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运行轨迹:历届全国人大会议比较研究(1954—2008)

包邮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运行轨迹:历届全国人大会议比较研究(1954—2008)

1星价 ¥72.0 (7.5折)
2星价¥72.0 定价¥9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4502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28开
  • 页数:321页
  • 出版时间:2019-08-01
  • 条形码:9787520345026 ; 978-7-5203-4502-6

本书特色

本书是陈家刚《现代中国民主制度的建构与运行:*届全国人大研究(1954—1959)》(2010年)的姊妹篇,是对前书主题的延续,从制度空间理论出发,重点研究现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性空间的演变问题。通过对制度空间演变历程的追溯,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现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不同时期制度空间实现的状况,进一步探究了其背后的结构性原因。从会议政治学的视角来看,历届全国人大会议的变化历程不仅可以直接反映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变化轨迹,而且可以进一步透视现代中国民主的变化趋向。

内容简介

本书是《现代中国民主制度的建构与运行:**届全国人大研究(1954-1959)》(2010)的姊妹篇。是对前书主题的延续,从制度空间理论出发,重点研究现代中国人大(人大制度)的发展性空间的演变问题。“橡皮图章”问题从理论上来说,可以概括为制度空间的实现问题。通过对制度空间演变历程的追溯,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现代中国人大(人大制度)在不同时期制度空间实现的状况,以及进一步探究其背后的结构性原因。从会议政治学的视角来看,历届全国人大会议的变化历程,不仅可以直接反映人大(人大制度)的变化轨迹,还可以进一步透视现代中国民主的变化趋向。

目录

引言 民主的困惑 ………………………………………………………… 1一 民主的困惑:我是谁? …………………………………… 1二 现代中国民主之惑:我到底是谁? ……………………… 4三 人大制度发展之问: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7四 研究视角与方法论:如何透视现代中国民主问题 ……… 12 **章 历史:历届人大会议主题的变迁 ……………………………… 16 **节 建立与初步发展 (1954—1957) ………………………… 16一 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政权建设 …………………………… 16二 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与国防建设 …………………… 17三 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经济建设 …………………………… 18 第二节 受挫 (1957—1966) ……………………………………… 19一 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反右 ………………………………… 19二 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大跃进” ………………………… 20三 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继续 “大跃进” …………………… 21四 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继续 “大跃进” …………………… 22五 二届人大三次会议:高举三面红旗,团结奋斗 ………… 23六 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团结奋斗,全面 “大跃进” ……… 24七 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团结起来,继续革命 ……………… 24 第三节 瘫痪 (1966—1976) ……………………………………… 25 第四节 恢复与发展 (1976年至今)……………………………… 26一 五届人大历次会议:过渡 ………………………………… 26二 六届人大历次会议:改革的春天 ………………………… 30三 七届人大历次会议:稳定发展 …………………………… 33四 八届人大历次会议:团结奋进 …………………………… 36五 九届人大历次会议:稳中求进 …………………………… 39六 十届人大历次会议:建设小康社会 ……………………… 42 第二章 结构:历届人大政治结构的演变 ……………………………… 45 **节 组织结构 …………………………………………………… 45一 Ⅰ时期的组织结构 ………………………………………… 46二 Ⅱ时期的组织结构 ………………………………………… 63三 Ⅲ时期的组织结构 ………………………………………… 65四 Ⅳ时期的组织结构 ………………………………………… 70 第二节 制度结构 …………………………………………………… 78一 制度结构的一般假设 ……………………………………… 79二 Ⅰ时期的制度结构 ………………………………………… 80三 Ⅱ时期的制度结构 ………………………………………… 88四 Ⅲ时期的制度结构 ………………………………………… 92五 Ⅳ时期的制度结构 ………………………………………… 96 第三节 权力结构 ………………………………………………… 101一 Ⅰ时期的权力结构 ……………………………………… 102二 Ⅱ时期的权力结构 ……………………………………… 113三 Ⅲ时期的权力结构 ……………………………………… 114四 Ⅳ时期的权力结构 ……………………………………… 118 第三章 行为:历届人大会议过程的变化 …………………………… 122 **节 会议的一般过程 ………………………………………… 122一 会议主体的变化 ………………………………………… 122二 会议时间的变化 ………………………………………… 123三 会议形式的变化 ………………………………………… 127四 开会模式的变化 ………………………………………… 130 第二节 议程的嬗变 ……………………………………………… 135一 议程的分类 ……………………………………………… 135二 Ⅰ时期的议程 …………………………………………… 136三 Ⅱ时期的议程 …………………………………………… 137四 Ⅲ时期的议程 …………………………………………… 138五 Ⅳ时期的议程 ……………………………………………139 第三节 提案 (议案)的变化 …………………………………… 166一 议案数量的变化 ………………………………………… 167二 议案内容的变化 ………………………………………… 172三 议案类型的变化 ………………………………………… 174四 议案处理方式的变化 …………………………………… 176 第四节 人事过程的变迁:以国家主席 (制度)的变化为例 … 180一 国家主席的变更 (1954—1966) ……………………… 180二 国家主席 (制度)的存废之争 (1966—1982) ……… 187三 国家主席 (制度)的恢复与发展 (1982年至今) …… 189 第五节 表决的变化 ……………………………………………… 190一 表决方式的类型 ………………………………………… 191二 表决方式与范围的变迁 ………………………………… 191 第四章 产出:历届人大的政治产品 ………………………………… 197 **节 立法产品 ………………………………………………… 197一 Ⅰ时期的立法产品 ……………………………………… 198二 Ⅱ时期的立法产品 ……………………………………… 206三 Ⅲ时期的立法产品 ……………………………………… 210 ...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家刚,法学博士(政治学理论专业),曾就读于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和南京大学。现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青年岭南学者、行政学教研部主任,兼任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会员,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理事,广东省人大制度研究会会员等。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公共政策、行政改革。出版专著一部——《现代中国民主制度的建构与运行:**届全国人大研究(1954—1959)》,参与编撰教材、辞典十余部,于《理论与现代化》《天府新论》《理论探讨》等刊物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