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形象:历史、建构与比较

包邮国家形象:历史、建构与比较

1星价 ¥70.5 (8.2折)
2星价¥70.5 定价¥8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4239167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465页
  • 出版时间:2019-10-01
  • 条形码:9787214239167 ; 978-7-214-23916-7

本书特色

《国家形象:历史、建构与比较》是一部以国家形象为专题研究的学术著作。本书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国家形象建构的发展历史、基本理论、主体构成、实现路径,进而建构起国家形象的评估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 本书国际学术视野广阔,专业学术理论精到,理论实践紧密结合,对于如何在西方主导的话语体系中如何建构良好中国国家形象,提出了重要的理论见解和可行的实践路径,是近年来在国家形象研究、国家软实力建构方面不可多得的学术力作。

内容简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形象建构与跨文化传播战略研究”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人类文明共同体视域中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的重要学术研究成果

目录

绪论 **节 论题的提出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框架 **章 中国国家形象的生成和建构 **节 研究的理论框架与核心概念阐释 一、研究前提:现代国家体系的形成 二、现代国家体系中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三、“中国中国国家形象”概念阐释 第二节 西方的中国国家形象及媒体话语的生成 一、西方中国国家形象的多维呈现 二、西方主流媒体对“西方中国国家形象”的重构 三、西方霸权话语的跨文化生成 第三节 以西方中国国家形象的“本土化”审视中国国家形象“自塑” 一、中国国家形象“自塑”与西方镜像的关联错位 二、本土话语自身的困境 第四节 “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价值立场和基本框架 一、价值立场: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跨文化维度 二、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框架 第五节 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关键思路与重要途径 一、关键思路: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的“中国”方法 二、重要途径:加强人才培训增强国际传播力 第二章 中国国家形象的主体 **节 建构自我的身份 一、表征中的自我 二、言说中的身份建构 三、突破传统形象 第二节 建构自我的意义 一、商品作为关系建构的纽带 二、商品作为意义传播的载体 三、“中国制造”的形象话语 第三节 中国的表述与传播 一、意义的选择与元素提取 二、信息的扩散与媒介呈现 三、定向的劝服与商业广告 四、书写的价值与文本阐释 第四节 行动中的言说 一、集体话语的言说 二、文化交流与传播 三、重建的努力 第三章 中国国家形象的跨文化传播路径 **节 传播意识-主体意识-对话意识 一、从宣传意识到传播意识 二、从文化他者到文化自觉 三、从传者中心到对话意识 第二节 泛中介化-去中介化-再中介化 一、泛中介化:从“偏向传播”到“多元传播” 二、去中介化:从“镜像中国”到“实相中国” 三、再中介化:从“刻板中国”到“美丽中国” 第三节 商品输出-文化输出-价值贡献 一、产品输出:强化“中国制造”的文化符号 二、价值贡献:强化“中国价值”的世界贡献 三、文明协作:强化“文化圈层”的多维合作 第四节 去东方化-趋主流化-再东方化 一、发现东方:他者的文化贡献 二、介入主流:自我的文化认同 三、超越他者:一种梦想的凯旋 第四章 中国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的评估指标体系 **节 指标体系建立的背景与方法 一、“形象焦虑”、诉说冲动与现实困境 二、层次分析法 第二节 指标体系评估原则 一、国家形象研究定位与指标体系评估原则 二、跨文化传播观念与指标体系评估原则 第三节 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与生成的基本流程 一、信息跨文化传播的简化流程 二、传播客体国家内部的信息流动模式 三、认知与心理:国家形象生成的流程 四、相关研究及流程图 第四节 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效果的影响要素 一、国家综合国力:影响跨文化传播全过程的重要因素 二、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主体中的影响要素 三、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媒介中的影响要素 四、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客体中的影响要素 第五节 中国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评估体系的指标设置 一、国家综合国力类指标设置 二、跨文化传播主体类指标设置 三、跨文化传播媒介类指标设置 四、跨文化传播客体类指标设置 第六节 中国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评估体系的分层权重计算 一、权重计算方法及步骤 二、权重赋值及计算过程 第七节 中国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的评估指标体系 一、层次总排序与*终权重计算 二、中国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的评估指标体系 第五章 国家形象个案研究 **节 中国国家形象与“中国威胁论” 一、绪论:重回“中国威胁”的历史起点 二、同样的威胁,不同的想象 三、在西方的目光里想象自我 第二节 拉美地区的中国国家形象——以墨西哥、古巴孔子学院为例 一、绪论 二、拉美地区中国对外传播概况 三、拉美跨文化传播困境与反思 第三节 奥巴马政府在国家形象建构中的跨文化传播战略 一、绪论 二、奥巴马政府面临的国家形象建构中的跨文化传播挑战 三、奥巴马政府对国家形象建构的跨文化传播理念与构成体系 四、奥巴马政府在国家形象建构中的跨文化传播战略实施案例 五、奥巴马政府国家形象建构的启示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孟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等职。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重点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专著、编著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主持和参与“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G20杭州峰会”等多项国家重大活动的专题策划与专项研究。 于嵩昕,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东华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博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上海社科规划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形象建构与跨文化传播战略研究”,产出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曾参与“亚洲文明对话大会”“G20杭州峰会”等多项国家重大活动的专题策划和专项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