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2019年新版)

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2019年新版)

1星价 ¥23.2 (6.1折)
2星价¥23.2 定价¥3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275324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20
  • 出版时间:2011-04-01
  • 条形码:9787532753246 ; 978-7-5327-5324-6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十年前,新井一二三写《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在北京火车站国际列车月台,勇敢无畏的少女找到了世界的入口; 十年后,新井一二三写《旅行,是为了找到回家的路》,已然成年的她说,只有旅人才能真正找回故乡,走再远,终究是要回到家。 新井一二三十年后重新出发,全新包装,再现一颗永远在路上的“旅人”之心。

内容简介

本書由六個面真實呈現報導2007年的日本,面向【社會失格】,提到東京的電車,難道已經成了弱肉強食的野生動物園?日本社會的失格局面,篇篇都有驚人的發現。第二面向【美味背後】,提供關於偽造食品在日本所產生的衝擊如假造碎肉事件等。第三面向【話題人物】,是熟悉日本作家的讀者不容錯過的內容,作品背後的作者其實有著更精采的人生。第四面向【東京女人】,精采刻劃出日本女人在這個時代扮演的角色,不但要成為丈夫醜聞收拾殘局的人,還要成為各大百貨公司的「福袋」高手。第五面向【現象之間】日本人怎麼過酷熱的夏天?答案是搞笑。第六面向【暴走速度】日本「偽」的一年,衝擊著日本自己,也給中文读者一個不同面向的思考。  

目录

序是的,还是要旅行的 / 001


往世界飞跃——启程

“an non族”和“螃蟹族” / 007

十四岁的初次旅行 / 011

山口百惠鼓励“好日,启程!” / 016


竹子窗帘面条之路——中国

**次出国的机会 / 027

一水之隔 / 030

一九八二年北京之夏 / 033

上海偷渡客 / 040

“延期偿付”的小飞侠 / 043

日本背包客的守护神 / 046

冷战末期的北京留学生 / 051

青春,北京的摇滚分子 / 055

一路上单独行 / 058

涉外饭店 / 061

面条之路 / 065


北国之行——加拿大

无处正中 / 075

移民和旅行 / 080

魁北克的暑假 / 083

往爱德华王子岛 / 091


流亡者的迷宫——中欧

流亡者的故乡 / 099

阿姆斯特丹的休假 / 103

维也纳的小公主 / 107

布拉格的忧郁 / 110

Dumplings之谜 / 115

布达佩斯的鸡蛋头 / 118


热带的诱惑——南方

南方主义 / 127

选择古巴 / 129

飞机上的兰姆酒派对 / 132

社会主义度假村 / 135

哈瓦那的矛盾 / 138

文化相对主义的考验 / 141


孤独的行星——越南

苏丝??黄的世界 / 147

殖民地之恋 / 150

孤独的行星 / 153

间谍的圣诞节 / 157

现代启示录 / 159


青春期结束——澳门香港

香港香港 / 165

“菠萝白”之谜 / 169

圣方济各教堂广场 / 172

竹湾酒店 / 175


故乡的月亮——日本

外国的月亮 / 181

装作日本人 / 184

母语世界 / 186

东京美味 / 189

发现关西 / 193

巡礼之道 / 195


雨林的亲子——冲绳

去冲绳!/ 201

日本式度假饭店 / 203

大和人的内疚 / 206

猩猩的岛屿 / 209


马沙台风——台湾

三代同行 / 215

台风来了 / 219

罗东宜兰 / 223

再见台湾! / 229



展开全部

节选

十四岁的初次旅行 我小时候家里已经有私家车,每到周末父亲就开车带全家去离东京几十公里的游览区,如:箱根温泉、江之岛、三浦半岛等。大家玩得挺开心──除了我以外。不知为何,家里只有我一个人特别会晕车,坐进车里闻到了汽油味就觉得不行了。所以,每次郊游,对我来说,痛苦跟乐趣一样大。也许就是这个缘故,我从来没梦想过长大以后自己开车去远处。正相反,长大以后自己坐长途火车去旅行,才是我多年来的梦想。 当年我很喜欢看电视旅行节目《想去远处》,是作为国铁“Discover Japan”推销活动的一环节,一九七○年十月开始的,如今还在继续,已播放过差不多两千次。在节目里,填词人永六辅一个人坐火车去全国各地,访问名胜古迹,也跟当地居民亲切来往。他的目的地一般都是少有人去的小地方,渔村或山村等。总之,风景纯净,民情朴素,特别会激起城里人的乡愁。永六辅自己填词并唱的主题歌《想去远处》,歌词和旋律都相当多情感伤。“想走走陌生的小镇,想去远处什么地方。想看看陌生的大海,想去远处什么地方。遥远的小镇,遥远的大海,遥远的梦想,独自旅行。想遇见相爱的对象,想去远处什么地方。”我相信,那节目对国铁的营业额,贡献应该不小。 也有个电视节目,叫做《兼高熏的世界旅行》,是会说几种外语的女记者兼高熏每个星期去海外各地旅行做的报导。她一会儿去菲律宾会见当时的马科斯总统夫妇,一会儿去北欧访问当地民家,跟居民一起过传统节日。那是由泛美航空公司(后来由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赞助的节目。在当年的日本,兼高熏是人人皆知的著名人物,因为全日本只有她一个人能够那么自由自在地去世界各国旅游。节目从一九五九年开始,持续到一九九○年为止。*初芳龄三十一的兼高熏,*后是六十二岁的人了。前后三十年,总共播放了一千五百八十六集;主持人旅行的全程则达到七百二十一万公里,等于把地球绕了一百八十圈。 《想去远处》和《兼高熏的世界旅行》都是当时的我每周一定要看的节目。不过,兼高熏般的世界旅行,在一九七○年代的日本小孩看来,与其说是现实,倒不如说是天方夜谭里的故事。相比之下,永六辅式的国内长途旅行,只要再年长几岁,自己也应该能够去的。我父母在孩子们的教育方面属于放任主义。我想做的事情,只要不给父母带来太多麻烦,他们是不会加以阻止的。 十四岁的夏天,我有了**次独自坐长途火车的机会。那年,父母为一对新人做了媒,而那新娘是长野县山区出生的。在东京办完婚礼后,新娘双亲邀请我们全家人去长野县度假几天,父母欣然接受了。只是那年我读初中三年级,为了准备翌年的高中入学考试,早就安排好了暑假里参加补习学校的一些课程。我跟父母商量后决定:大家先坐父亲开的车出发,我则上完补习班后一个人搭中央本线快车往长野县,在目的地火车站跟家人会合。 长野县有十九世纪末欧洲传教士开发的避暑区,常常在少女杂志上被介绍。白桦湖、女神湖、清里、美丽原等地名,简直就是西方童话里出现的神秘场所,充满着醉人的各种想象。我非常高兴自己能够跟《an-an》《non.no》等时尚杂志的模特儿一样坐长途火车去浪漫的长野县。 从东京新宿火车站坐中央本线快车“梓号”往长野县,大约是三个钟头的旅程,需要事先订座位。当年我父母去外地总是开车,对铁路事务完全陌生,到底在哪里买票都不大清楚。日本国铁的大规模火车站设有所谓“绿色窗口”,乃跟一般窗口分开,专门为长途旅客服务,由当时的我们看来跟航空公司柜台一样难以接近。放任主义的父母不愿意参与女儿的独自旅行,我只好一个人处理订票事宜了。于是到家附近唯一设置“绿色窗口”的高田马场站,平生**次前往那神秘的柜台,好紧张地跟售票员说了旅行的日程和列车班次等。心中着实担心:如果人家说出我听不懂的语言可怎么办?结果呢,一切进行得出乎意料地顺利。售票员讲的果然是普通的日语。我根本没有遇到任何困难,竟把看起来高贵无比的绿色对号票拿到手里了。 现在回想,我的旅人生涯就是那天站在“绿色窗口”前时开始的。因为旅行的本质就在于克服恐惧心,离开熟悉安全的日常生活,而往陌生的世界迈出**步。相比之下,三个多钟头的旅行本身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我只记得自己穿上跟《non.no》的模特儿一样的睡衣般宽松的长袍,戴上系了丝带的大草帽,也提着藤编的旅行箱搭快车,在四人座中靠窗户的地方占了位子。其他旅客问我是否一个人旅行,要到哪里等,可是我回答得不多,主要忙于扮演杂志彩页上模特儿的角色。不过,实际上我还是挺紧张的,不知不觉之间开始打瞌睡,醒过来时发觉,自己的口水湿透了长袍的大腿部分。在陌生人面前出丑,怪不好意思的。 火车很快就抵达了长野县。我在剪票处跟家人会合,乘坐父亲开的车,马上得面对晕车的痛苦了。模仿杂志彩页的时间维持得不长,在我梦里简直飞逝过去,感觉也其实不怎么过瘾。*令我难忘的,倒是早几天鼓着勇气一个人前往高田马场火车站的“绿色窗口”,平生**次向专门为长途旅客服务的售票员开口买票时心中感到的紧张,和后来拿到对号票而感到的满足。就是那成就感教我对独自旅行上了瘾的。 一水之隔 虽然我从小梦想单枪匹马闯世界,但是从来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去中国自由旅行,因为我的小学、中学时代,中国正处于“文革”时期,“竹子窗帘”(the Bamboo Curtain)闻名于世。直到一九七○年代,若有日本人去了中国大陆,绝对是参加什么代表团被邀请去的。一水之隔的中国,感觉上却比欧美还遥远。 不过,就是因为遥远,不少日本年轻人更加憧憬中国。有一本书叫做《旅行的技术:亚洲篇》,一九七六年在东京出版,内容是四个日本大学生单独去亚洲各地旅游的报导。其中一篇是东京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从横滨坐苏联籍船舶贝加尔湖号,花五天四夜去香港,在罗湖边境远望大陆的纪录。一九七○年代价钱平民化的海外游只限于团体旅行,个人旅行仍旧相当昂贵,因为廉价机票还没普及到日本来。对当时的年轻人来说,船舶往往是离开岛国唯一的交通工具。那位研究生是一九五二年出生,大我十岁的藤井省三,一九七九年作为*早期的日本留华(大陆)学生之一到上海复旦大学念书,后 来成为著名的中国文学家,任教于东京大学。 我自己一九八一年上早稻田大学开始学中文,也到位于饭田桥的日中学院上夜校,一周三次。当时在日籍老师里,去过中国的人还不多。有位老师陪同旅游团去新疆乌鲁木齐,赢得了全校师生的羡慕。 记得有一晚课间休息的时候,有个同学谈起山口文宪写的《香港:旅游的杂学手札——出街、街坊、享受》一书,我也马上买来津津有味地看,后来藏书多年。一九七九年问世的那本书,是无业日本青年山口在一九七○年代初住在香港一年的记录,充满着香港平民生活的气息。他属于“团块世代”(日本战后的婴儿潮一代),一九六○年代末的全球性学运挫折后离开日本,在巴黎漂泊一年,回国的路上偶然停留在香港,被东方之珠迷住的。《香港:旅游的杂学手札》印象*深刻的部分,是作者请一个当地小姐打开书包,把里面的私人物品全部拿出来摆在地上拍照。图片中竟有避孕套,对日本读者的冲击可大了,因为保守政治家掌权的日本当时还没有解禁这魔法药。山口在书中介绍的香港平民食品,如叉烧饭、油鸡饭等,读起来挺有吸引力,教我口水流个不停,很想跟他一样去香港天天吃。但那只是香港,而不是大陆。 一九七○年代初,有些日本青年跟山口一样流浪世界。他们的“圣经”是小田实的《什么都要看》。一九四九年出生的纪实作家泽木耕太郎,在一九七四年忽然想起“从印度德里坐公共汽车去英国伦敦会怎么样”而带着全部财产一千九百美元离开了日本,他的**站也是香港。泽木后来把前后两年的欧亚大陆旅游经验写成长篇游记《深夜快车》共六册(台湾版《深夜特急》三册),一九八六年问世后引起日本年轻人的背包旅游热。但那是稍后的事情,而且那一代的流浪青年还进不了中国大陆。 流亡者的故乡 从二十几到三十几岁,我曾拥有过用不完的时间。当年我不属于任何公司企业,是无拘无束的自由作家,而且一个人住国外,身边没有家人亲戚,过的是没累赘的单身生活。因为收入不多,所以谈不上什么单身贵族,可是以自由时间的多寡为准,确实比世界上多数贵族还富裕。不管要放假多久去哪里,都不必取得任何人的同意批准。拿张单程机票走的话,按逻辑,能够游玩到用完全部财产为止。 自由吗?确实很自由。快乐吗?我倒觉得坐立不安。假如一直旅游,难道不是像风筝断线那样,将要永远飘浮于太空间?自由旅行什么时候变成无期漂流,甚至无期徒刑,连自己都没有把握。幸亏,旅游公司卖的来回机票一般都有时间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得回到出发地。于是当年我去旅游,尽可能买来回机票。有一年春天,从居住地多伦多去“中欧”旅行的一次,也不例外。 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家,直到一九八○年代末曾叫做“东欧”。那不仅是地理上的划分,同时也是政治阵营的名称。经过一九八九年的天鹅绒革命和柏林围墙倒下,社会主义阵营崩溃;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直被苏联控制的“东欧”卫星诸国,也纷纷采用民主体制,并恢复使用“中欧”这历史性名称了。 冷战期间的多伦多曾有许多流亡捷克人居住。他们跟米兰??昆德拉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之登场人物们一样,一九六八年,当苏联军坦克车开进捷克的时候,抱着悲伤的心情离乡背井的。事后二十年,他们的生活方式犹如超长期的旅行。因为捷克的教育水平很高,他们在流亡地也一般从事白领职业,经济上属于中产阶级,但是往往选择租赁房子而不肯置产。再说,双双逃出捷克的同胞夫妻当中,不生育后代的人也相当多。结果,实际年龄到了四十几、五十多岁,给外人的群体印象却如超龄学生,是他们把流亡当作“暂时性”生活的缘故,好比真正的生活是回到故乡以后才会再开始似的。 然后发生了一九八九年由剧作家哈维尔领导的天鹅绒民主革命。流亡捷克人个个都好兴奋,好骄傲。很多人相隔二十年回到故乡,跟家人朋友团聚。其中不少也马上在布拉格购买了房子。他们开始过真正生活的条件终于成熟了。 可是,一时的兴奋过去了之后,他们多数人还是回到多伦多来了。究竟是为什么,大家不大愿意谈。也许是二十年的分离在他们和亲人之间造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也许是习惯了北美式生活以后,很难再适应古老欧洲的种种。也许他们发现了过去二十年在流亡地一天一天过来的日子,才是真正的生活。 总而言之,拖长的青春期要告一段落了。多伦多的流亡捷克人小区开始解体。一对又一对夫妻申请提前退休而搬去加拿大乡下买土地,开始过起自给自足式的半农民生活。“这么大的土地,在欧洲是绝不可能拥有的。”曾做过会计师的米罗舒说。“既然在加拿大落地生根,应该学会欣赏冬天吧。”他太太汉纳在多伦多做了二十年的护士以后,才开始练习越野滑雪。我忘了昆德拉怎样写《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结局的;不过,就现实而言,始终没有结局这回事,人生故事永远要继续下去。 多伦多是移民城市,一半居民是生在国外的。离乡背井的原因,人人不一样:战争、革命、贫困、家庭不和。无论如何,要是在家乡过的日子很幸福,谁也不会考虑移居外国。在这意义上,移民和难民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我刚到多伦多的时候,被一个英文教师称为“文化难民”,一时心里很不好受,但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若是现在,我则会说:“请老师少管人家的闲事。”) 对每一个人来说,不幸是偶然的,故乡山河之美才是必然的。在国外过着流亡生活的人们,个个都讲到自己的家乡多么漂亮,妈妈做的菜多么好吃,故乡的人情多么浓厚温暖。退休到安大略农村的米罗舒和汉纳也不停地告诉我:古老的波希米亚多么美丽,布拉格的历史遗产多么丰富。他们劝我去一趟。 所以,还没去中欧之前,在我脑海里已经有好几层的故事:以莫扎特的钢琴曲和德沃夏克的交响乐为背景,卡夫卡讲述的历史社会和昆德拉描写的人生情感,以及不久前在电视上看过的民主革命,和朋友们谈的亲身经历等。既然拥有用不完的时间,我可以去很久。但我还是购买了有时间限制的来回机票。

作者简介

新井一二三,日本东京人。 她用中文创作,写时差一小时的日本种种。 写土生土长的东京家乡,写一切可爱的日本人。 她用母语日文创作,写对中文着迷,好像谈恋爱。 写中文生活的魅力无穷。 她开始中文教学,要把对中文的热情,继续发扬起来。 她和先生都是专职创作者,一人写鬼怪小说,一人写散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