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差异:国际学术丛刊:第6辑

差异:国际学术丛刊:第6辑

1星价 ¥27.4 (7.2折)
2星价¥27.4 定价¥3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490448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306
  • 出版时间:2011-01-01
  • 条形码:9787564904487 ; 978-7-5649-0448-7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文化研究: 反思与前瞻”、“阿诺德批评论文精选”、“文学与大众文化: 在边界处研究”、“学术访谈”、“波德里亚: 迟发的纪念”五部分, 收录了《齐泽克的意识形态认同观对文化研究的挑战》、《文化研究与行动者网络理论》、《文学与科学》、《合众国的文明》、《当前文学批评的功能》、《大众文化与电视神学》等文章。

目录

文化研究:反思与前瞻
走向全球对话主义——超越“文化帝国主义”及其批判者
全球对话主义视野中的大国学——兼与金惠敏教授对话
有根的世界主义:从差异竞争中兴起
全球媒介、文化变迁与在地改造——文化研究对社会学混杂形成理论的贡献
齐泽克的意识形态认同观对文化研究的挑战
文化研究与行动者网络理论
阿诺德批评论文精选
文学与科学
文化和它的敌人
合众国的文明
数;或作主体多数与残存少数
当前文学批评的功能
爱默生其人
甘甜与光明——阿诺德批评论文译后感言
文学与大众文化:在边界处研究
杰克·伦敦现象的文化解读
大众文化与电视神学
中国的大众文学观念
学术访谈
再现·后结构主义·文化研究
波德里亚:迟发的纪念
巴黎寻踪——波德里亚墓园沉思
波德里亚拟像理论的美学意味
著译者简介
英文目录
编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这段话里面有两个值得注意的有趣方面。其一是伦敦用了两组对立的比喻:肉体和精神,野蛮人和圣人。很显然他所谓的“两种本性”,一方是指内心比较现实的“我”,是个追求肉体感觉的“野蛮人”;另一方是文本中和想象中塑造的“我”,是个崇尚精神的“圣人”。这显然是自我的分裂。其二是他*终能够达到平衡的结论。作家意识到,这种分裂人格是造成“麻烦”的根源,但是我们对“取得平衡”之说不敢轻信。倒是他的小说反复地将他本人性格中的冲突戏剧化了:对立的两方--一个鲁莽的冒险家和一个带书生气的敏感青年;一个追求金钱的“脑力商人”和一个追求艺术理想的作家;一个大言不惭的个人主义者和一个富有正义感的社会主义者--在每一方面都遭遇了分裂自我的另一半的挑战,互相角力。我们发现,各种感情倾向也以一组组对立的意象出现在杰克·伦敦的作品中:城市与乡村,工业化与田园,文明与荒野,弱者与强者,男性代表的强悍与女性代表的教养,有产阶级与劳动阶级,物质与精神,成功与幻灭,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平衡完整的自我是一种很难企及的境界,杰克·伦敦声言的“达到”,主要是一种幻觉。由于人的欲望与现实提供的可能性之间永远存在着鸿沟.欲望永远无法完全满足,因此人的自我本质上是缺损的、失衡的,需要借助意识形态加以调整修补。现实中杰克·伦敦的真实自我是残缺的,他通过文学文本建构了一个虚构的自我,创造平衡,使之更符合心理期待。这样,在杰克·伦敦的作品中就出现了两个不同的作家本人的影子,即所谓的“野蛮人”和“圣人”。自我的一方追随当时的流行风尚,为物质利益不择手段,写*能卖钱的小说,当“脑力商人”;另一方则想象着事物原本可能达到的美好,感受到强烈的道德危机,而焦虑又使他对现实不满,于是扯起了批判的大旗。就这样,一个不顾一切的实利主义者,和一个呵斥实利主义行为的道德家,就可能出现在杰克·伦敦的同一个小说人物身上。对于杰克·伦敦来说,他的文学话语既是调和欲望和现实之间矛盾的产物,也是分裂自我的见证。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