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逻辑理性批评研究-胡塞尔著作集-第1卷

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逻辑理性批评研究-胡塞尔著作集-第1卷

1星价 ¥51.7 (7.6折)
2星价¥51.7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16288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5
  • 出版时间:2012-10-01
  • 条形码:9787300162881 ; 978-7-300-16288-1

本书特色

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的关系问题是康德哲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康德是在达到了对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关系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开始创建他的批判理论的。康德在哲学史上*次科学地解释了形式逻辑的本质,在更高层次上消解了形式逻辑,这样也就*后解决了同一知性的两种逻辑的本质关系,从而开创了近代西方哲学发展的新时期。胡塞尔继承并拓展了康德的问题,借对二者的讨论奠定了自己先验唯心哲学的基础。本书是胡塞尔后期*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内容简介

  《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逻辑理性批评研究》为作者胡塞尔生前发表的后一部完整的重要经典之作,曾被作者称为自己全部著作中重要的一部作品。《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逻辑理性批评研究》为《逻辑研究》出版二十余年之后作者再次专注于现象学和逻辑学关系的集大成之作,在其晚年一气呵成。全书分为导论、预备性思考以及两部分正文,共计107节,另附作者所加的三个附录。正文中两部分的标题为:“客观形式逻辑学的结构和范围”和“从形上逻辑学到先验逻辑学”。中译本根据1929年原版重印本译出,翻译过程中参考了《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逻辑理性批评研究》著名法译本(译者为《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逻辑理性批评研究》研究专家巴什拉)和胡塞尔弟子肯恩斯的著名英译本。

目录

导论
预备性思考
1 出发点:逻各斯一词的意义:言语,思想,思想内容
2 语言的观念性。排除相关问题
3 作为“思想”表达的语言。广义思想作为意义构成的体验
4 适合意义功能的“思想”之本质界定问题
5 将逻辑学临时界定为先天科学理论
6 逻辑学的形式特性。形式先天性和偶然先天性
7 逻辑学的规范性功能和实践性功能
8 逻辑学的双侧性;其主题学的主观方向和客观方向
9 “客观的”或“实证的”科学之直接主题学。双侧性科学的观念
10 历史心理学和主观方向的科学主题学
11 传统逻辑学的主题学倾向

**部分 客观形式逻辑学的结构和范围
A.从传统逻辑学通向形式逻辑学的完整观念
**章 形式逻辑学作为命题学分析
12 纯粹判断形式观念的发现
13 判断的纯粹形式理论作为**形式逻辑学科
14 一致性逻辑学(无矛盾性逻辑学)作为形式逻辑学的第二层级
15 真理逻辑学和一致性逻辑学
16 为明证性区分奠定基础的命题学的层级区分
17 “清晰判断”本质属[wesensgattung]作为“纯粹分析学”主题
18 纯粹分析学的基本问题
19 纯粹分析学作为真理之形式逻辑学基础
20 逻辑原则及其在纯粹分析学中的类似者
21 含混的和清晰的“同一”判断间相符性的明证性。*广义的判断概念
22 作为纯粹逻辑语法的命题学形式理论的领域概念为*广义的判断
第二章 形式命题学,形式数学
23 传统逻辑学的内在统一性及其在形式数学中的地位问题
24 一种形式本体论的新问题。作为形式本体论的传统形式数学的特性
25 形式命题学和形式本体论之间的主题学区别性与实质相关性
26 形式命题学和形式数学之间统一性问题被掩盖的历史原因
27 《逻辑研究》中形式本体论观念的引人
第三章 演绎系统理论和复多性理论
28 形式逻辑的*高层阶:演绎系统理论或复多性理论
29 法则科学的形式化还原和复多体理论
30 黎曼以来的复多体理论
31 一种复多体之严格概念,或一种“演绎的”、“法则性的”系统之严格概念;由“确定性”概念对其加以解释
32 一种复多体理论的*高观念,作为一种关于复多体形式的法则性科学
33 真正形式数学和游戏规则数学
34 完全的形式数学等同于完全的逻辑分析学
35 为何在作为普遍分析学的普遍科学领域内只有演绎的理论形式能够成为主题
36 回顾及有关下——步任务的预先说明
B.有关作为形式命题学的形式逻辑学与形式本体论的双重性之现象学说明
第四章 对象立场和判断立场
37 形式命题学和形式本体论的关系问题;先前说明的不充分性
38 判断对象本身和句法构成
39 判断概念向一切“句法行为形成物”的扩展
40 作为思想游戏的形式分析学和逻辑分析学。可能应用的关系内含于形式科学的逻辑意义中
41 命题学立场和本体论立场间的区别以及对其阐明之任务
42 对此任务的解决
43 作为形式科学理论的分析学即是形式本体论,并因此是朝向对象的
44 从作为形式本体论的分析学转向作为形式命题学的分析学
45 命题逻辑学意义上的判断
46 真与伪作为批评的结果。真理与明证的双重意义
第五章 命题学作为意义理论和真理逻辑
47 从传统逻辑学转向科学的批评态度导致其命题学立场
48 判断作为纯被意念者属于意义区域。朝向意义的态度之现象学特征
49 判断(命题)的双重意义
50 意义概念扩展到全部设定范围,形式逻辑的扩展是为了构成一种形式价值学和实践学
51 纯粹一致性逻辑学作为纯粹意义理论。一致性逻辑学和真理逻辑学的划分也适用于作为*高逻辑学层阶的复多性理论
52 真正逻辑的和逻辑外的“纯科学”[matlesis pura]。“数学家的数学”
53 对欧几里得复多体例子的阐释
54 形式逻辑学和形式本体论之间关系的*终建立

第二部分 从形上逻辑学到先验逻辑学
**章 心理主义和逻辑学的先验基础
55 客观的一形式的逻辑学的形成是否已足以满足一种还仅仅是形式的科学理论之观念
56 对一切朝向主体性的逻辑形成物观点之心理主义谴责
57 逻辑心理主义和逻辑唯心主义
58 观念性对象的明证性类似于个别性对象的明证性
59 作为“自所与”[selbstsebung]之明证性的一般特征
60 意向性的基本法则性和明证性的普遍功能
61 在作为综合统一体的一切(实在的及非实在的)对象之功能内的一般明证性
62 一切种类对象的观念性与构成性意识的对立。对自然的实证主义误解是一种心理主义
63 原初生产的活动性作为逻辑形成物之自所与性,关于此生产(erzeugung)——词的意义
64 实在对象比非实在对象具有存在优先性
65 关于心理主义的一个更一般性的概念
66 心理主义的和现象学的唯心主义。对知识之分析性的和先验性的批评
67 心理主义的谴责是对先验认知批评的必要逻辑功能之误解
68 对进一步任务的预备性概述
第二章 先验逻辑设问学的起始问题:基本概念问题
69 在直接明证性中所与的逻辑形成物。此一明证性反思主题化的任务
70 阐明[klarung]作为对原初性之构成研究;此一要求之阐明的意义
71 科学基础的问题与起源的构成性研究。逻辑学具有领导资格
72 主体结构作为一种对应于客观先天性的先天性。过渡到一种新的批评层阶
第三章 逻辑学的观念化前提及其构成性批评
73 数学分析的观念化前提作为构成性批评的主题。判断形成物的观念同一性作为构成性问题
74 “如此等等”之观念性,构成的无限性之观念性,及其主体相关项
75 分析的矛盾律及其主观的转向
76 真理逻辑学向主体侧设问学的过渡
77 在矛盾律和排中律中包含的观念化前提
78 在主体明证性法则中的“正断式和逆断式”[modus ponens und tollens)的转换
79 真理本身和错误本身的前提,以及一切判断可判定性的前提
80 真理前提的明证性和对其批评的任务
81 进一步问题的提出
第四章 逻辑原则之明证性批评向经验之明证性批评的回归
82 判断向*终判断的还原。某物的范畴元变换[uradwandungen]和作为个体的元基底[ursubstrate]
83 真理的平行性还原。一切真理均指称一个体世界
84 明证性的层阶结构;**自身明证性即经验明证性。经验的严格概念
85 所谓判断理论的真正任务。判断的意义生成作为明证性层阶秩序化探索的导引
86 前述谓经验的明证性作为先验判断理论之自身*初主题。经验判断作为原初判断
87 过渡到高阶明证性。与实质的及形式的一般性之明证性相关的核问题
88 蕴涵于分析的矛盾律内的前提:每一判断均可达“清晰明证性”[deutlichkeitsevidenz]
89 清晰明证性的可能性
90 诸真理逻辑原则的应用:这些原则仅适用于内容上有意义的判断
91 过渡到新问题
第五章 逻辑学的主观基础作为先验哲学问题
92 客观逻辑学的实证性意义之阐明
93 笛卡尔以来对经验的批评研究之不足
第六章 先验现象学和意向性心理学、先验心理主义问题
94 一切存在者都在意识主体内被构成
95 从每一自身主体性出发的必要性
96 主体间关系的先验性问题以及主体间世界
97 在其普遍哲学意义中揭示意识构成的方法
98 作为先天性研究的构成性研究
99 心理主义主体性和先验主体性。先验心理主义问题
100 有关先验哲学发展以及特别有关形式逻辑的先验性设问的历史批评考察
第七章 客观逻辑学和理性现象学
101 理性的先验现象学是逻辑学的主观基础
102 传统逻辑学的世界相关性和为其先验阐明本身提供规范的“*终”逻辑学之特性
103 绝对认知基础只是在有关作为唯一绝对存在者的先验主体性的普遍科学中才有可能建立
104 先验现象学作为先验主体性的自身说明
105 结束逻辑学的先验批评之准备。通常明证性理论为绝对真理前提所误导
106 对绝对真理前提的进一步批评,以及独断论的明证性理论
107 有关“作为意向性成就的明证性”的一种先验性理论的描述
结论

附录Ⅰ 句法形式与句法素材,核形式与核素材
1 述谓判断的分类
2 判断中的事物[sach]相关性
3 纯粹形式和素材
4 较低阶和较高阶的形式。它们彼此的意义关系
5 独立命题(apophansis3的自足功能统一性。在连词中一切连接形式的分划
6 过渡到*广义的范畴领域
7 句法形式,句法素材,句法
8 句段和命题项。独立判断作为句段,广义独立判断作为句段
9 “判断内容”是作为句段的判断之句法材料
10 句法形式化[formung]的层阶
11 非句法的形式和材料——显示于纯粹句法材料中
12 核形成物,核材料,核形式
13 名词性范畴的优先性。名词化
14 过渡到复合结构
15 传统形式逻辑中的“词项”概念

附录Ⅱ 判断的现象学构成。原初主动的判断行为及其二次性变样
1 作为自生产判断行为的主动判断行为;与其二次性变样的对立
2 关于意向性的一般理论
3 判断之非原始的所与性方式
4 被动所与性方式主动化的本质可能性
5 原初生产性判断行为的基本形态以及一般判断行为
6 关于非清晰语言判断行为及其功能
7 持存的和重,亿性的含混性对统觉含混性的优越性:含混性中的第二明证性

附录Ⅲ 关于一种“纯无矛盾性逻辑学”或“纯一致性逻辑学”的观念
1 形式的无矛盾性和形式的一致性之目的。此概念的宽式理解和严式理解
2 一种纯粹分析学之系统的和根本的结构与句法理论的关系
3 分析性判断之特征:作为纯“认知说明性”判断和作为“重言式”
4 关于数理逻辑意义上的重言式的评论。贝克尔著(相关于正文中4—18)
德、法、英、中现象学用语对照表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幼蒸,1936年11月11日生于北平。现为旅美独立学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2000年至今),国际符号学学会(IASS)副会长(2004—2014)。曾任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1978—1995)、德国鲁尔大学哲学所客座研究员(1990—1997)、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EHESS)短期访问教授(1990)。曾于1982—2004年期间先后担任访问学者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哲学系、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弗吉尼亚大学比较文学中心、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系,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所、柏林工大语言学所,法国人文科学基金会研究中心(MHS),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符号学中心,日本成诚大学文学院、东京大学英语系,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哲学所、台湾大学哲学所、辅仁大学比较文学系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