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学研究古典学研究:近代欧洲的君主与戏剧

古典学研究古典学研究:近代欧洲的君主与戏剧

1星价 ¥28.8 (6.0折)
2星价¥28.8 定价¥4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759732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24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567597327 ; 978-7-5675-9732-7

本书特色

“古典学研究”辑刊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古典学专业委员会主办,致力于研究、解读古典文明传世经典,旨在建立汉语学界的古典学学术园地,促进汉语学界对中西方经典和其他传统经典的再认识。本刊立足于中国文明的现代处境,从跨文化、跨学科的视角出发,力求贯通文学、哲学、史学和古典语文学,从具体文本入手,研究、疏解、诠释西方、希伯来和阿拉伯等古典文明传世经典。

内容简介

第四辑《近代欧洲的君主与戏剧》收录六篇专题文章:丁若汀分析了高乃依如何围绕权力欲与君权合法性构建戏剧张力,宣扬君主美德;吴雅凌揭示了拉辛如何依循“圣史”与“肃剧”两种书写传统,创作出谜一般的《亚他利雅》;贺方婴围绕何谓“恨世者”这一政治哲学问题,呈现了启蒙戏剧论战的复杂性及其背后的思想史脉络和政制歧见之争;梅德分析了罗恩施坦如何偏离古典主义,为巴洛克悲剧开辟新的维度;姚曼透过人们对格吕菲乌斯悲剧的诟病,寻绎巴洛克悲剧的本质特征;瓦格纳分析了格吕菲乌斯《查理》第二版的改动对查理形象的升华。此外,“温玉伟尝试经由莱辛的“思想密室”探寻其隐微教诲;李睿着眼于启蒙运动时期的三种《尼伯龙人之歌》接受模式,探究其如何一步步成为“德意志民族史诗”;成官泯针对柏拉图著作的真伪、分期及“苏格拉底问题”,对学界主流看法做了梳理,并提请人们注意其戏剧特征和写作意图;龙涌霖将“慎独”置于心志论脉络理解,强调其经验指导力。书评部分是段保良对沃格林《秩序与历史(卷五):求索秩序》中译本的点评。

目录

专题:近代欧洲的君主与戏剧
高乃依悲剧中的权力欲与君权合法性 丁若汀
圣史与肃剧:拉辛的《亚他利雅》 吴雅凌
何谓“恨世者” 贺方婴
罗恩施坦的巴洛克戏剧与古典 梅 德(谷裕 译)
戏剧家格吕菲乌斯与被弑的君王 姚 曼(王珏 译)
格吕菲乌斯的悲剧《查理??斯图亚特》 瓦格纳(谷裕 译)

论文
启蒙时代的莱辛及其友人 温玉伟
《尼伯龙人之歌》与《伊利亚特》 李 睿
柏拉图阅读中的几个问题 成官泯
早期儒学心志论及其慎独工夫 龙涌霖

书评
沃格林《求索秩序》汉译本指谬 段保良
展开全部

节选

乃依悲剧中的权力欲与君权合法性 丁若汀 (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高乃依的戏剧中大量涉及王位继承纠纷与权力争夺等问题。这些主题服务着悲剧情节的展开与人物性格的刻画,也表达出作者对君权合法性的解读。在深入分析剧作本身的同时,重新审视诗学传统对英雄品质和悲剧过错的理解,了解法国王位继承原则,阅读政治哲学作品对统治艺术和君王德行的讨论,可以帮助理解高乃依悲剧作品中美学观念和政治立场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文的细读表明,高乃依常依托法国王位继承法来制造戏剧冲突,并将人物的权力欲转化为构建悲剧困境、推动情节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些悲剧均以品德完美的主人公的*终胜利为结局:他们的宽仁和坦荡与17世纪推崇的神秘的统治艺术相区别,但其受到的上天庇佑又与当时君权神授的观点呼应。 圣史与肃剧 吴雅凌 (上海社会科学院) 摘要:《亚他利雅》取材旧约故事,受同时代法国作家波舒哀的《论普遍历史》影响。该剧虽是应邀为圣西尔修院女学生所作,但君王路易十四才是拉辛预设的首要观众。拉辛既忠于圣史记载和圣经书写传统,又着意贯彻亚里士多德的肃剧理论,甚至尝试性地恢复《诗学》规范的歌队要素。基督宗教预象问题在拉辛晚年这部复杂深沉的诗剧中得到多维度的思考。 何谓“恨世者” 贺方婴 (中国社科院外文所) 摘要:卢梭撰写《致达朗贝尔论剧院的信》(1758年)时,法国的绝对王权政制已显衰相,王国内部危机重重。在这一政治语境中,启蒙文人的戏剧开始占据巴黎的戏剧舞台,剧院成为启蒙智识人宣讲启蒙思想*有力的场所。在这封长篇公开信中,借反对启蒙派提议在日内瓦共和国建一座剧院为契机,尤其是借评论喜剧前辈莫里哀的《恨世者》,卢梭严厉针砭启蒙戏剧。本文围绕何谓“恨世者”这一政治哲学问题展开论述,呈现启蒙戏剧论战的复杂性,以及论战背后的思想史脉络和政制歧见之争。 启蒙时代的莱辛及其友人 温玉伟 (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语言文学系) 摘要:共济会士在美国立国战争的影响,迫使启蒙思想家加快思考共济会这个长久以来隐蔽的社会团体及其政治抱负。通过勾勒莱辛的“写给共济会员的谈话”《恩斯特与法尔克》和他身后发生的“泛神论之争”背景,我们看到,一方面,共济会士隐秘的政治抱负在“狂飙突进运动”中公开化,另一方面,鉴于文明的暧昧性,莱辛区分显白和隐微教诲的哲学经验仍然值得借鉴。 《尼伯龙人之歌》与《伊利亚特》 李睿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20世纪初以来,对《赫尔墨斯文集》的研究大多采用“横向阅读”模式对其进行分析,这种思路认为《文集》内部存在一元论—二元论的观点对立。尽管如此,该思路并未公正对待《文集》本身的教义,也难以真正帮助人们理解其影响。在福登与哈内赫拉夫之研究的启示下,《文集》或可通过“纵向阅读”模式而得到更好地理解,这种思路将《文集》中各篇文章看作处于一定阶序之下。以此为工作假设,本文试图论证《文集》中各篇文章的次序安排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上升式的教导,前12篇论说循序渐进地展开对神圣心智之启示的阐释,并由第13篇论说达到对灵知本身的*终传授。这种阅读方式或可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文集》本身被编辑和阅读的可能方式。此外,在这种阅读模式下,传统研究中的一元论—二元论对立或可得到消解,《文集》将呈现出一种可理解的结构性特征。 柏拉图阅读中的几个问题 成官泯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 摘要:19世纪后半期以来主流学界形成的对柏拉图著作真伪的看法,以及对柏拉图著作顺序及思想发展的看法,基于对古代著述的并无根据的现代想象,因此,更合理的做法是,回复到忒拉绪洛斯所厘定的“正典”,并在阅读、解释柏拉图著作时放弃早中晚三期框架。若阅读柏拉图时充分注意对话录的戏剧特征,阅读便成为一种特殊的生存经验:在读者与苏格拉底或哲人之间存在着张力。柏拉图珍藏或隐藏了历史上真实的苏格拉底,把我们引向“变得又美又新的”苏格拉底,因此,阅读柏拉图,对于每一个曾有爱智冲动的人来说都是一种心灵的陶冶。 早期儒学心志论及其慎独工夫 龙涌霖 (中山大学哲学系) 摘要:早期儒学的“慎独”一说,应放在以“心”言“志”的心志论脉络中理解。“志”是一个独特的意向性概念,当它定向于“道”时便被界定为“一”,且能分殊为两个维度:一是心志在方向上的唯一,二是心志的定向在君子生命历程中的终始同一。做到唯一,即是“智”;达致同一,即是“圣”。后者殊为难致,这要求一种发自内心而非外在约束的恒力,即是“诚”。但即便如此要求,早期儒门内仍无法避免意志薄弱问题。而“慎独”作为对治工夫,就是立足于生活经验中的典型情境,以警惕(“慎”)心志之“一”(“独”)所碰到的各种薄弱环节,由此弥补心志论所缺少的经验指导力。

作者简介

《古典学研究:近代欧洲的君主与戏剧》由刘小枫主编,贺方婴担任执行主编。 丁若汀,巴黎索邦大学文学博士,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法国17世纪古典戏剧,尤其是该时期戏剧和政治的关系等研究。 吴雅凌,法国巴黎第三大学文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研究领域:法国近现代文学,古希腊文学。 贺方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西方政治哲学、古希腊-罗马文学研究。 温玉伟,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文学博士生,德国卡尔??施米特协会会员。主要关注古今之争前后的德语文学,重点研究莱辛、维兰德等德语作家。 李睿,海德堡大学日耳曼学博士,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助理教授,主要从事话语语言学、德语发展史、中古高地德语文学等研究。 成官泯,哲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古典政治哲学、现代形而上学。 龙涌霖,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生,主要研究兴趣在早期儒家思想、秦汉古典宇宙论。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