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商品评论(1条)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0151237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74
- 出版时间:2020-01-01
- 条形码:9787200151237 ; 978-7-200-15123-7
本书特色
《中国文学1949—1989》是洪子诚先生对20世纪文学史研究的典范成果,试图建立新的叙述体系。他从当代文学的独特体验和理解出发,来把握当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和生存状态: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中,描述“当代文学”文学体制的建立,文学高度“一体化”的形成和削弱、崩溃的过程。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1949—1989》在对当代文学的叙述上,除了有关文学规范、形态的特征外,还特别考察了当代文学生产方式、作家的生存状况与文学形态的关系,使当代文学史的研究得到深化和开拓。
目录
前言:分期与方法
上编 50—70年代
**章?毛泽东的文学主张和文学政策
第二章?规范与控制
第三章?作家的状况
第四章?矛盾与冲突
第五章?创作状况与总体风格
第六章?“非主流”文学
下编 80年代
第七章?80年代的文学环境
第八章?80年代文学的特征
第九章?历史创伤的证言
第十章?新诗潮
第十一章?文学“寻根”与精神重建
第十二章?女作家和“女性文学”
第十三章?80年代后期的文学概况
上编 50—70年代
**章?毛泽东的文学主张和文学政策
第二章?规范与控制
第三章?作家的状况
第四章?矛盾与冲突
第五章?创作状况与总体风格
第六章?“非主流”文学
下编 80年代
第七章?80年代的文学环境
第八章?80年代文学的特征
第九章?历史创伤的证言
第十章?新诗潮
第十一章?文学“寻根”与精神重建
第十二章?女作家和“女性文学”
第十三章?80年代后期的文学概况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洪子诚,1939年生于广东揭阳。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62年留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教研室协作教研组担任写作课教员。1977年转入当代文学教研室。1978年评为讲师。1985年评为副教授。1993年评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退休。现参与中国新诗研究所《新诗评论》、“新诗研究丛书”的编辑工作。著有《中国当代文学史》《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材料与注释》等。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5.0¥3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4¥49.8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见字如面
¥23.4¥49.8 -
一个人生活
¥21.2¥45.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27.4¥49.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随园食单
¥7.9¥30.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当你老了
¥16.3¥30.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我在史铁生
¥22.1¥32.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4.3¥68.0 -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经典·东坡·词
¥31.3¥68.0 -
到山中去
¥9.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