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散文研究中心专刊北宋六家散文经典化研究:南宋金元时期(1127—1279)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散文研究中心专刊北宋六家散文经典化研究:南宋金元时期(1127—1279)

1星价 ¥40.6 (7.0折)
2星价¥40.6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182362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28
  • 出版时间:2019-11-01
  • 条形码:9787100182362 ; 978-7-100-18236-2

本书特色

本书参照西方“经典化”理论,结合中国古代散文作品及诗文评等研究文献,论述众人皆知的唐宋八大家中的北宋六家——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散文何以成为经典之作。

内容简介

“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被视为唐宋散文发展高度与成就的突出代表。其中北宋六家——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散文,在南宋金元时期的150年中,一步步走向经典。究竟是什么促成了这一经典化的历程,经典化的意义和机制何在?这些值得人们思考和深入研究。本书运用文学经典的理论尝试解决这一问题,进而厘清“唐宋八大家”观念的学术含义。作者在个案研究中,遵循标举经典、解读经典和传播经典的逻辑步骤,把握各家散文的独特性与解读者关注要素间的统合;而在系统研究中,则通过选本研究、史论描述和知识场域的视角,对经典系统加以界定和考察。

目录

绪论

**节 论题阐释

第二节 相关研究成果回顾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篇章结构

**章 儒家文学经典观念在南宋之前的演进

**节 儒家文学经典观念在北宋前的发展

第二节 儒家文学经典观念在北宋的沿革及影响

第二章 “古文”传统的价值重估

――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散文的经典化

**节 欧阳修散文的多维解读

第二节 曾巩散文经典化与文道涵容

第三节 否定语境下的王安石散文接受

第三章 “苏学"的深度阐释

――“三苏”散文的经典化

**节 苏轼散文经典性的重新建构

第二节 散文史视野中的“三苏”并称与苏学接受

第四章 经典系统的建构意义和生成机制

**节 建构意义

第二节 生成机制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裴云龙,1986年生,北京市人。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毕业,现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2013-2014年在日本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科中国语学中国文学研究室任外国人共同研究者。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等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元明时期唐宋八大家散文经典化研究”( 2018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