审美眼光的道艺技体用不分。在我的阅读视野中,如此体大虑周、宏博精深的诗学著作,不但为新诗有史以来仅见,而且足与南朝刘勰之《文心雕龙》、清人叶燮之《原诗》各擅其美,相映生辉。
——唐晓渡
洪迪先生积聚三十载之功,成六百余页《诗学》巨作,不仅扛鼎,更加解渴。它一举改变了当代中文诗歌的窘境:创作和研究严重不成比例。《诗学》突破古今中外定式,又综合古今中外资源,其深度和难度,堪称挑战个人极限。洪迪先生以大诗歌理念和创造本体论为引领,以道艺技贯通、哲学美学合一的创作论展开,以再造传统之现当代诗个案研究为根基,能遣清晰透彻之词,言说诗歌“不可说”之境,此中能量,非毕生内外兼修而不可得。《诗学》层次繁多,结构严谨,张力强大,朝向“诗意就是创造之美”,建构起一个纯然褒义的“宏大”诗学体系,或毋宁说,它自己就是一首壮丽的思想史诗。
——杨炼
这个时代的高人往往自觉靠边,甚至隐匿在沼泽地带,较为冷门的诗学更是如此。洪迪先生高龄八十八。写诗,不混诗坛。著书,伏案三十年。皇皇《诗学》终于问世,乃中国*部以《诗学》冠名之著。在诗的价值的判断上,我更信任老派的、边缘的、圈子外的读者和研究者。在这个炙手可热、滔滔者天下皆是的时代,自甘寂寞更值得信任。
——于坚
洪迪先生所著《诗学》根植并对称于诗的创造本性,直探现代诗学要义又反身包容传统诗学。其汲古纳今、吞吐中外、且发散且综合的运思方式,恰与其全覆盖式的系统性宏伟建构互为表里,彼此生成。由本体/主体论、语言论、功能论,而批评论、传播论、接受论,由诗美结构而语言艺术而文体可能,既据其“大诗歌”“大继承”的理念以大观小,又举以精当的文本分析和个案研究小中见大;其意沉雄笃敬,其势恣睢踔厉,其言清朗超迈,其旨貌远实近,其一以贯之者,则是融合了深湛的哲学思考与审美眼光的道艺技体用不分。在我的阅读视野中,如此体大虑周、宏博精深的诗学著作,不但为新诗有史以来仅见,而且足与南朝刘勰之《文心雕龙》、清人叶燮之《原诗》各擅其美,相映生辉。
——唐晓渡
洪迪先生积聚三十载之功,成六百余页《诗学》巨作,不仅扛鼎,更加解渴。它一举改变了当代中文诗歌的窘境:创作和研究严重不成比例。《诗学》突破古今中外定式,又综合古今中外资源,其深度和难度,堪称挑战个人极限。洪迪先生以大诗歌理念和创造本体论为引领,以道艺技贯通、哲学美学合一的创作论展开,以再造传统之现当代诗个案研究为根基,能遣清晰透彻之词,言说诗歌“不可说”之境,此中能量,非毕生内外兼修而不可得。《诗学》层次繁多,结构严谨,张力强大,朝向“诗意就是创造之美”,建构起一个纯然褒义的“宏大”诗学体系,或毋宁说,它自己就是一首壮丽的思想史诗。
——杨炼
这个时代的高人往往自觉靠边,甚至隐匿在沼泽地带,较为冷门的诗学更是如此。洪迪先生高龄八十八。写诗,不混诗坛。著书,伏案三十年。皇皇《诗学》终于问世,乃中国*部以《诗学》冠名之著。在诗的价值的判断上,我更信任老派的、边缘的、圈子外的读者和研究者。在这个炙手可热、滔滔者天下皆是的时代,自甘寂寞更值得信任。
——于坚
面对洪迪先生的《诗学》,如同面对一座雄心勃勃的建筑。其营建定非一朝一夕之功,显然得到了岁月的助力。他把哲学、美学、艺术发生学压缩为诗学。他把诗歌讨论到每一个角落,这种做法有点老派但不碍事。他发动我们的文心,似欲重启雕龙之业。
——西川
目录
作者简介
洪迪,本名郑宏杰。诗人,诗论家,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32年底生,浙江临海人。1957年在《诗刊》7、8月号发表《祖母》等诗作,开始诗歌创作。著有诗集《雨后新叶》《超越存在》《存在之轻》,诗学著作《现代诗美的创造》《大诗歌理念和创造诗美学》,历史随笔《天马嘶云》(合著),系列散文式断代史《唐唐大唐》,传统文化专著《中国文化太极:老子与孔子》《〈周易〉三读》等。他的诗歌创作多次获奖,诗论和诗歌批评影响力持久而广泛,且对中国历史文化有深湛研究和独到见解。《诗学》写作历时三十年,被诗人、诗评家誉为“体大虑周、宏博精深”之作,“为新诗有史以来仅见”,“发动我们的文心,似欲重启雕龙之业”。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5.0¥39.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见字如面
¥23.4¥4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2.8¥28.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17.0¥2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4.3¥68.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到山中去
¥9.1¥30.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4¥49.8 -
人生非若春日蔷薇
¥16.2¥46.0 -
瓦尔登湖
¥11.1¥39.0 -
西南联大古文课
¥16.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