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759867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40
  • 出版时间:2020-04-01
  • 条形码:9787567598676 ; 978-7-5675-9867-6

本书特色

德富芦花以灵秀的笔墨记录日本的四季时令与自然景致,为自然写生的同时抒发了人生感怀与浪漫精神。日语翻译家陈德文经典译本,还原作品清丽和缓之风。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自然与人生》和《蚯蚓的戏言》两部分。书中对自然景致的描绘,兼具东方写意和西方写实的风格,呈现出清雅恬淡的况味,被誉为日本近代随笔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以灵秀的笔墨记录下日本的四季时令与自然景致,为自然写生的同时抒发了人生感怀与浪漫精神。

目录

自然与人生
面对自然的五分钟
写生帖
湘南杂笔
风景画家柯罗

蚯蚓的戏言
致故人
都市逃亡的手记
草叶的低语
麦穗稻穗
独语
往日手记抄
落穗掇拾
熊的足迹
红叶之旅
我为何作起小说来
胜利的悲哀
谋反论(草稿)

附录一 和芦花在一起
附录二 德富芦花和 “大逆事件”
译后记
新版寄语
展开全部

节选

译后记

陈德文

德富芦花(1868—1927)是我国读者熟悉的日本小说家和散文家。他本名德富健次郎,出身于熊本县的名门贵族家庭。芦花十一岁时,在哥哥德富苏峰的引领下,进入京都教会学校同志社学习,十八岁接受基督教洗礼,二十二岁在苏峰经营的《国民新闻》社当记者。1910年,统治阶级借所谓“大逆事件”,镇压国内民主运动,芦花奋起抗争,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抨击反动势力的暴行,倡导思想自由解放。这是作家在人生道路上迈出的□勇敢的一步。
德富芦花的文学活动集中于中日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这段时期(1894—1905)。1898年,三十岁的芦花发表了成名作《不如归》,这是一部反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小说,描写青年男女在封建家族制度下受到的精神压迫。《回想记》写于1900年,反映资本主义上升时期青年一代思想发展的历程。1902年,代表作《黑潮》问世。这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意义的长篇小说,作品揭露了极权主义政治的黑暗和腐败,展现了贵族寄生阶级的肮脏生活和丑恶灵魂,鞭笞了统治阶级出卖民族利益的可耻行径,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散文集《自然与人生》,开始写于1898年,断断续续发表于《国民新闻》上。1900年由东京民友社结集出版,题目始定为《自然与人生》。
上世纪前半,芦花长篇小说《不如归》、《黑潮》等就有了中译本,但散文集《自然与人生》等尚没有译介过来。“文革”后的1982年,我偶然看到这本书,立即被一篇篇珠玉般的短小文章所吸引,很快翻译了出来。《自然与人生》是我□初整本性的散文译作。此书出版后引起广泛的反响,以后经过几次再版,有的篇什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和各种教材,被我国青年、学生当作范文阅读。后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芦花散文集。前几年,台湾志文出版社还出版了《自然与人生》的繁体字本。可以说,德富芦花散文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我国读者□爱阅读的外国散文之一家。
如今,此书出版已经二十余年了,初版译本已经很难寻觅。现在的新版本,主要以《自然与人生》和《蚯蚓的戏言》两部散文集为基本,另外再加上几篇重要散作和两篇附录。《自然与人生》初版本,没有收入《风景画家柯罗》一篇,这次新译补上。《蚯蚓的戏言》在原译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内容,增译了部分篇章。两作的原有译文重新审订,改正了错别字,增加了注释。德富芦花是一位非常有个性的作家,文如其人,他不但文章漂亮,而且人格高尚。为了请读者“立体”地看待芦花,在散作部分中,除保留原译本中的两作外,新译了《胜利的悲哀》一文。附录部分是作家的妻子以及芦花文集的编者所写的两篇回忆与评论的有关章节。
算起来,我开始翻译日本散文已有三十年的历史了,可是对于如何译好散文依旧茫然不知。这一点,我在《幸田露伴散文选》的《译后记》里已有说明。老实说,我不大相信翻译理论什么的,开始译散文时可以说全凭兴趣和爱好。当然,这不等于说翻译理论不重要。理论富有指导意义,但不能代替实践,这和学习游泳是一样道理。与其热衷于理论,不如倾力于实践。我以为,要搞好翻译,除了一些基本素养之外,□重要的是自己“下水”,到“翻译的海洋”里经受风浪的锻炼。喝上几口咸水不要紧,这几口咸水说不定就是今后宝贵的经验。具体地说,一个初学翻译者,□好先从研究着手,将你认为较好的译文对照原作,一字一句,认真解读,从词义的选择与转换,句式的构造与变化,译者对原作整体文学意象的把握和传达等方面,用心研究,仔细揣磨。然后可以撇开译文,独立试译,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后再把自己的译文和范文对照、检验,找出优劣得失。长此以往,必有收获。
此外,我对文学翻译也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翻译不是再创造(或再创作),也不应该再创造,更不需要再创造。翻译的实质仅仅在于文学意象的转化,译者的全部活动都应归结于如何做好“转化”这个基点之上。任何所谓的“再创造”,只能是对原作的不忠与悖逆。
我的这个看法,也许被某些人视作离经叛道,因为“再创造”这一说法,早已在翻译界占主流地位,具有一定的□□性,许多大专院校的文学翻译理论课都在向学生灌输这一信条。实际上这是对翻译活动的误解和误导。由此,我对传统的“信、达、雅”翻译标准的认识是:一个“信”字足矣,“达、雅”之说皆属多余。至于散文的翻译,我觉得应有更高一层的要求,译者□好同时是散文作者,至少是散文爱好者、痴迷者。我以为,要译好散文,还是从前那句老话:掌握好情韵和语言(文字),这两点解决得好,大致能得到较好的译文。当然,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困难,需要长期进行艰苦的修炼。我还认为,文学翻译需要精益求精,不可批量生产,这一点不亚于创作。译者必须有精品意识,切忌粗制滥造。就我个人来讲,翻译二十多万字的一本书,从准备到交稿一般需要十个月到一年,若是散文,时间还会长一点。我选择译题,少部分是应出版社之约,大部分是凭兴趣,也就是被原作紧紧吸引,欲罢不能,不管将来能否出版,先译出来再说。凡属于这部分的译作,整个翻译过程充满着快乐,时间也会相应缩短,大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之感。我前一时期翻译幸田露伴有关中国古代文士情恋的随笔集《幽情记》就是如此。

相关资料

《自然与人生》里的散文,篇幅短小,构思新巧,笔墨灵秀,行文自然,语言晓畅而富音韵之美,精确描摹了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德富芦花的散文对日本现代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这部作品连同岛崎藤村的《千曲川风情》、国木田独步的《武藏野》等一起,依然被当作日本近代散文随笔文学的典范。
——陈德文

德富芦花是日本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他是大自然的崇拜者,常以一种静观自然的态度来写作。敏感细微的观察,极富美感的文字表达,都蕴含着作者对自然深切的热爱,朴素而富有诗意。
——石凌云

作者简介

德富芦花(1868—1927),日本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他的小说以剖析和鞭笞社会的黑暗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的散文作品文笔精湛,情感饱满,富有画面感和色彩感。他笔下的自然景象,无不生机勃勃、意趣盎然,令人神往。代表作有《不如归》《回忆》《黑潮》《自然与人生》等。

译者简介
陈德文,生于1940年。南京大学教授,日本文学翻译家。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日本语专业。1985—1986年任早稻田大学特别研究员。曾两度作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特聘学者,分别于国学院大学、东海大学进行专题研究。1998—2017年任爱知文教大学专任教授、大学院指导教授。翻译日本文学名家名著多种。著作有《日本现代文学史》《岛崎藤村研究》,散文集《我在樱花之国》《花吹雪》《樱花雪月》《岛国走笔》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