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研究

包邮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研究

¥36.6 (7.6折) ?
1星价 ¥36.6
2星价¥36.6 定价¥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065863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2cm
  • 页数:255页
  • 出版时间:2020-01-01
  • 条形码:9787513065863 ; 978-7-5130-6586-3

本书特色

本书把产业结构纳入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进行考察,用理论比较和实证分析的方法,阐述了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上,解决结构转换所面临的共同矛盾,发达国家为完成结构转换所采取的规律性措施,从而得出中国产业结构的政策倾向。本书理论分析透彻,论据充分,是作者历时四年完成的一部力作。

内容简介

本书把产业结构纳入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进行考察, 用理论比较和实证分析的方法, 阐述了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上, 解决结构转换所面临的共同矛盾, 发达国家为完成结构转换所采取的规律性措施, 从而得出中国产业结构的政策倾向。本书理论分析透彻, 论据充分, 是作者历时四年完成的一部力作。

目录

第1章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发展20
1.1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发展的实质20
1.1.1产业结构高度的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阶段20
1.1.2经济发展的实质与产业结构的演变26
1.2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发展的难题33
1.2.1两难的结构转换程序33
1.2.2贫困的积累效应对发展及结构转换的困扰34
1.2.3 不断严峻的国际竞争环境36
第2章产业结构高度:经验的和静态的考察39
2.1三大产业间结构演变特点的经济史根据39
2.1.1一百多年来各国三大产业就业结构变化的历史39
2.1.2一百多年来主要发达国家三大产业产值结构演变历史42
2.2不同发展水平上产业结构特点的静态比较45
2.2.1多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变化平均的或标准的模型45
2.2.2多国标准模型中的结构变化含义54
2.3中国产业结构历史高度的考察56
2.3.1中国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高度56
2.3.2中国三大产业间产值结构高度62
第3章产业结构效益:过程的和动因的考察65
3.1产业结构演进趋势的生产率根据65
3.1.1从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变化看三大产业演进趋势的形成65
3.1.2工业比重及内部结构变化的原因69
3.2产业结构演进趋势的经济增长贡献率根据75
3.2.1部门反应弹性与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75
3.2.2过程的平均值分析中的结构变化对增长的作用78
3.2.3不同发展阶段结构变化对于增长作用的变化过程82
3.3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结构变化率的不同84
3.3.1经济发展过程中结构变化率的把握84
3.3.2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结构变化适度的特点87
3.4中国产业结构效益考察90
3.4.1我国三大产业间比较劳动生产率结构90
3.4.2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率结构及其变化92
3.4.3工业增长的稳定性与结构变化的有序性95
第4章产业结构关联:对国内生产总值内部结构的考察102
4.1分析方法和数据的说明及重新估算103
4.1.1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103
4.1.2国民经济部门分类107
4.1.3国民收入核算与经济分析111
4.2实证分析:“二战”后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部门结构分析115
4.2.1日本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115
4.2.2日本主导产业和基础产业的发展结构状态117
4.2.3促进日本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120
4.2.4日本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121
4.3实证分析:韩国国民生产总值部门结构分析132
4.3.1不均等发展战略和五年计划132
4.3.2产业政策135
4.3.3韩国经济的近期发展趋势139
4.4中国20世纪80年代末的产业关联结构的发展147
第5章产业结构转换:**次产业剩余劳动力的历史性转移157
5.1现代经济理论与中国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实157
5.2中国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殊性及面临的?矛盾选择163
5.2.1中国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殊性163
5.2.2协调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若干选择166
第6章产业结构转换:工业化中第二次产业演进结构特征171
6.1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演进特征171
6.1.1霍夫曼定理关于工业内部结构变化趋势的说明171
6.1.2关于对霍夫曼定理的批评与修正173
6.1.3工业结构在不同发展阶段演进趋势的历史验证175
6.2中国现阶段工业内部结构状态179
6.3工业化加速时期工业结构性扩张的突出障碍183
6.3.1工业化加速时期资本形成的特点184
6.3.2工业化加速时期资本形成的途径和机制191
第7章产业结构转换:第三次产业发展的双重目标201
7.1经济发展的历史逻辑与第三次产业发展的历史?空间201
7.1.1工业化加速时期经济成长对第三次产业发展的历史规定202
7.1.2工业化加速时期市场化进程对第三次产业发展的历史规定205
7.2同时推动工业化和市场化是现阶段中国发展第三次产业的基本历史任务和政策基点208
7.2.1应当清醒认识中国现阶段发展第三次产业的特殊历史意义208
7.2.2以第三次产业的发展推动工业化与市场化双重历史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第三次产业发展的总量政策,更需要结构政策210
第8章主导产业演进:经济史的比较和选择215
8.1主导产业更替和作用机理的比较216
8.1.1美国的主导产业更替及作用机理216
8.1.2英国的主导产业更替及作用机理226
8.1.3日本的主导产业更替和作用机理230
8.1.4韩国、巴西的主导产业更替与作用机理238
8.1.5比较分析国外主导产业更替与作用机理的基本结论244
8.2中国主导产业选择的若干思考246
主要参考文献252
中文部分252
英文部分254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伟,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 主要学术研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制度经济学中的转轨经济理论,发展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演变理论,以及经济增长和企业产权等问题。发表学术论文逾三百篇,出版学术著作数十部,获得多项重大学术奖励。2005年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