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论:第六辑

包邮中国文论:第六辑

¥27.1 (7.1折) ?
1星价 ¥27.1
2星价¥27.1 定价¥3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912110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67页
  • 出版时间:2019-11-01
  • 条形码:9787209121101 ; 978-7-209-12110-1

内容简介

  《中国文论(第6辑)》的中心内容仍然是“龙学”,尤其是对“龙学”史的探索。首篇文章是朱文民先生的《黄侃与中国现代“龙学”的创建》。正如朱老师所说,怎样看待现代“龙学”的产生和发展,这是“龙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如何看待现代“龙学”初创时期的一些重要人物,如何理清前前后后的一些历史事实,我们下的功夫还很不够,还有不少工作要做。比如,如何看待章太炎先生对现代“龙学”的作用,便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尽管有研究者注意到这个问题,本刊也曾经发过这方面的文章,但朱老师认为仍然有所忽略。他把章太炎先生称为现代“龙学”的播种者,认为其“龙学”成果“虽然不显眼,却是火种,可以燎原;具有酵母的能量,可以发酵,成为现代‘龙学的种子”。为此,朱老师搞清楚了一些重要的问题,比如上海图书馆藏章太炎《文心雕龙札记》,“是1909年章太炎在东京《明报》馆内寓所讲授《文心雕龙》的内容,为钱玄同搜集其他听课记录综合整理而成”,“章太炎在日本给黄侃、朱蓬仙、鲁迅、朱希祖、钱玄同等人讲授《文心雕龙》的具体时间,是公元1909年3月11日至4月8日,每周一次,周四上午授课,每次讲授内容是10篇,共分五次授完。”如此详细的结论是前所未见的。朱老师说:“章太炎在日本向中国留学生播下的有关《文心雕龙》的种子,首先在北京大学黄侃那里生根、发芽、结果。”现代“龙学”创建的来龙去脉可以说更为清晰了。

目录

文心雕龙
黄侃与中国现代“龙学”的创建
《文心雕龙》的结构及其理论体系——基于“总论”与“批评论”的考察

文之枢纽
春秋改革**相:齐国管仲传叙
——《左传》春秋齐文化述略(下)
刘勰的“文心”论及其理想人格思想

论文叙笔
《刘子》与《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与《文选》诔文观之比较

剖情析采
《刘子·防欲》细读
——《刘子》五十五篇细读之一
论隐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批评和审美

知音君子
钱钟书论《文心雕龙》
论《文心雕龙》中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

学科纵横
论文化学社本“范注”的修订内容

文场笔苑
《文心雕龙》英译本“序言”两篇

编后记
稿约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文论(第6辑)》:  其次,管子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古时以农为本,国库无粮,则一事无成;国库粮仓满囤则心不慌。管子曾提出发展农业的具体措施,如《国语·齐语》所载,管子日:“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陆、阜、陵、瑾,井田畴均,则民不憾;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略,则牛羊遂。”这一整套办法,关键在于“相地而衰征”一语。这是管仲对当时齐国土地制度及农民收入、负担所实行的改革。相,观察、考量。衰,衰减。也就是国家向农民征收赋税时,要依照土地是山陵或平原,是水浇地或盐碱地,是山林,或是泽薮,是隰阜,或沃衍,根据具体土地肥瘠质量及其灌溉条件差异的实际,分等级递减,施行按照田亩数额征收赋税。这就是力求合理负担而民无怨言。这就突破了西周以来的传统井田制,先耕公田后及私亩,私田所收,还要另交兵赋。另外,西周时地广人稀,大量土地荒废,荆棘丛生,草莱满地,但公井田制把人口限制在畿甸乡遂之间的井田社区,并不允许人们随意开垦荒地。这就大大限制了农民或农奴的生产积极性。这点管仲早有考虑予以改变,他设大司农官,鼓励农民垦荒。他指出:“野不辟,民无取,外不可以应敌,内不可以固守。”同时这一改革.提高了农民(或农奴)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齐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对于农业生产,管仲不仅重视田亩农耕的“务五谷”,同时也不忽视山林、水泽的田猎、渔畋的副业生产,可说是综合性的全面发展,如《牧民》篇所说:“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务五谷,则食足;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又如《国语·齐语》所说:“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略,则牛羊遂。”依天时地利,遵循自然节气,反对违反农时去大搞劳役兵役。主张不随便掠夺百姓牛羊去做祭品,则农业丰收,牛羊满川,民富国强。古时以农立国,于此可见管仲对农业改革重要性的认识。  可贵的是,管仲要求遵循自然,按照天时地利来发展农业,并非一味被动地靠天吃饭,而是强调利用自然,积极做好农田水利建设。他在朝廷设有司空(工)之职,相当于今之工程水利建设部部长,负责防火防水城建诸多工程事宜。管仲曾对桓公说,国之所以贫穷有五项,其中四项涉及了人对自然积极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和成败,如“山泽救于火,草木殖成”“沟渎隧于隘,障水安其藏”“麻桑植于野,五谷宜其地”“六畜育于家,瓜瓠、荤菜、百果具备”。依照农作物的特性,以及农田水利灌溉的需要,积极开发,就会造成国家日富的局面。他明确朝廷官吏的职责:“修火宪,敬山泽,林薮积草,夫财之所出,以时禁发焉。使民足于宫室之用,薪蒸之所积,虞师之事也。决水潦,通沟渎,修障防,安水藏,使时水虽过度,无害于五谷。岁虽凶旱,有所粉获,司空之事也。”山林地区注意防火以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和能源供应;同时努力于农田水利建设,以便防洪、防旱,保障农作物的收获。对于自然,既非一味索取掠夺和破坏,而是因势利导,积极防护和利用。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化被动为主动。尽量减少了凶年饥岁的损害,农业收成有了一定的保障,六畜蕃育,农民富了,国家不就富强起来了吗?这就叫藏富于民。  ……

作者简介

戚良德,男,汉族,1962年10月生,山东沂水人。1981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先后获得文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为山东大学中文系、文学院、文史哲研究院讲师、副教授、教授,韩国建阳大学客座教授。现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文史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论》(丛刊)主编,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