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城市女性贫困问题研究
读者评分
5分

中国城市女性贫困问题研究

1星价 ¥42.1 (4.3折)
2星价¥41.2 定价¥9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ztw***(三星用户)

值得人深思

2024-01-16 14:06:56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662472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83页
  • 出版时间:2019-12-01
  • 条形码:9787509662472 ; 978-7-5096-6247-2

本书特色

  我国贫困救助在微观操作上以家庭户或社区为单位划分贫困人口,长期以来贫困人口被假设为家庭均质或社区均质的人口群体,人们对贫困的性别差异熟视无睹。在贫困的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着普遍的性别盲点或缺乏性别意识。《中国城市女性贫困问题研究/河海大学社科精品文库》运用社会性别研究方法,对我国城市贫困女性进行研究。将社会性别范畴和社会性别分析方法纳入贫困问题的研究,消除社会性别的政策盲视,为制定缓解我国城市女性贫困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内容简介

贫困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虽然减少贫困始终是人类追求社会正义、社会公正、社会平等的理想,但是贫困至今仍在世界很多地方普遍存在。城市贫困是中国现代化转型时期出现的重大社会问题,反贫困是社会正义、社会稳定的要求,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在城市贫困问题上呈现出女性化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严重,如果不加以重视必将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研究贫困与性别关系有助于深化人类对于贫困的认识。贫困加剧了性别间的差距,这些差距使妇女处于不利地位,限制了她们参与发展和从发展中获益的能力,性别不平等阻碍了女性的发展。贫困是对女性人权的剥夺,是对女性尊严的践踏,反贫困就是维护女性人权,捍卫女性尊严,是社会正义的必然要求和根本要求。研究中国城市女性贫困问题对制定救助我国城市贫困女性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有利于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从社会性别视角对城市贫困女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创新性,以期为制定缓解女性贫困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选题创新点:在贫困的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着普遍的性别盲点或缺乏性别意识。将社会性别范畴和社会性别分析方法纳入贫困问题的研究,消除社会性别的政策盲视,为制定缓解我国城市女性贫困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揭示被遮蔽的城市贫困女性的贫困及其制度性原因,城市女性贫困的根源是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制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转型、社会公共政策的性别盲视、家庭资源分配的性别失衡、社会资本和权利资本的缺失是城市女性贫困的重要原因。 构建了我国城市贫困女性的社会安全网。这个网包括正式的社会保障制度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两个部分。正式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城市贫困女性社会安全网构成的重要保障,法律和政策的性别平等、性别平等的经济社会政策、强化政府责任、社区救助四个方面的作用都不可忽视。非正式的社会支持在正式的社会保障制度缺失时对于贫困女性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社区救助、NGO组织、家庭保护共同织就了城市贫困女性的安全网。提出救助我国城市贫困女性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消除就业政策、福利政策的性别盲视,制定社会性别敏感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制定有利于女性发展的家庭政策、完善公共的托儿设施和服务,建立和完善其他相关社会政策。

目录

**章 绪论
**节 城市女性贫困问题的研究背景
一、贫困问题研究的国际背景
二、中国贫困现状
三、贫困的女性化
第二节 中国城市女性贫困问题的研究价值
一、揭示被遮蔽的女性贫困及其制度性原因
二、提供一个分析贫困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有效视角
三、对制定具有社会性别的经济社会政策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有助于深化人类对于贫困的认识
二、有利于维护社会正义
三、有利于社会稳定
第四节 研究步骤与技术路线
第五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贫困的范式与城市女性贫困的测量
**节 贫困的范式
一、缺乏论范式
二、社会资源贫困论范式
三、广义福利剥夺论范式
四、人类贫困论范式
五、能力贫困论范式
六、人权侵犯论范式
第二节 城市女性贫困的界定
第三节 贫困的测量方法
一、国内外测算贫困的方法
二、中国官方的贫困线
三、城市女性贫困的测量

第三章 城市女性贫困状况
**节 城市贫困女性调查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城市贫困女性在家庭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弱势地位
第三节 城市贫困女性的收入、消费
一、为维持家庭生活宁愿放弃自尊
二、在家务劳动中饱尝痛苦和艰辛
三、抑制特用基本生活资源的消费需求
四、孩子消费需求的优先性
第四节 城市贫困女性的健康贫困
第五节 城市贫困女性的社会资本贫困

第四章 城市女性贫困的影响
**节 影响城市女性的健康
一、对城市女性生理健康的影响
二、对城市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
第二节 影响女性个人发展
一、发展是女性的权利
二、女性发展的资源要素
三、贫困女性时间资源的稀缺
四、贫困女性休闲资源的稀缺
第三节 对家庭的影响
一、贫困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二、贫困代际传递影响子女的发展
第四节 对经济和社会安全的影响
一、影响经济安全
二、社会群体冲突加剧
三、社会安全遭遇冲击

第五章 中国城市女性贫困的原因
**节 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转型
第二节 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制度
一、不平等社会性别制度的形成
二、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制度是对女性的体制性压迫
三、分工使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制度更加畸形
四、城市贫困女性遭受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迫
第三节 社会公共政策的性别盲视
一、中国性别立法与政策制定
二、中国行政管理者普遍缺乏社会性别意识
三、社会公共政策缺乏社会性别理念
四、社会公共政策性别盲视对女性发展的制约
第四节 家庭资源分配的性别失衡
一、家庭内部的性别不平等
二、对家庭事务没有决策权
第五节 贫困女性社会资本的缺失
一、贫困与社会资本的恶性循环
二、社会资本对缓解女性贫困的意义
三、城市贫困女性的社会资本网络规模相对狭小
四、城市贫困女性的社会资本质量低
五、城市贫困女性的社会网络位差小
六、城市贫困女性可转让或继承的社会资本少
第六节 贫困女性社会权利的匮乏
一、女性社会权利的贫困呈现制度化倾向
二、城市贫困女性人格尊严受到蔑视
三、救济过程缺乏人文关怀

第六章 中国城市贫困女性社会安全网的构建
**节 城市贫困女性社会安全网的框架
一、社会安全网的含义
二、中国社会安全网的缺失
三、中国城市贫困女性社会安全网的构成框架
第二节 制定性别平等的法律
一、中国相关性别平等法律的缺陷
二、中国相关性别平等法律的完善
三、借鉴国外关于性别平等的立法
第三节 强化政府责任
一、改善政府公共投入
二、完善*低生活保障制度
三、建立性别平等机构
四、增强政府扶贫的社会性别敏感
五、制订社会性别敏感的扶贫计划
六、建立性别瞄准机制
七、建立性别统计和监测评估机制
第四节 社会支持网络的重构
一、社区救助
二、积极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第五节 家庭保护
一、家庭保障的重要功能
二、家庭资源的平等配置
三、家庭成员的情感支持
四、提高个人人力资本禀赋

第七章 缓解城市女性贫困的经济社会政策
**节 就业政策
一、就业领域的社会性别不平等
二、消除就业政策的性别盲视
三、制定贫困女性的可持续生计政策
四、实行“性别就业调节费”和“自由产假制度”
第二节 福利政策
一、消除养老金制度的性别盲视
二、贫困女性资产建设政策
第三节 小额信贷等金融政策
第四节 社会政策
一、社会政策与社会性别公正
二、中国社会政策对女性解放的推动意义
三、消除中国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性别盲视
第五节 家庭政策
一、鼓励女性参加有报酬的社会生产
二、公正评价家务劳动的价值
三、完善公共的托儿设施和服务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吴玲,管理学博士,副编审,《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主任、副主编。曾获“全国社会科学学报优秀编辑”、“全国高校社科期刊优秀主编”、江苏期刊首届“明珠奖”优秀主编、第二届江苏“名编辑”等荣誉称号。在《江海学刊》、《南京社会科学》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文章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转摘。“城市贫困女性的社会资本研究”获中国妇联、中国妇女研究会第二届中国妇女研究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